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PC平臺今年事情多且雜,可以說是不爭的事實。Epic幾乎天天把分紅過高的鍋往V社頭上扣,而Origin年初用戶因《Apex 英雄》暴增,頗具野心的GOG 2.0行將上線,Uplay也有了不小的動作。挑戰者們高舉青鋒,對準了王位上的那家平臺,前赴後繼地發起衝鋒。

PC平臺的戰爭,不可避免,已然來臨。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說Steam是“勇者鬥惡龍”故事中的惡龍,很多人恐怕會對著手機屏幕皺皺眉,“he~tui”地吐一口痰,對我說的話表示不滿,但我要是說“Steam是PC在線遊戲平臺中的霸王”,這話可一點也不為過,因為直到2019年初,Steam平臺上共發售了超過三萬款遊戲,今年的態勢或許會因為各平臺的動作而放緩。這個數字,在PC平臺無疑坐上了老大的交椅。

但是誰不知道,老大往往是空架子,Valve的開發與管理結構註定了這家公司在服務改進和遊戲創作上,不會再現當年的驚豔傳奇,一日不破,一日不起。

V社高層一直為自己的扁平化管理方式而自豪:除了執掌者,所有員工平起平坐,收入看工齡,成就看個人。然而,扁平化管理帶來的不是和諧共處,而是互相推卸。一個相互“踢皮球”的開發團隊,能做出來東西,那真的是天方夜譚。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HTC Vive

而且,這幾年V社也沒有抓住運營重心,之前和HTC Vive合作,後面和Alienware聯合創造Steam Alienware Alpha遊戲機,再到最近的Valve Index VR,沒有一個項目長久地運營下去。客戶端和下載技術並未得到升級迭代,手機APP也幾百年不更新,只是一遍遍地對外界放新客戶端概念圖,矇蔽著玩家,也欺騙著自己。

相比之下,當年的V社倒是非常有遠見。《反恐精英》推出1.4更新後,V社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他們有75%的用戶有著高速網絡。所以V社的員工早在2002年就跑了一堆大公司,包括雅虎、微軟,RealNetworks,希望合作創造一個“大型在線遊戲客戶端”,結果,沒人理他們。

所以Steam的項目以“網格”和“羚羊”的兩個代號秘密開發,而下載功能則由“BT下載之父”伯拉姆·科恩親手操刀。在2002年3月的遊戲開發者大會(GDC)上公開,同日放出了Beta版。三年後,V社和眾多第三方公司簽訂協議,Steam的第一度春天就此降臨。而九年後,《DOTA2》強制使用Steam開啟,以及《反恐精英:全球攻勢》的出現,Steam藉著這兩股春風在2012年兩開花。2017年的《絕地求生》則一舉佔據Steam活躍度和銷量榜首,Steam中國區的購買力逐漸得到認可。也是在這一年,V社老闆G胖加布·紐威爾登入福布斯富豪榜。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但與Steam坐著數的30%紅利相比,V社是不是做的有點太少了?

取消了青睞之光,那些小作品的質量就真的上去了嗎?“精準”的用戶口味算法,如今推送得雜亂無章,它得到改進了嗎?V社做好了有害評論、不良用戶和用戶組的取消和封禁工作了嗎?

還有,《半條命3》《傳送門3》《求生之路3》《DOTA3》,那些花兒都去哪裡了啦?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傳送門2

這麼多大廠,不可能所有人都會老老實實聽V社的話。踢館的自然會有,最早也是動作最大的,當屬EA出走。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不過,EA早早為自己準備了一條後路。1992年,EA從開發了《銀河飛將》電影同名遊戲的起源系統開發組(Origin System)手中,獲得了Origin商標的使用權。2005年,EA打造了EA Downloader(EA下載器),一年後用EA Link(EA鏈接)取代了它。過了十個月,2007年,EA Link又變成了EA Store(EA商店)和EA Download Manager(EA下載管理器)。

終於,EA累了,EA不想折騰了,EA消停了四年,在2011年一鼓作氣,把荒了19年的Origin名頭,用在了自家在線遊戲平臺上。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據說是導致EA離開Steam的最後一根稻草,BioWare的《龍騰世紀2》

當年EA下定決心離開Steam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龍騰世紀:審判》的DLC發售問題,還有人說是因為《孤島危機3》推出後合併系列大包價格不合適。不管怎麼著,EA最後還是走了,Steam上的《榮譽勳章》(2010)就是EA在Steam最後的傾訴。後來,EA旗下《戰地風雲》、《Madden NFL》、《FIFA》、《極品飛車》、《泰坦隕落》這樣的主打作,在PC上,Origin獨一家,別的地方,您玩不著。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EA DICE的《戰地風雲3》

不過,Origin這個平臺,對於大陸玩家來說自身問題也是夠多的,下載速度慢,支付系統有時候還會抽風,主菜單打不開都已經習慣了。EA一直背靠《戰地風雲》、《FIFA》這些自家專屬大IP好乘涼,壘起自己的“七星灶”,還開始“銅壺煮三江”,把育碧和CDPR等公司的的遊戲拽了進來。以前Origin還有免費贈送的遊戲,比如《植物大戰殭屍》還有《戰地風雲2》等等,後來免費遊戲也取消了。

不過,隨著去年年末《戰地風雲V》口碑撲街,年初《聖歌》暴死,再加上2017年《極品飛車:復仇》口碑炸裂,以及同期的《星球大戰:前線2》內購輿論事件,EA縱有十個《Apex 英雄》大爆款,當下也難平民憤。Origin日後的路怎麼走,全看EA老總能不能把手中的苦艾酒放下。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BioWare的《聖歌》

Epic Games Store從發佈到現在半年多,該玩的花招基本也都八九不離十地玩到了。招招狠,招招毒,狠的是“友商”,毒的是玩家。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去年12月,Epic Games Store剛開始運營時,確認華人制作人陳星漢的代表作《風之旅人》將會在Epic Games Store獨佔。而Epic Games Store還處於鎖國區遊戲的狀態。

今年1月初,育碧宣佈《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PC第三方平臺僅有Epic GamesStore,Steam版下架。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育碧Massive的《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

1月末,深銀宣佈《地鐵:離鄉》出走EpicGames Store,限時獨佔一年,國內玩家無不憤怒難平。

3月,遊戲開發者大會上,Epic甩出了數個重磅限時獨佔:Quantic Dream的《底特律:變人》、《暴雨》、《超凡雙生》,還有綠美迪負責、505遊戲開發的《控制》。而Epic的CEO蒂姆·斯溫尼的一席話,則讓國內外玩家懷疑此人是否有歧視傾向,挑戰友商的輿論底線:“我們不想在中國進行非法的交易”。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Gearbox的《無主之地3》,會在EGS獨佔半年

5月,PC遊戲秀上,《無主之地3》宣佈Epic Games Store先行限時獨佔,沒過幾天,斯溫尼,不,斯境澤的Epic Games Store在午夜時分突然解鎖國區遊戲,只有Quantic Dream的三部遊戲、育碧旗下游戲和綠美迪的《控制》未解鎖。中國區成為了又一個低價結算區。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原PS4獨佔《風之旅人》

不久,國外出現了一種聲音,很有意思,這些玩家認為Epic Games Store和Steam在為索尼和微軟打PC上的代理人戰爭——前者手握Quantic Dream與SCE協議三部PS獨佔的PC版,以及PS4的《風之旅人》,綠美迪在為微軟Win10和Xbox One開發《量子破碎》後轉投索尼,《控制》也因此在EGS上限時獨佔;後者則早在2016年迎來了綠美迪和微軟的簽約遊戲《量子破碎》,而且今年還會迎來《光環:士官長合集》PC版。雖然聽著有幾分荒謬,但看似和平共處的大廠,私下較勁,也在意料之中。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綠美迪的《控制》

現在,EGS的口碑已經被玩壞了,路人緣也敗盡了。涼粉進肚子,剖出來,那就不是涼粉了。不過我個人更關心另一個問題:Epic這幾年,爆出用戶信息洩露的事,少嗎?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而你“大哥”的Uplay從出來就一直在捱罵。

不過,罵點主要還是集中在網絡服務上。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育碧蒙特利爾的《刺客信條2》

2009年《刺客信條2》推出後,育碧搞了個對於當年的玩家們硬到不能再硬的要求——玩我遊戲,可以,但必須實時登入我的在線服務Uplay network,而當時的遊戲登陸器還不叫Uplay,而是叫Ubisoft Game Launcher(育碧遊戲啟動器)。那時候我每次點擊《刺客信條2》的快捷方式時,都有些哭笑不得,想登陸上在線服務,全看那天運氣正不正。雖然沒過幾個月育碧取消了強制在線,但是到了2014年的《飆酷車神》,強制即時在線的要求又捲土而來。

不過育碧CEO伊維斯·古力莫特卻說“你玩得越多,你在遊戲裡得到的就越多”。在遊戲裡得到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進遊戲先。到現在,育碧的服務器質量已經被調侃了快十年,部署了獨立服務器的《榮耀戰魂》和《全境封鎖2》還稍微好點。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育碧Massive的《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

育碧的野心一直不小,從2012年UbisoftGame Launcher更名Uplay並且開始整合各方遊戲,這份想把蛋糕做大的熱忱,便無法再熄滅了。當然,這些年育碧一直在默默積蓄力量,雖然這兩年的育碧遊戲大多都像是甘蔗——剛入口很甜,嚼著嚼著沒了味,吃到後面只剩下渣——那也始終有玩家願意買賬,至少我是如此。一邊和Steam保持合作,按照慣例和Gaben三七分;一邊又在大力發展自家平臺,100U點換個8折,動不動又打折,遊戲時不時還免費送。對國區的玩家,育碧也是做到仁至義盡,不就是中文本地化嘛,辦它,國區開低價區價格,夠硬。

其實我們算一筆小賬,就明白育碧的算盤了:玩家用100U點打八折,Uplay平臺無抽成,我少收你20%;Steam上買一份,沒有八折券還是要拱手讓出30%,何不如讓20%的利,換一個好名聲,玩家買到便宜遊戲,落得個兩全其美唯G胖不美。

不過,育碧最近的動作也有點意思。Epic Games Store推出國區後,育碧旗下游戲在EGS上一個沒有,按照EGS低價區的價格比例和當前匯率,這些遊戲的標準版價格應該都低於248元人民幣;而且從今年起,育碧旗下扛鼎大作價格紛紛上揚,《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湯姆·克蘭西:幽靈行動:斷點》和《看門狗:軍團》的標準版價格為358元,黃金版和終極版也遠超昔日的458和508元,分別是598和658元。溫水煮青蛙,老套路新用,該預購的自然還會預購,等限時原價結束的也還會等。商人本心是掙錢不是開善堂,世事如此。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湯姆·克蘭西:彩虹六號:圍攻

而ChinaJoy上育碧CEO伊維斯·古力莫特承諾的《湯姆·克蘭西:彩虹六號:圍攻》國服,還有中國背景的《刺客信條》,它們在多遠的未來?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CD Projekt,國內玩家口中的“波蘭蠢驢”,DLC體量快趕上游戲本體的主,《賽博朋克2077》的開發團隊,在11年前,他們的老闆馬欽·伊文斯基和邁克爾·基欽斯基的帶領下,締造了GOG這個專攻老遊戲的平臺,後來新遊戲也會帶上。而7年之後,2015年,讓CDPR一路走紅的《巫師3:狂獵》正式發售,GOG也在此迎來了鼎盛期。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CDPR的《巫師3:狂獵》

前些日子,小黑盒進行了GOG 2.0全面前瞻,全名“Good Old Games”的它,在現在的混戰之中,反倒像是儒雅隨和又不找物管的世外帶師。

雖然風格出世,一統多平臺的氣勢卻絲毫不讓,不論在哪個平臺加一,GOG 2.0都會合並統計。而不搞反盜版機制的特性,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實際操作就是扔給玩家安裝包,玩家會不會傳播這些未加密的遊戲,全看個人道德信念。這樣直白而豪爽的平臺,說不討人喜歡那是假話。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CDPR的《賽博朋克2077》,2020年春天最有競爭力遊戲之一

不過,GOG的路還很長。只靠著統合各平臺數據和出售老遊戲,再算上《賽博朋克2077》和《吸血鬼:避世血族2》兩部新作,想走遠,很難。

Discord的遊戲商店從去年年末還沒正式出來,而Bethesda.Net去年在《輻射76》上折戟,今年的新作回到Steam不說,又有小道消息說《輻射76》大改完成後登陸Steam。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PC眾平臺最後的倔強

作為使用者,如此多的平臺實際上給我帶來的更多是不便,而非便捷。

PC上各平臺的戰爭,現在還只是個內訌的階段。真正的戰火連天,在後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