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的民眾是怎樣的場景與反應?

很多人以為日本投降是因為美國人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是原子彈的威力炸醒了日本人。其實這兩顆原子彈不過是摧毀日本人意志的最後一擊。早在沖繩戰役結束後,日本本土完全暴露在美國人的攻擊範圍內就已經註定了日本必敗,儘管東京大轟炸京都皇宮幾乎毫髮無損,但昭和天皇知道留給自己考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當初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的民眾是怎樣的場景與反應?

2015年上映的日本二戰題材電影《日本最長的一天》(翻拍自1967年同名電影)就詳細地描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後日本國內的政壇、民間的態度。盟軍對東京的多次狂轟濫炸下,昭和天皇的決戰意志受到動搖。為了爭取時間達成是戰是降的決定,日本請蘇聯從中斡旋,得以使美國暫停轟炸本土。接著天皇在地下防空洞召開內閣軍事會議,以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大將為首的主戰派和以首相鈴木為首的和平派為是戰是降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當初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的民眾是怎樣的場景與反應?

主戰派認為必須將海外兵力撤回本土與盟軍決一死戰,甚至還提出昭和天皇要與日本共患難(必要時以死殉國)。而和平派則認為日本已經毫無能力再進行反擊,反抗已是徒勞。為了爭取時間投降,首相鈴木貫太郎多次進宮面見天皇表達國民爭取和平的意願。8月6日和9日早已經失去耐心的美國人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前所未有的破壞力和殺傷力極大震撼了日本人的心。

當初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的民眾是怎樣的場景與反應?

8月14日絕望之中的昭和天皇果斷下達御命,決定無條件接受《波茨坦公告》。消息傳至軍中,以畑中為首主戰的少壯派軍人無法接受投降的事實,煽動部分軍人衝擊近衛師團警備司令所,試圖阻止天皇“玉音放送”的錄製工作,後被趕到的和平派軍人鎮壓。一場有驚無險的政變最終得到了化解。8月15日昭和天皇宣讀《終戰宣言》的聲音正常從廣播傳出傳遍了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當初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的民眾是怎樣的場景與反應?

日本戰敗投降已是既成事實,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大規模的日本軍人和平民自殺殉國。日本在表面上舉國上下為迎來久違的和平雀躍歡迎,背後卻有和幾十萬軍人和百姓躲在陰暗的角落用自殺來表達對日本投降的“抵制”。這些人因為深受軍國主義的影響,無法接受日本戰敗的事實而選擇愚忠自殺,大部分人自殺的年齡都在三十歲以上。

隨著昭和天皇發佈了《終戰宣言》宣佈投降,過去作為神的化身的天皇也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美國之所以沒有廢除天皇制,讓昭和天皇逃過戰後審判也正是因為天皇在日本人心中依然佔有無可替代的神聖地位。天皇制度被保留了下來,但天皇至此失去了一切權利,成為了無權的國家元首,天皇也不再是神的化身,而普通日本人並無兩樣。

當初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的民眾是怎樣的場景與反應?

1945年8月15日,廣播裡播放著昭和天皇提前錄好的《終戰宣言》,對於大部分日本人民來說,他們此生都是第一次聽到天皇的聲音。許多人都朝著皇宮方向跪拜,有人低頭無語,有人抽泣流淚,有人呆若木雞面無表情。廣播結束後,日本民眾大部分的情緒都比較穩定,但內心卻是無比的興奮和激動。戰爭終於結束了,作為二戰惡源的日本人,那些挑起戰爭的戰爭犯都是魔鬼的化身,但是作為普通的日本民眾,卻是既可悲又可憐,戰爭讓人民變得更加貧窮,讓國家變得破敗不堪。相信所有厭惡戰爭嚮往和平的日本民眾都對這一天的到來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