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期待疫情後“報復性消費”?別傻了,可能是更殘酷的競爭

一、線上業務是疫情期間業務低迷的解藥,疫情過後呢?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給中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中小企業哀鴻遍野,全社會陷入了恐慌焦慮。


“眼睛一睜一閉,100萬沒了”

“一天虧損千億”

“賬上資金撐不過3個月”

“員工工資發不出來了”

……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球因非經濟因素的重大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為940億美元,2016年為1750億美元,2017年達3770億美元,2018年和2019年還在持續增加。


這些災害能讓企業瞬間變得“手無縛雞之力”,放在歷史長河中,這樣的極端挑戰不會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如何面對各種突發挑戰,成了每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就拿這次肺炎疫情來說,和2003年非典一樣,大家都毫無防備,沒人能預測,這場“戰役”什麼時候結束,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展開自救。


實體商場的品牌櫃姐們,利用微信社群,通過打折贈送等活動刺激消費;


各大夜店開啟“雲蹦迪“直播;實體書店開闢了線上銷售,開始嘗試直播、抖音,用好玩的方式吸引讀者;


在線教育成為熱門賽道,大平臺的日活大多實現了100倍甚至1000倍的增長。


遭受打擊巨大的餐飲企業變身“直播達人”力挽客源,試圖依靠線上渠道來拓展業務,五星大廚紛紛走進了直播間,向網友直播烹飪過程。


就連房地產行業也搬到線上銷售了,恆大率先推出了線上認籌,VR看房等等服務。


還有更多的行業參與到線上銷售中去,比如健身房,酒吧、KTV、旅遊等等,試圖從線上獲得更多客戶和品牌影響力。


很多人把線上業務當成了疫情期間業務低迷的解藥,所有企業,不分行業,一窩蜂往線上擠。但是疫情終將會過去,當籠罩中國經濟的陰霾被撥開,春暖花開時,“到網上去”還能是出路嗎?


疫情過後,企業將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

員工少,進入工作狀態慢;現金流短缺,流動資金難以維持企業運營;

外部競爭對手虎視眈眈,時刻盯著你的一舉一動,就等你一個失誤,好把你置之死地。


怎麼辦?


如果說戰爭是競爭的極端形式,那商戰就是商業競爭的極端形式,是不流血的戰爭。企業紛紛開始復工,經濟即將復甦,商戰的號角已經開始吹響。既然弱肉強食,那就打個酣暢淋漓。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直面現狀,打贏疫情後的第一場的商戰?


二、不得不打的商戰,有“法”可依


關於商戰的打法是一套有章法、有套路可循的戰略,如果你想獲得更全面詳盡的商戰打法,打贏經濟保衛戰,提高企業免疫力和抗風險能力,我建議你係統學習。


現在的企業越來越難了,容易賺的錢沒了,睜開眼就是搶生意;

重金買到了流量,卻買不到人心,產品做得很好,用戶就是不買單;

企業越做越大,市場卻越做越小;工作越做越累,利潤卻越來越薄。


雖然很殘酷,但不得不承認:商戰就是不流血的戰爭。不管是戰爭史還是商業史,一向都是由勝利者定義並撰寫的,贏得人才有話語權。

想要贏,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得打商戰。尤其在困難過後,更需要有搶生意的勇氣。

商戰論最初是由兩位定位之父里斯和特勞特,在1985年提出的。兩位大師都親身經歷過二戰,並深受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西方的《孫子兵法》)的影響,將戰爭的原理與規律,應用到商業競爭中,得到了商業界的高度評價。其中四大商戰模型,還被

哈佛商學院作為戰略課程的教材


《打贏商戰11講》將聚焦商戰最核心的11個要素

不僅教你兵法,還教帶兵打勝仗的打法

讓你在激烈競爭中,拿走更多的利潤和收入


還在期待疫情後“報復性消費”?別傻了,可能是更殘酷的競爭


讓你看破對手的商業模式,擠掉對手,

讓自己的企業盈利,並且保持不斷增長。


還在期待疫情後“報復性消費”?別傻了,可能是更殘酷的競爭


這次疫情打了很多企業一個措手不及,很多企業倒下了。但從長遠來看,這只是企業生命週期裡一個小小的挑戰,在以後的10年、20年、100年裡,你還會遭遇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尤其是競爭對手,如果你想要的你的企業能一直活下去,記得學《打贏商戰11講》


另外,如果你是企業主,那我強烈建議你帶領公司員工一起學。你一個人努力往前,你和你的企業會走得更快,會領先你的競爭對手,但要想企業走得更穩,還是得企業的員工一起往前走,形成從上至下的共鳴。


總有企業倒下,也會有企業在疫情後爆發,那為什麼那個崛起的企業不能是你的企業呢?那個苦盡甘來的人不能是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