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比起老舍、王朔,我更喜歡阿城的小說

陳丹青先生曾在節目中談到鍾阿城對自己寫作的影響,他說:“我現在寫文章的時候,寫完一想,哎呀,阿城說的我還是沒做到。就是在這個千把字裡頭、三四千字裡我只談一個問題,我到現在還是做不到,可見這是蠻難的。它不光是一個小說技巧的問題,還是一個更高的對文學的認識,對詞語的認識。

陳丹青:比起老舍、王朔,我更喜歡阿城的小說

陳丹青

阿城是我見過80年代以來的這麼多作家,甚至往回比,跟早先民國那些作家比,他都是罕見的一個非常精煉,而且能夠跟中國的筆記小說、話本小說這個傳統銜接的人。這個傳統幾乎完全斷掉,在中國當代文學裡面你幾乎找不到傳統中國文學的影子。所以我相信這就是大家為什麼這麼迷戀阿城,而且到現在30多年過去了,他出道以後,他還是那麼優秀,而且更經看。

陳丹青:比起老舍、王朔,我更喜歡阿城的小說

阿城

我相信他是一個不露聲色的文體家。你看那些筆記小說,筆記小說精煉在古人那不是特別難,因為當時都這麼寫,當時都是文言。雖然文言在宋以後就有所謂舊白話,經典的即使像《三國》《水滸》《紅樓夢》,這都算是舊白話,其實已經用得非常高的境界了。可是阿城寫的是一流的白話,他從來不用古語的句子,不用文言,但是他拿到了筆記小說和話本小說的一個精粹,即使語言在他那是可以玩兒的。

陳丹青:比起老舍、王朔,我更喜歡阿城的小說

他寫這些作品的時候其實年歲不大,就三四十歲,此後他就不太寫小說了。但他現在留下來的差不多篇篇都經看,語言上經看。大家會認為他跟王朔一樣,承續了北京語言的一種滋味,王朔是一路他是一路。可你翻回去看看老舍的北京語言,我還更偏愛阿城的,不知道為什麼。

陳丹青:比起老舍、王朔,我更喜歡阿城的小說

王朔

老舍當然了不起,他的《駱駝祥子》還有其他小說那都是經典。但是我覺得老舍時代能夠觀察到的能夠表達的,和阿城這個時代能夠觀察表達的,阿城這個時代更難寫。

到現在還是很少有一個經典的文學文本能夠把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那些事,那些非常非常難表述的事兒,同時又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淘洗,能夠讓世界上的人,讓今天的年輕人仍然能夠進入能夠明白,很少有人做到。阿城一上來就能做到,我想這跟他語言的天賦,因為他早就對文學有一個透徹的認識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