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哪首諷喻詩最令人動容?

殘陽暮裡酹江月


白居易的詩歌多以感事傷懷、民生疾苦為主題,語言通俗,意境開闊,不僅在我國,而且對周邊鄰國,如日本、朝鮮都有很廣泛的影響。

《望月有感》唐~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樑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

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

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

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

一夜鄉心五處同。

譯釋;河南戰亂,家業在災難中蕩然一空,兄弟姐妹分散各奔西東。戰亂過後田園荒芫寥落,骨肉逃散在異鄉道路上。弔影傷情好像離群孤雁,漂泊無蹤如斷根的秋蓬。同看明月都該傷心流淚,夜思鄉心情五地相同。


用戶言午澤群


白居易的《長恨歌》令人動容。首先,《長恨歌》對統治者的荒淫進行了揭露。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正是詩人為這篇長歌所取的詩題,即“長恨”二字,恨,就是遺憾、遺恨,而且是“長恨綿綿無絕期”。作者描寫李、楊愛情,意在諷刺當時和以後的統治者應以唐玄宗為戒,不要因“垂色”而荒淫誤國,給自己造成“長恨”。作者把它編入“感傷詩”,而沒有編入“諷諭詩”然而作者說過:“又有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嘆詠者一百首,謂之‘感傷詩’,”按照這個定義,“感傷詩”也能有諷諭性內容.。但是從內容上看,李、楊的生離死別的確是個愛情悲劇,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嘆息與呼聲,是對於愛情受命運播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了愛情的長存,亦即點明全詩的主題。也有人認為《長恨歌》前半批判“垂色”,後半歌頌愛情,即雙重性。這也值得懷疑,像白居易這樣的詩人,一篇詩的主題竟然前後矛盾,這是很難想象的。細讀作品就可以看出前半是寫致“恨”之因,後半是寫“長恨”本身。而在詩人心目中,那“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恨”,其“諷諭”不僅是作者的創作意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藝術體現。從作品的藝術構思來看,作者意在批判唐玄宗的“重色”而誤國,勸諭統治者要以唐玄宗為戒,不要給自己造成“長恨”,但由於他把李楊的愛情寫得那麼純潔堅貞、生死不渝,而又纏綿悱惻,就在客觀上使讀者產生了同情。至於作者為何要這樣寫,是故意還是失誤,請君自思。



用戶6180549354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四類,他本人也最看重的就是諷喻詩,以《秦中吟》和《新樂府》為代表作。

如《秦中吟》

秦中歲雲暮,大雪滿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

貴有風雪興,富無飢寒憂。

所營唯第宅,所務在追遊。

朱門車馬客,紅燭歌舞樓。

歡酣促密坐,醉暖脫重裘。

秋官為主人,廷尉居上頭。

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

豈知閿鄉獄,中有凍死囚!

主要暴露官場的黑暗,權貴的驕縱、對百姓的欺壓。

《新樂府》中的《賣碳翁》是白居易從詩歌美刺的角度,對當時的政治社會問題提出的一系列的看法,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



江北第一蟲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r

五月人倍忙。\r

夜來南風起,\r

小麥覆隴黃。\r

婦姑荷簞食,\r

童稚攜壺漿,\r

相隨餉田去,\r

丁壯在南岡。\r

足蒸暑土氣,\r

背灼炎天光,\r

力盡不知熱,\r

但惜夏日長。\r

復有貧婦人,\r

抱子在其旁,\r

右手秉遺穗,\r

左臂懸敝筐。\r

聽其相顧言,\r

聞者為悲傷。\r

家田輸稅盡,\r

拾此充飢腸。\r

今我何功德?\r

曾不事農桑。\r

吏祿三百石,\r

歲晏有餘糧,\r

念此私自愧,\r

盡日不能忘。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縣尉在縣裡主管緝捕盜賊、徵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心十分慚愧。於是直抒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晨璟熙


#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64),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人。白居易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尊號為“詩魔"。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少傅、白文公。白居易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他的散文在當時就享有很高的聲譽。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但反映現實的詩歌並不是他作品的全部。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歌分為諷喻、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他最為重視的是諷喻詩,他的諷喻詩中反映人民的苦難,揭露統治者的罪惡,控訴封建統治者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如《賣炭翁》《紅線毯》《杜陵叟》等。白居易用運比喻手法,塑造各種受害者形象,揭露和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暴政和不合理現象,這些都是他詩歌創作的輝煌成就。在此,讓我們欣賞一下《紅線毯》,以領略他的諷喻詩之風格。

紅線毯

唐·白居易

紅線毯,

擇繭繅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

染為紅線紅於藍,織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廣十丈餘,紅線織成可殿鋪。

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

美人踏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

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

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宣州。

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

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如一凡夫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




宰瓜殺馬


個人覺得白居易《賣炭翁》這首諷喻詩最令人動容。原詩如下: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裡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髮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麼?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裡吃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夜裡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太監手裡拿著文書,嘴裡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捨,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強的社會典型意義。全詩描寫具體生動,歷歷如繪,結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細節的選擇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畫上有獨到之處。




最是書香能致遠140622


青年白居易既不李白,也不白龍。他一點也不迷戀盛唐骸骨,看到的是眼前瘡痍;他少年感的來源不是為愛奮身,而是為民秉筆。

他也寫仙山金闕,也寫比翼連理,但更多的是寫眾生苦。

《新樂府》五十首,字字沁血,句句凝淚。《杜陵叟》傷農夫之困,《繚綾》念女工之勞,《賣炭翁》苦官市之苛。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汗沾粉汙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絲細繰多女手疼,扎扎千聲不盈尺。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這是一組我們熟悉並在今天還能不斷引用的直抒激憤,而在《秦中吟》十首中,他向我們展示了特殊的陰陽怪氣技能——

歐亨利式煞達官貴人的風景。

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赴宴的人排場真大啊,吃得也真講究,我先鋪陳描繪一番,但!今年江南大旱,衢州有人在吃人!

買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牡丹盛開時節,長安城真熱鬧,我先鋪陳描繪一番,但!這一叢深色花,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賦的稅了!

傷宅

誰家起甲第,朱門大道邊?豐屋中櫛比,高牆外迴環。累累六七堂,棟宇相連延。

一堂費百萬,鬱郁起青煙。洞房溫且清,寒暑不能幹。高堂虛且迥,坐臥見南山。

繞廊紫藤架,夾砌紅藥欄。攀枝摘櫻桃,帶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載為大官。

廚有臭敗肉,庫有貫朽錢。誰能將我語,問爾骨肉間:豈無窮賤者,忍不救飢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見馬家宅,今作奉誠園。

這誰家房子這麼豪華呀,我先鋪陳描繪一番,但!這麼多窮賤之人,怎能忍住不救濟飢寒,只顧自己還想保千年麼,沒看到馬家的舊宅已經廢棄成什麼樣子了?


鄧艾艾艾


白居易,《賣炭翁》

從古至今,總有一些文人墨客寫諷喻作品,藉此抒發自己對當時時政的不滿和看法。這其中當屬唐代詩人白居易,白居易的偉大,也主要在諷刺詩。他的諷刺詩,數量多,質量好。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亂之際,盛唐開始轉入衰敗,所處的現實境況使白居易有真誠的藝術良心和高度的藝術勇氣。他與那些一味“吟風月,弄花草”的文人墨客大異其趣。他富有人道主義精神,深深同情“弱勢群體”――特別是農民,代表作《賣炭翁》,他強烈憎惡為官不仁者和為富不仁者,在這詩裡,他尖銳地、大無畏地揭露和批判那個不公正的社會,那些驕奢淫逸的官僚、富商、軍官、公子哥兒。鋒芒所向,甚至掃到已死的和健在的皇帝,因為許多盤剝人民、殘害人民的政策,都是得到皇帝的批准或默許的。




文創一砥


我認為白居易的《上陽白髮人》最令人動容。

上陽白髮人

唐代:白居易

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