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女兒揭祕,張大千賭博輸掉傳家寶王羲之碑帖

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女士最近出版了《我的父親張大千》(中華書局出版)一書,共收入短文六十篇,全書約十萬字。這也是第一本由張大千子女所撰寫有關張大千生平的書籍。張心慶在張家的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一,所以張大千有時就稱呼她為“十一”。她的生母是張大千元配夫人曾正蓉。


張大千女兒揭秘,張大千賭博輸掉傳家寶王羲之碑帖


十歲賣春聯

小時候,我最愛聽父親操著濃重的四川鄉音擺龍門陣,尤其是聽他講兒時的故事。

1939年的夏天,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轟炸,我們全家由成都市內搬到青城山的上青宮暫住。父親仍然堅持每天畫畫。我們兄弟姐妹常圍在畫桌旁,一邊看他畫畫,一邊豎起小耳朵,聽他擺龍門陣。

我記得,那天父親是這樣開頭的:“你們這些娃兒,什麼事都不懂,既不好學,又不勤快。我像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就開始寫字來賣,還能自己餬口了。”

“我記得很清楚,十歲那年的大年三十,你們的阿婆給我做了雙新鞋。那個年頭,總喜歡把娃兒的鞋做得又長又大,說是娃娃長得快,明年還可以穿。我穿上新鞋,喜歡極了,趕緊往外跑,去找我的好朋友逮貓(捉迷藏)。我們最喜歡在老城牆頂上來回地追跑,牆頭很窄,而且,沿著城牆蓋的民房房頂蓋瓦的一邊是搭在城牆上的,一不小心就會摔到住家戶的屋頂上。這次,我跑得太快了,加上穿的鞋又大,摔了一跤,一腳踩破了人家廚房屋頂上的瓦,一隻鞋也掉進了熱騰騰的炒菜鍋裡。鍋裡面恰好是香噴噴的回鍋肉,準備吃團圓飯的。這下可闖了大禍。那家的大娘氣得火冒三丈,大聲地吼起來。我一聽,嚇壞了,急忙脫下另一隻鞋,拉著小夥伴,光著腳拼命地往家跑。進了家門,我讓小夥伴在門口放哨,我則趁大人忙著辦年貨不注意,悄悄地把床腳下的舊鞋穿上,拉著小夥伴撒腿就跑,一口氣跑出城外。好不容易停下來喘口氣,小夥伴急忙問我:‘張老八,我們沒錢怎麼辦?我們去哪兒?’我笑著說:‘我身上還有幾個銅板,我們先去找個雞毛店(四川話,指設施特別簡陋的小客棧),住下再說。’

我們找到一家么店子(四川話,指小客棧),一進門忙著跟店老闆打招呼:‘大爺,我們在這裡只住一兩天就回家過年,多少錢?我們馬上付錢。’接著,我把整個店仔細地看了一圈,門上什麼也沒寫,什麼也沒掛。我就問:‘老闆,這大過年的,為什麼大門上也不貼上一副春聯,喜氣一點兒?’老闆嘆著氣說:‘想是想,可沒人會寫呀!這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很忙,去找誰啊?’我忙說:‘老闆要是不嫌棄,我倒可以獻醜,給你寫一副對子!’老闆嘴上沒說,但看錶情他心裡肯定在想:你一個毛孩子行嗎?我看出他的心思,也不管他同意不同意,徑直拿起櫃檯上的紙和筆,寫了一副對子給他:‘老闆,你看行就掛上,不行就算了。’老闆接過去一看,非常驚訝:‘好一手字,寫得真好!過年掛上一副童子寫的對聯,大吉大利,來年一定走紅運,好極了!’然後,他笑容滿面地問:‘小兄弟,你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這樣好的字,是哪位名師教你的?’我說:‘我的老師是我娘、二哥還有四哥。今天我出來寫春聯,是想賺幾個鞭炮錢,免得伸手向父母要錢。這副對聯算送給你的,分文不收。我還想借用你這塊寶地擺個攤子寫春聯。大家滿意,我呢,賺幾個火炮錢,過一個快活年!’老闆笑得嘴都合不攏了,經他一陣張羅,不一會兒,果然來了許多人,爭先恐後地要找神童寫對聯。從早到晚,這雞毛店裡都擠滿了想要春聯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又來了不少人。我一副接一副不停地寫對聯,而我的小夥伴則成了我的小賬房先生。正當我和小夥伴望著已經鼓鼓的小紅布袋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時,人群中擠上來一位老大爺,站在寫春聯的方桌前,一把抓住我的手:‘張老八,你在這裡呀!還不趕快回家,你孃老子、哥哥們不知你上哪兒去了,急得要命,正到處找你呢。馬上跟我回家去!’這就是我生平第一次賣字,收穫還真不小呢!”

我們的家規:“三戒”

1943年,我剛上初中,只有13歲,不過,許多事情在我腦子裡已經有了基本的是非觀念。我們家裡兄弟姐妹上學,父親從不硬性要求讀書成績的好壞。但有一點,父親對子女們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視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家的子孫後代有三戒:戒菸、戒酒、戒賭。

那時,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父親對家裡的晚輩們總是和顏悅色,大家都特別喜歡他。但是,只要一提到煙、酒、賭,父親總是一臉嚴肅、深惡痛絕的樣子。


張大千女兒揭秘,張大千賭博輸掉傳家寶王羲之碑帖


一次,我問母親:“我們家為什麼有三戒,不許抽菸、不許喝酒、不許賭博?”母親說:“這些都是惡習,當然不應該沾染,讓我慢慢說給你聽。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每個人都會做錯事,只要認識到錯了,能改過自新就仍是一個好人。這三條家規,每條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戒菸、戒酒、戒賭,都是你阿婆和你爸爸立下的規矩,用以告誡張家子孫後人。”

戒菸,是祖母立下的家規;戒酒,是阿婆立下的規矩;戒賭,是父親提出的。母親說,你父親年輕時在上海,常和朋友們到孟德蘭路的一家詩社去玩。大家對楹聯,你說上聯,朋友們對下聯;或者填詞作詩、猜詩謎。起初,並不是賭博,而是鬥智,比知識學問。誰懂得多,誰就是贏家。後來,漸漸演變成了賭博,甚至抵押珠寶、古董等作賭注。那時,你父親年輕好勝,每次經過那裡,都想試試。有一次,你父親手裡正好拿著王羲之的《曹娥碑帖》,這可是傳家寶啊,上面有歷代數位收藏家、書畫家的題跋,結果中了別人的計策,輸掉了。在路上,他左思右想,覺得自己真是玩物喪志,無論畫多少畫,賣多少錢,也經不起一賭啊。於是,他發誓,如果再賭博,就剁了自己的手。

(摘自《我的父親張大千》中華書局出版) 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