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各族自治縣,古稱西隆縣。位於雲貴高原邊陲,地勢高聳,重巒疊嶂。古時交通的不便阻隔了外界的文明,同時也吸引了歷代的人們到此避禍。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跨過南盤江,先後來到這裡,開始共同建設這片家園。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實現民族平等團結,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西林縣的部分地區併入西隆縣,兩縣名字各取一字,西隆縣改為隆林縣,後改為隆林各族自治縣。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跳坡節載歌載舞

每年正月,隆林各族自治縣都會迎來一個盛大的節日——跳坡節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這個對於苗族人十分重要的傳統風俗,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相傳,最初的跳坡節,用於聚族商議決定族人命運的大事。各支系各村寨族人,為了共同利益或行動,在山坡上豎起旗杆,並吹起蘆笙吸引人們前來,從各路匯合一起議事。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久而成俗,逐步演變成苗族的傳統節日——跳坡節。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蘆笙舞是跳坡節上的重頭戲之一。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邊吹奏蘆笙邊翻身舞動,隆林的苗族人正是通過這種特殊的動作,展現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鬥志和剛毅性格。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如今的跳坡節,早已不再承載軍事議會功能,而是轉變成了人們競技比賽、聚會娛樂的場所,成為了隆林當地各少數民族之間溝通融合的橋樑。2007年,德峨苗族跳坡節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苗族服飾:色彩奪目 樣式繁複

苗族服飾,以其奪目的色彩、繁複的樣式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又因其服飾圖案具有文字表達功能,被史學家稱為穿在身上的歷史。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蠟染是隆林偏苗支系婦女服飾必不可少的部分。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苗族刺繡和蠟染圖案特別講究“規整性”和“對稱性”,同時講究圖案的色彩搭配。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2014年隆林苗族服飾製作技藝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楊曦媛被選為代表性傳承人。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2017年,由楊曦媛設計改良的服裝“遷徙記憶”,在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比賽中獲得“金獎”。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拜樹節:守護山林 敬畏自然

“仡佬古時無住址,貴州遷來廣西落。”這首在隆林民間流傳的山歌,道出了生活在這裡的仡佬族遷徙的歷史。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在隆林生活的仡佬族原是生活在貴州高原上的古老民族,後因躲避戰亂遷徙到了今天的隆林各族自治縣。他們在這裡生活了數百年,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仡佬族對自然的崇拜深入骨血。相傳,仡佬族有一戶先輩,歷盡坎坷從貴州遷徙到隆林麼基村大水井屯時,看到這裡山青樹綠,決定定居下來。但是,祖先的靈位無處安置,他們四下尋找,只見寨口兩株蒼勁挺拔的青剛樹直指藍天,枝繁葉茂,氣勢威武,便在此將祖宗靈位掘洞安放。從此,這兩棵樹就成了隆林仡佬族的祖宗樹。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全族祭拜祖宗樹,由此形成了仡佬族最重要的節日——拜樹節。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拜樹節這一民族節日,使仡佬族村寨至今仍保存著許多千年古樹。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每年拜樹節過後,全寨都會自發地進行造林活動。他們把對祖先的緬懷,逐漸轉換到了對大自然的保護當中。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2012年,隆林仡佬族拜樹節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八音坐唱:古樂古韻 曲調婉轉

壯族八音坐唱早在明代時在廣西就已盛行。隆林當地百姓用本地材料模仿宮廷樂器,最初用來演奏山歌,從“一音”漸漸發展到“八音”,又加入表演動作、故事情節,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八音坐唱採用詩詞韻律,曲調旋律複雜多變,並結合當地語言特色形成了特殊的裝飾音唱法。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2015年,隆林各族自治縣千人八音坐唱活動,掀起了民間古樂的旋風。2016年,壯族八音坐唱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授予隆林“廣西特色文藝之鄉(八音坐唱)”稱號。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如今,隆林各族自治縣在發展白色桑蠶業的同時,立足民族特色,又相繼推出了辣椒骨、西貢蕉、茶葉、板栗等五色經濟,它們正齊頭並進,蓬勃發展。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隆林:多民族跳坡節載歌載舞 拜樹節守護山林八音坐唱曲調婉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山林環抱下的隆林人,正綜合利用地域優勢,在“地無三尺平”的縱橫溝壑間,描繪當代生活的五彩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