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老子:天地不仁是怨天尤人的理由嗎

三月春光好,易引人流連。遊春物啟心,靈覺法天成。

每到這樣的季節,人會常常自我反省一番。不為別的,至少可以思考下“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第63章)”內涵。當你制定的目標越大,為實現它,所付出的勞動就越多,所需要的進行的時間可能就越長,甚至到了目標後期,難度有可能越來越大。多數人做事,總有一個好的開始,但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並不多。因為,開始時,人們常常選擇相對細小容易做到的。有形之物其“大”必定由其 “小”發展而來,歷久之事其“新”“多”必定由“舊”“少”積累所成。

史記人物老子:天地不仁是怨天尤人的理由嗎

由初春發芽才可能發展成秋天的落葉,有涓涓細流匯聚才形成滔天的大浪;蟻穴雖小,但能潰敗千堤;星火燎原,焚燬萬丈高樓。為此,解決困難得從易處入手,成就大業從細從實開頭。千里之堤出現了大的缺口,再來補堵漏洞,所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比之之前多耗費不知多少。事情剛露點苗頭時,容易想辦法;危害不太嚴重時,容易想辦法補救。“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但若能在羊走失或被吃、被盜前,羊主人通過科學、規範、精細地防患於未然,在管理上,是不是更具前瞻性,更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呢?

史記人物老子:天地不仁是怨天尤人的理由嗎

以“無為”的態度去“作為”,以不攪擾的別人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無味當作味。大生於小,多起於少,用德來報答怨恨。處理困難從容易的入手,實現遠大需從細微的入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的做起。所以,體悟“道”的人始終不自以為大,因此能成就大的事情。輕易允諾的信用一定不足;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時遭遇的困難一定更多。所以,有道的人遇見事情,總把它看得艱難。因這個緣故,他終究沒有困難了。(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P307-308)


史記人物老子:天地不仁是怨天尤人的理由嗎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要謹慎開始。一件事開始時處理,便於事半功倍,容易避免不幸的災難發生。大禍臨頭再躲避,也來不及了。一團亂麻,較難整理清楚,敗局已定,豈能收拾得當。

“無限風光在險峰”。人的精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達到一定的高峰,之後就開始直下坡路。目標的實現,越來結束階段,卻變得越複雜、誘惑性越大。因為好處理的、容易解決的問題,在開始做事實施中一一得到了解決。目標終結期臨近,需要做事的人更高的熱情、更強的耐力與毅力,但可悲和不幸的事情往往在這個時候發生。所以,此時此刻,保有信念的支撐,保持高潔的品性,才能達到“慎終如始”。


史記人物老子:天地不仁是怨天尤人的理由嗎

兩人合抱的參天大樹,從細小的樹苗長起;九層的觀禮高臺,也是一塊磚一鍬土築成;萬丈高樓平地,千里路程始足下。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從點滴小事做起。千萬別因小善小事不做,小惡小錯不改,胸懷大志卻疏於身體力行。

史記人物老子:天地不仁是怨天尤人的理由嗎

你今天腳下每一步的因,就會影響到你未來成就的果。眼界開拓了,意識境有了,為什麼不試一試自己的身手?為什麼要將社會的人分成高下,做事先後呢?用自己的智慧,啟發他們,引導他們,同心同向地為後來人做點基礎的事,不是很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