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作者肯定蜀方(劉備)卻又最先滅亡,重要人物最先死去,作者想表達什麼觀點?

白船


《三國演義》的作者“尊劉抑曹”的思想並不是因為各方勢力的大小而決定的,而是作者對劉備勢力的由衷欽佩所產生的。而且《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要以史實為依據,各國滅亡時間和主要人物死亡時間都已經固定在了歷史當中,作者不能隨意篡改。

漢朝時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漢族更因此得名。而且漢朝巔峰國力強盛,威儀天下,四海鹹服,也是中華民族的頂峰之一。這與緊隨西晉統一三國後的五胡亂華形成鮮明對比,使得“人心思漢”。三國中劉備自命是漢室宗親——劉皇叔,又是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建立的政權,而劉備本人比較仁義,再加上劉、關、張三人傳頌千古的兄弟情義,讓後人不僅對劉備政權的失敗比較惋惜。相比較而下曹操雖也是雄才偉略的一方梟雄,但始終比不上劉備正統,而且曹操為人狡詐,所以比較不遭後人喜歡。

《三國演義》中雖然劉備一方的主要人物最先死亡,劉備建立的蜀漢也最先滅國,但通過作者羅貫中的藝術加工,使得劉備政權的主要人物個性鮮明,蜀國政權的起伏跌宕也格外顯得悲壯。羅貫中所要表述的就是對漢朝國祚沒能延續的感慨萬千,以及對劉備集團的深表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