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郊,一個村莊的“戰疫賬本”清清爽爽

滬郊,一個村莊的“戰疫賬本”清清爽爽

2月27日,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委會”微信公號發佈了疫情防控期間的捐贈物品清單。這是部分清單的手機截屏。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楊金志)3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滬郊,一個村莊的“戰疫賬本”清清爽爽》的報道。

2月27日傍晚,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委會”微信公號發佈了新消息。打開一看,原來是疫情防控期間的捐贈物品清單:一瓶酒精棉、兩瓶消毒藥水、22個口罩、25箱泡麵……哪一天,什麼人,捐了什麼物品,這份“賬本”都清清爽爽地記錄在案。

蘆勝村地處上海城郊,是閔行區首個試點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裡的志願者工作遠近聞名,近年來鄉村治理井井有條。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蘆勝全村男女老幼齊上陣,有的申請值班值守,有的堅持清掃村道,有的無私捐贈物品……這份“戰疫賬本”背後,還有很多“戰疫故事”。

(小標題)最早捐物資的,“全家總動員”做志願

最早的幾筆捐贈,是在2月1日。

那一天,“青年黨員孫佳慶在實行道路臨檢時捐了耳溫槍一把、酒精棉花一瓶、免洗洗手液一瓶,並主動協助馬路臨檢”。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義民介紹說,小孫是“全家總動員”參與戰疫:小孫是在職黨員,當時公司還沒復工,她就主動參加道口臨檢;小孫的父親孫建民,是蘆勝六組村民組長,他在道口做志願者,主動要求把值守班次放在下午4點到8點,這正是吃晚飯的時間;小孫母親康玲琍是一位老資格的志願者,常年和隊員一起清掃村道,戰疫期間清掃不止。

2月1日同一天,“黨員喬亭蓮捐了84消毒藥水2瓶”。喬亭蓮是本村村民,疫情暴發前,她在一些企業單位做保潔工作,是一位“準專業人士”。這一次,她不僅捐來消毒藥水,還負責配置每天道口臨檢的消毒藥水。每天的消毒藥水是滿滿一大桶,10斤重。

(小標題)有位孕婦,讓家人送來30隻日本口罩

口罩是重要的防疫物資。在蘆勝村的“戰疫賬本”上,捐贈口罩的頻次也是最高。

2月1日,“蘆勝八組徐紅兵捐了口罩50個,飲料2箱”。徐紅兵是一位施工隊老闆,這批口罩是他託朋友從日本買的。村裡還發揮徐紅兵的“基建”特長,讓他去做出入道口的防護鐵絲網。

2月6日,“蘆勝五組9號村民金琳委託父親送來30只口罩”。村黨總支副書記胡偉告訴記者,金琳是一位女同志、黨員、幼兒園老師,目前正在孕期,否則也要來做志願者。當時,她託朋友從日本帶回來60只口罩,自己留了一半、捐了一半。前來捐口罩的金琳父親金建綱,是一位“4050”再就業人員,負責村內蘆恆路的清掃工作,每天兢兢業業。

2月9日,“五組11號金誠舟送來口罩22只”。金誠舟是一家醫藥企業的代理商,這些口罩是家裡平時的庫存。他說,當時他聯繫的企業還沒開工,如果開工了,他還能捐更多的口罩。防控防疫期間,他主動來村裡值通宵夜班,守護家園。

2月18日,“蔡宏偉送來500只口罩”。蔡宏偉其實不是本村人,他的父親在村裡經營小商店。這些口罩,村裡主要用來分配給志願者和值班人,每天消耗30只左右。

2月23日,“七組31號孫敏明送來口罩2包,約100個”。孫敏明是一家企業的管理人員,公司現在已經復工了。他說,每個星期天都可以來做志願者。

(小標題)礦泉水、泡麵、蔬菜,這是“舌尖上的捐贈”

消毒物資、防護物資之外,送吃送喝的也不少。

2月4日,“蘆勝六組18號村民潘佳平,委託父親送來6箱進口礦泉水”。潘佳平做微商生意,他把自己代理的最好的礦泉水送了過來。他的父親潘德明在村裡做垃圾清運工作,平時總是開著一輛電動三輪車。這批礦泉水,就是他用三輪車運來的。潘佳平的姐夫,這段時間也在村裡做志願者。

2月19日,“張耀文送來25箱泡麵”。張耀文平時承攬小工程,這段時間沒有業務做。現在,泡麵是村裡值晚班工作人員的夜宵。

捐贈者不僅有個人,還有企業。2月18日,“蘆勝村農業合作社‘種動員’送來了幾十份新鮮蔬菜”。來送菜的,是“種動員”總經理葉建華。這個合作社承包了村裡200多畝土地,經營都市特色農業:市民會員可以“定製農場”,種出的菜直送家中;草莓成熟的時候,可以到大棚搞親子採摘。“受疫情影響,他們本身這段時間就比較困難。”胡偉說,村裡對企業能幫盡幫,比如發動村民幫助採摘蔬菜水果。

最有意思的一次捐贈,發生在2月7日,“中油天寶送來2箱橘子、2箱蘋果、4箱方便麵”。中油天寶是一家民營企業,位於蘆勝村的鄰村浦江村。“我們平時沒啥來往,他們的人把物資放下,說‘東西不多,你們分給志願者吧’,丟下東西就走了!”胡偉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