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人家風家訓

家風,如同一個人有氣質、一個國家有性格一樣,一個家庭在長期的延續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習和風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麼樣的家教,就有什麼樣的人。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習正氣 | 讀名人家風家訓


一、周公旦《誡伯禽書》

周公旦(約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稱周公。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周公旦家訓

譯文: 親戚故人沒有發生嚴重過失,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某一人求全責備。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的大小;即使飛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會與士競爭智力高下。德行廣大者以謙恭的態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度處世,你將獲益良多。

習正氣 | 讀名人家風家訓


二、司馬談《命子遷》

司馬談是西漢時史學家,漢武帝時任太史令,司馬遷之父。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家訓

譯文: 孝道可分成三個階段,幼年時期便是承歡膝下,事奉雙親;到了中年,便要從事奉父母延伸到事奉君王,藉以為國家盡忠,為民眾服務。到了老年,就要檢查自己的身體和人格道德,沒有缺欠,也沒有遺憾,最終圓滿於立身行道,這才是孝道的完成。通過揚名後世來顯耀父母,這才是最大的孝道。

習正氣 | 讀名人家風家訓


三、歐陽修《歐陽永叔集》

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世稱歐陽文忠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歐陽修家訓

譯文: 玉不雕琢,就不能製成器物;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習正氣 | 讀名人家風家訓


四、司馬光《家範》

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 司馬光家訓

譯文: 當人母親不擔心她不慈祥,擔心的是過於溺愛而不知道教導他們。對於母輩,司馬光認為:慈母之所以敗子,關鍵在於愛而不教,只是過分的寵愛和溺愛。

小則使兒女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稼穡之艱,不曉生計之難;大則使兒女們任性孤行,不顧綱紀,無法無天,以至於做出不忠不孝、喪盡天良的事,到頭來身入囹圄,身首異地,成為社會上的渣滓和罪人。

習正氣 | 讀名人家風家訓


五、陸游《放翁家訓》

陸游,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後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遊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後生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貽後悔。——— 陸游家訓

譯文: 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學壞。倘若有這樣的情況,做長輩的應當把它看作憂慮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經常加以約束和管教,讓他們熟讀儒家經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

就這樣十多年後,他們的志向和情趣會自然養成。不這樣的話,那些可以擔憂的事情就不會只有一個。我這些話,是年輕人治病的良藥,都應該謹慎對待,不要留下遺憾。

習正氣 | 讀名人家風家訓


在中國的歷史上,永遠不缺乏成功的家族,而每一個成功的家族背後,依靠的都是家風的傳承。在中國歷史上,家族文化與家風,既影響著廟堂中人,又影響著江湖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