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中國“威爾遜”一個西方人的中國情結

這是一張112年前,由一個叫爾尼斯特.亨利.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的英國人拍攝的照片。他歷時12年,先後四次深入中國西部四川、重慶一帶採集花卉樣本,帶回西方進行培育,成為了轟動一時的植物學家。在探險的同時,還順帶拍攝了數千張記錄風土人情的照片,成為了那段歷史最鮮活的記憶。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我嘗試在圖片上標註了幾處地標性建築

在這張舊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見小城座落於一個臺地上,背枕高山前臨深澗。四周有逶迤的城牆環繞,南、北方均有高聳的城門。城中房舍沿一條中軸線呈十字形分佈,阡陌縱橫、綠樹掩映,白牆黑瓦,錯落有致。天上有淡淡的流雲,世間是恬靜閒適的歲月。

這就是1908年的清溪古鎮,感謝威爾遜用黑與白照片定格下它清秀的身影,雖然自公元604年建成後,距今已有1400多年,但這是她第一次呈現在照片上。

千年滄桑,歲月帶走了曾經的繁榮。現在的清溪古鎮,街道的格局還基本保持了原來的狀態。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漫步在老街,依然能感受它曾有的風韻。當你不經意間轉進某條小巷,還是可以發現過去青石板鋪就的道路;道路旁的民房大多數還保留著一樓一底木結構的形態;曲徑通幽處,可見庭院深深,青色的苔蘚爬滿了石階、屋簷下的瓦當還掛著清晨的露水,深宅大院的天井裡,寫滿了曾經的故事......

萬仞宮牆 萬世師表

步入清溪鎮,老遠就能看見這堵紅牆灰瓦的“萬仞宮牆”據說這幾個字是“張大千”題寫的。

這座始建於清朝嘉慶四年(1800年)的“文廟”,一直到光緒九年(1884年)全部建成,共三進院落,院內重簷斗拱、古木參天,充滿威嚴肅穆之氣。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關於“萬仞宮牆”,有這樣一個典故

叔孫武叔 語大夫 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 語出《子張篇第十九 二三》

到了明朝,

大儒胡纘宗覺得“夫子之牆數仞”都不足形容孔子學問的淵博,認為“夫子之牆至少有萬仞之高”,於是“萬仞宮牆”由此得來。

湊近一看,每一塊牆磚上都燒製有“卐字”花紋,牆裙位置還雕刻成了水波紋狀,遠觀好似風擺荷葉盈盈而動。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在封建社會,“孔廟”的地位是尊崇無比,一直被視為文化“聖地”。統治者為了表示儒家文化的尊重,在所有的文廟前都立“下馬碑”,要求一應文武官員人等均需在此下馬,唯恐冒犯了聖人。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在歷代帝王的極力推崇下,孔子被當作聖人加以祭祀,而孔廟更是作為儒家文化的聖域,千百年來一直和塑造著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繞過“萬仞宮牆”,跨過“賢關”門步入文廟內,迎頭撞見的是一座

“欞星門”。作為任何一座文廟中軸線上的標配建築,這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石牌坊,坊身滿是精美的浮雕。

四根沖天盤龍柱破頂而出,鏤空雕刻的龍身騰雲駕霧,渾身充滿張力。夾柱石獅子繡球質地堅硬,泛著青灰色,和九襄牌坊如出一轍。 可點擊: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浮雕繼承了清代牌坊的一貫風格,雕工繁複至極,人物花鳥各具形態。上面是“鳳凰于飛、鸞鳳和鳴”,下面有狀元郎打馬遊街,喜氣洋洋,鑼鼓喧天萬人簇擁,好不熱鬧。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走過“欞星門”,便來到了“泮池”前。“泮池”是學府前的一汪水池,池上架橋稱為“泮橋”。古代科舉考試,考中秀才被稱為入泮,才有機會觸摸到儒學的大門。

泮橋只供獲取了功名,學有所成的人通行。至於一般的山野村夫、凡夫俗子只能從橋旁繞行,比如我這種粗人,就老老實實走旁邊了。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泮池、泮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泮橋為三孔,時刻提醒讀書人要牢記聖人的教誨,畢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欄杆明顯不是原物了,應該是後世整修過。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三孔泮橋


走過泮池,前面是一個過廳,作為二、三進院落的過渡,採用了抬梁式木構架,撐起了巨大的空間。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站在過廳遠眺,孔廟的核心“大成殿”已經赫然在目。一座重簷歇山頂,紅牆碧瓦的建築掩映在參天古樹中,立於高高的月臺之上,氣勢恢弘,隨之而來的便是由心底升騰出的景仰之情。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這株紫荊樹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枝幹彎曲盤折、青筋暴起、狀如虯龍,據說樹齡超千年,若果真如此,那它在這聖域的大成殿前,必定目睹了世間無數功成名就和悲歡離合。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大成殿的月臺正中,有一條透雕團龍,充滿靈性,幾欲破牆而出。初見之時,便驚為天人。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龍首低垂,與我對視良久,威嚴之中又透露出一絲的呆萌。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自然要讓大貓去摸摸龍頭,萬事不愁。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登上月臺,大成殿前的石獅莊重威嚴。牆上掛著“漢源縣高考狀元祭孔活動“的橫幅。千百年來,孔聖人的影響力依然經久不衰。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萬世師表”的匾額下,立著“至聖先師”的石雕牌位,由一塊整石雕刻而成。而出於對聖人尊重,並沒有進入大成殿內拍照。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學子們在父母的陪同下正在上香祈願,一如數百年前的古人一樣。

在清溪這個小鎮中,孔孟遺風依然世代傳承著,絲毫未曾改變。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螭首不言,然,世上已過千年。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遊覽完文廟後,我重新來到了“聖域”的入口,抬眼望去,門外是滾滾紅塵、門內是滄桑過往。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但儒家思想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已經深深的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血脈裡。他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和著些這重廟宇,森森古木一起,已然穿越了時空,直到永恆。

一張百年前照片的傳奇故事 大相嶺下千年古鎮 四川保存最好的文廟

離開孔廟後,稍微平復了一下心緒,我又退回到小鎮十字路口位置,往古鎮中那座唯一殘存的“武安門”走去(未完待續)

歡迎關注 小豬De侶行 分享不一樣的風景和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