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進廠兩個同事,一個985畢業,一個二本畢業,五年後,二本畢業先當領導,為什麼?

墨著mZ


職場小不懂認為:同年進廠兩個同事,一個985畢業,一個二本畢業,五年後,二本畢業先當領導,為什麼?因為二本的同事先擁有了領導力。那麼,什麼是領導力?如何擁有領導力?一起來看看。

一、什麼是領導力?

領導力,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影響力,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去影響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響,因此,每個員工都具有潛在的和現實的領導力。

“領導力就像美,它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就知道。——沃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領導力是把握組織的使命及動員人們圍繞這個使命而奮鬥的一種能力。

領導力的基本原則:領導力是怎樣做人的藝術,而不是怎樣做事的藝術,最後決定領導者的能力是個人的品質和個性。

如題主所示,同年進廠的兩個同事,一個985畢業,一個二本畢業,我們總會有一種錯覺,985畢業的人一定會比二本畢業的人優秀,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方面是這樣。然而事實上畢業證只是一個敲門磚,在職業的發展上,是一個綜合維度的考慮。同樣的崗位,他們都能被錄用,說明知識和技能上相差並不大。也就是說在做事方面都可以勝任。他們的最大區別是領導力,也就是做人的藝術方面,所以才有了五年後二本的同事先當了領導的現實。

二、如何擁有領力?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A,985名校本科畢業,一個B,普通二本畢業,他們同時進了某一大企業,而且分在了一個部門,工作以後,他們分別有了不一樣的表現。朋友A下班之後就是葛優躺,遊戲、電影等各種娛樂。朋友B則完全相反,經常是利用8小時以外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與提高相關技能。事實證明,8小時以外的努力沒有白費,朋友B的績效遠遠超過了A。我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他們部門剛承接了一個大項目,他們這一隊是重中之重,然而帶隊的小組長家裡突然出事了,急需另外一人來頂替,而他們這一隊五個人除了小組長有經驗,其他四人都是同一期畢業進入的,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朋友B自我推薦挑起了重擔,因為他專業知識豐富,技能表現突出,所以大家都認可他,再加上他平易近人,細心體貼,知道每個人的特長,利用每個人的特點,組織大家,齊心合力完成了這個大任務。因為表現突出,一年之後,他就升職加薪了,而朋友A依然在原地踏步。

首先,學習力,是領導力超速的成長能力。

我的朋友A與B,他們倆同一期畢業,進入的是同一個部門,導致不同的結果最開始的是他們的學習力。朋友A在8小時以外用娛樂消磨時間,而朋友B則在8小時外爭分奪秒地學習。因此,他們的領導力有了本質的變化。

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是這樣闡述的,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八點到十點之間。

胡適先生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也應該有他非職業的玩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其次,執行力,是領導力超常績效的體現。

正因為朋友B不斷地去學習,去執行,他不斷地在積累專業知識,錘鍊技能技術,所以他的績效才會表現突出,從而脫穎而出。而朋友A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執行力方面遠遠不如朋友B。

不管天賦有多出眾,方法有多好,計劃有多周詳,外界支持有多大,如果不去執行,不去行動起來,那麼永遠也不可能將這件事做好。

再者,決策力,是領導力高瞻遠矚的表現。

決策能力是指領導者或經營管理者對某件事拿主意、作決斷、定方向的領導管理效績的綜合性能力。

朋友B有了學習力帶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的基礎,超強執行力導致的績效事實,加上緊要關頭,自我推薦的決策力,擁有了高瞻遠矚的領導力,從而為他後來成就項目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然後,教導力,是領導力帶隊育人的能力。

朋友B有了學習力帶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的基礎,超強執行力導致的績效事實,所以他帶隊育人很有信服力,加上他平易近人,大家都樂於向他請教學習。


接著,組織力,是領導力選賢任能的表現。

鑑於朋友B的種種表現,他作為臨時替代的組長,因為他平日裡的細心體貼,知道每個人的特長,把每個人放在擅長的位置,選賢任能發揮每個人的特色,所以那一次組織非常出色。

最後,感召力,是領導力人心所向的表現。

有了前面的學習力,執行力,決策力,教導力,組織力,感召力就順理成章了,自然他就成為了人心所向加薪升職的人了。

不管是在哪裡,領導力都在發揮著積極正向的作用,不斷地影響著周邊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領導力,關鍵在於自己。


職場小不懂


題主問了一個好問題,引導大家去思考,不同的學歷畢業下,為什麼相對偏低學歷的人會發展得更好。

首先申明一下,當領導其實不一定能證明就是發展的會好,因為現實中不乏很多優秀的人才一心只想做個技術專家,而不願意當個管理者。

假定兩者都想當領導的情況下,985的學生沒有競爭過二本院校,那麼又是因為什麼呢?子佳從三個不同的時間階段兩者的能力差異可能性,來做個分析。

高中階段:兩人的基礎智商和能力差異不大,考入不同層次的大學更多是個人努力程度、教育體制和運氣的影響

據科學研究表明,如果用比納量表來測試一個地區全部人員的智力情況,那麼不同智力人員的數量分佈呈現出完美的正態分佈:兩頭少,中間多。

中等智力(100±16)的人群,大概佔到總人數的68%,而如果再包含中等智力偏上及偏下的人員(100±32),大概能佔到95%的比例

這意味著絕大部分人的智商真的相差並不大。

因此,在高中階段考上不同層次的大學,更多的在於其他因素的影響。這裡面可能有個人對高考的重視和努力程度,也可能是運氣因素。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目前實行的高考教育體制的影響。

受不同省市的考生數量、錄取率的差異,都會導致即使真的是同一能力水平的學生,也會進入不同層次的學校。

比方說:山東、浙江的考生想要考上清華/北大,相應的分數要求要遠遠高於內陸經濟欠發達省份。

大學階段:二者獲得成長的情況,完全取決於能否利用好不同院校的差異性資源

985學校和二本院校最大的差別,不在於個體差別,而在於外部的資源和環境差異,能否運用這些差異拉開差距,完全看個人的用心與努力程度。

985和二本最大的差別在於以下兩點:

  • 985學校教師資源豐富,相對來講名師更多,老師的教學方法、課程系統性可能會更好一些,可以節省學生的個人摸索成本,如果再有一些外部大咖資源的分享、講座、沙龍活動等,更容易加速學生的成長。

  • 985院校的學生成績更加優秀,基於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更容易倒逼一個人不得不加快成長,跟上同學的步伐。

但是這兩點差異都是外部因素,身在985院校的學生能否成長更快,取決於其如何利用好這些外部資源。

如果這些外部資源都視而不見,一個985院校的畢業生也不一定比二本學校多出什麼巨大優勢。

工作階段:畢業參與工作後,學歷僅僅是一塊敲門磚,一個人的成長與進步會受到綜合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即使考慮兩個人工作之後,同樣努力,能否當上領導,還可能會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 為人處事:也就是職場上常說的“情商“差異

  • 能力素質:比如責任心、擔當力、溝通能力等
  • 個性特徵:比如是否能面對衝突,處理好複雜的人際關係、各類工作管理衝突
  • 機會匹配:是否存在相應的發展機會,以及機會來臨時的決斷力
  • 背景關係:雙方所擁有的社會關係、後臺背景是否存在差異
  • ……

以上這幾點只是簡單的羅列,對於職場,提拔一個管理者,靠考慮的因素會比這更加的複雜,學歷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考慮因素。

結語

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智商差距並不大的,後天環境的影響、個人的努力的方向、努力程度、努力的方法、才是拉開各自發展差距的主要因素。

五年時間,僅僅是漫長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小段路,更何況這個也只是個例因素,並不能因此就得出什麼武斷的判斷。

作為職場人,持續不斷的追求未來的個人成長,不糾結於過往取得的成績或些許遺憾,才是重點。


我是子佳看職場 ,大型集團企業HR總經理,嚴肅專業,偶爾搞怪的HR從業者,持續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子佳看職場


我老公的同學,是一個大專畢業,學的醫療方面的,畢業後,應聘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人家不要,說是學歷不夠。但是人家不放棄,最後勉強進入公司。

從一名銷售做起來了,歷時8年,現在是總公司副總經理,從西安調到北京。手底下的研究生,本科多得是。

首先這個人呢,會來事,性格外向,喜歡組局,我老公經常被他叫去喝酒,雖然我很討厭這樣。

其次,這個人很大方,捨得花時間和金錢對待自己的人際關係。

人家能做到領導,肯定是和人格魅力有關係的,會說話是必須的。有的人平時看著還不錯,一到關鍵時候,說的話就不在重點。

就像你平時和一些人聊天,有的人說話,人就喜歡聽,人家說話,能說到事情的重點,能快速的說出來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並且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力。

但是有的人嗎,就不是這樣,常常會先說這件事情的起因,然後一步一步順帶把主幹條的旁支說一下,還沒說道重點,就經常會被我這種人打斷,請說重點!

儘管打斷別人不禮貌,但是真的沒有耐心聽。

有時候,正式場合說話說不到重點,會很尷尬。比如你作為公司代表組織了一個會議,會議結束後,公司請對方吃飯,飯前你該講話了,你說,首先我感到非常的激動,我今天怎麼怎麼樣,我真的很榮幸,這就讓人很尷尬。

但是,這個時候會有其他同事為你解圍,他站起來了,說,首先感謝貴公司能在第一時間想到我們公司,我代表我公司先喝一杯,然後今天的會議很圓滿,也是貴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協助才能完成。等等。這樣,人家就會覺得救場的人是領導,你這個即將上任或者已經是領導的人不行。沒有氣魄!

所有,和一個人的性格,格局是有關係的。有的人性格里面就有當領導的成分。有的人就適合做科研。


徐子魚


兩個人一起進公司,一個985畢業,一個二本畢業,這樣來看,985的這個人擁有明顯的優勢。

但是5年後,985的卻沒當領導,當領導的是二本畢業的人,聽起來好像有那麼點不符合常理。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來說,應該985畢業的當領導,二本畢業的當普通員工,但是事實結果卻恰恰相反。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認為可能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學歷和能力不對等

很多人認為學歷高的人相對能力就比較高,但在職場上大多數時候都不是這樣。

就像題主所說的這個例子,只要不是二本畢業的學生是領導的親戚這種特殊的原因,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可能是學歷和能力不對等。

也許985畢業的人雖然有著高學歷,但是能力很一般,遇到問題就不知所措,職場實力嚴重缺乏,這樣的人學歷再高也沒有用。

但二本畢業的人,可能一開始學歷不是長處,但因為有工作經驗或者工作能力比較出眾,所以才會被領導提拔。

會不會晉升一個人讓他當領導,上司的考慮從來都不是文憑,而是他能為公司做多少貢獻。

從這個層面來衡量,很明顯985畢業的輸了。

第二、在大學接受的知識不同

再來說一說在大學接受的知識問題,這也有可能是兩個人出現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

985院校大多學術氛圍非常濃厚,進去之後會接受大量的新知識,當然也有可能會覺得很枯燥。

這就可能出現兩種結果。

要麼很努力,只會紙上談兵。

要麼不努力,既沒有知識也沒有能力。

無論哪種情況,在職場上都是非常不利的。

但二本院校的學生,可能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學歷並不是很好,會想辦法從其他方面來彌補。

比如積累工作經驗,學習工作技能,這些都是能在職場上成為加分項的東西。

學校不同決定了兩個人接受的知識不同,同樣也是造成不同結果的原因。

第三、兩個人的目標和規劃不同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兩個人對於工作的目標和規劃可能是不一樣的。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進職場,就有明確的目標以及詳細的規劃,那麼這個人就有可能很快取得成功。

比如在5年這個期限內,二本畢業的人一定是詳細考慮了自己的目標,為自己做出了規劃才得到了晉升。

當然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可能還有其他,比如說運氣機遇,畢竟職場上也會經常有未知因素產生。


狐小胖


這種情況非常正常,說幾句大實話可能大家不愛聽,學校和學歷的作用也僅僅在剛走出校門的時候有點作用,但如果在進入職場後,還抱著這一紙文憑不放手,那不好意思,活該讓大學和學歷都不如你的同年人做你領導!

有些人可能還憤憤不平地問,我明明上的大學比他好、學習成績比他優秀,憑什麼他比我先一步坐上管理層位置?甚至還變成了我的直屬領導?別那麼激動,職場上你認為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比如類似的現象還有:我明明學歷比他高,為什麼他的工資比我還高?又比如,我明明工作經驗比他豐富,為什麼年紀輕輕的他成了我的頂頭上司?我明明專業水平比他強,為什麼得到升職和加薪的人不是我?像這些看似不公平的現象太多了,咱們先不要太激動,一起來分析一下。

為什麼二本畢業生比985畢業生更早成為領導?咱們需要學會站在老闆的角度考慮問題,老闆最關心的是什麼?當然不會是那一紙文憑,而是以下幾點,具備了,就有機會被提拔為領導。

一、忠誠。忠誠的重要性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但它卻是最基本的,也是領導最看重的,無論是選拔優秀員工,還是提拔管理人員,忠誠往往就排在第一位,忠誠,意味著服從、意味著高效、意味著執行力強、意味著能出活,沒有忠誠,其它方面做得再好也等於零。

二、能力。能力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了,能力就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勝任工作、能否做出業績的基礎,一個能力強的人,無論去到哪裡都不會捱餓。

三、業績和價值。所有公司老闆都是現實的,而能否出業績和為公司產生價值,就是判斷一個員工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也是職場人賴以生存的前提條件。

四、管理者素質。管理者所需具備的素質很多,有些人具備了,就有更大的機會被提拔為領導,那些不具備的,哪怕你學歷再高、學校背景再好也是無用的。

以上四點,基本上概括了公司重用人才、提拔人才的標準,而同年進廠兩個同事,一個985畢業,一個二本畢業,五年後二本畢業的先做領導的原因,就是因為二本的畢業生具備了更多公司所看重能力,而985學生卻沒有好好打造公司所需的幾種能力,而是仍然抱著那一紙文憑在自嗨,殊不知對老闆來說只是廢紙一張!那當然是比不上二本的同事了!


設計製造迷


大學畢業了,就不要躺在過去的榮耀裡了,那隻能代表你過去的輝煌,人生的路很長,大學只是人生中很短的一段路,這段路走好了,不能百分之百決定今後的路就一定走得順暢,人生是需要不斷努力地,就如同跑馬拉松,不是那一段路你跑得快,就第一個到達終點,而是全程都要不能停歇。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當年高考的時候也是一個普通的二本,學醫的,但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努力,本科畢業後,考入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研究生,直到現在,人家還天天看書,她家電視幾乎沒開過,在她的影響下,她女兒每天晚上也讀書,一家三口每天晚上都學習。或許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拉開的吧。

畢業五年,可以學很多東西,也可以荒廢很多東西,過去的學歷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其實,從大學步入社會,我認為一切都應該歸零,因為社會才是真正的大學,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而且都是實用的技能,比如社交,職場人的基本素質等等,都是需要一點點在實踐中積累出來的。

所以,我覺得畢業五年,二本畢業先當領導,並不是稀罕事,這隻能說明人家這五年努力了,比985畢業生更努力。


沛澤媽讀心理


學歷代表過去,工作代表現在,成績代表你將來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同事小王,是一個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畢業以後,進入了我們單位。剛參加工作的小王,很普通,並不出眾。但是,很快,我發現,小王與眾不同。每天早晨小王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打掃衛生,處理文件,也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每天的工作,都高質量的完成,多次得到領導們的表揚。而且,小王在工作之餘,很愛學習,經常看一些專業書籍,業餘時間還考取了在職研究生。小王比較愛溝通,經常和同事們聊天,遇到問題也善於請教同事。


小王的努力工作,也讓小王收穫很多,他取得很多的工作成績,領導和同事們都很認可他的工作,讚不絕口。後來,單位提拔後備幹部,小王成功地被同事們推舉了出來,成為了一名後備幹部。幾年的時間,小王也成為了部門負責人,開始獨當一面。


小王的成功,並沒有受他的學歷影響,雖然大學並不是多麼出色的學校,但是,普通的他,也照樣走上了領導的崗位。


一、能否成為領導,跟學歷的關係,並不大。


學歷代表了你在學校的成績,名校,代表了你的學生時代的水平。能在名校上學,學習能力和成績是肯定的。但是,這些,都代表過去,代表學生時代的你。


當你畢業,走出校園,進入了職場,你的學歷和名校身份,就應該放下。當然,在你求職的時候,高學歷和名校,確實是有助於你找到更好的工作。他們既是敲門磚,更是墊腳石。任何單位公司都希望招聘一個高學歷、名校的員工。


當你憑藉高學歷和名校進入了一個好的單位以後,你的學歷和學校,作用就不大了。


工作以後,你應該放下這些光環,他們不會助推你工作,更不會讓你成為領導。


二、成為領導, 需要綜合素質強。


看看我們身邊的領導, 既有學歷低的,也有高學歷的,學歷並不代表領導水平。要想成為領導,你得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


一是你得有出色的成績。工作成績,才是你升職加薪的最大法寶。任何公司,都不會提拔一個碌碌無為的人。領導,就是帶領員工幹事創業的人,你得能給帶領團隊幹出成績。因此,你得幹活,幹出不一樣的成績。


二是你得有過人的素質。作為領導,你得有領導能力,有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綜合協調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等等,多方面的素質都需要有,而且要有過人之處。這樣,你才能征服你的團隊,征服你的隊友。


三是你得有足夠的權威。領導都要有權威,能給吸引人。這種權威,來自於你的個人魅力,個人品德。換言之,你得是一個道德端正、人品正直的人,是一個正人君子。任何小人,都不可能成為領導,即使短期內被提拔了,也不會服眾,更不會幹出成績。


因此,能成為領導的人,都是多方面發展的人。僅僅依靠學歷,是達不到綜合發展的。


綜上所述,進入職場,不要抱著昔日的學歷光環,要走出象牙塔,踏踏實實工作,鍛鍊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培養成全才,這樣才能讓你與眾不同,才能讓自己儘快的升職加薪。


職場百靈鳥


看到這個題目讓想起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輔導員跟我們說的話,他說將來決定你們是否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你們上的什麼大學,你們書讀得怎麼樣,而在於你工作以後幾年之內的學習和努力,那將是決定你和別人區別的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一下子就想起了30多年前老師說的話,它說得太對了!

其實不僅是如此,我個人生活的經歷和感受也告訴了我這一點。當年我們分到同一個單位的同事,可以說是各個什麼樣學校的都有,要知道,30多年前的時候,大學生還是非常吃香,我們單位在我工作前的幾年時間,大概是八十年代中期,裡面我們單位有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比如說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他們甚至是學校單位出贊助費買來的,當年我們本科畢業工資一個月才80多塊錢,“買”一個學生據說是8000塊,因為那個年代大學生少,人不夠分啊,大家都在搶,所以我那時候剛到單位的時候,他們都會告訴我們誰誰誰是單位花錢買來的呢,誰是哪個名牌大學畢業的,雖然那時候也沒有985/211的說法。

可是我現在再來回想一下,那些單位出了高價買來的所謂名牌大學的學生,他們究竟過得怎麼樣了呢?他們後來又都去哪裡了呢?最後好像他們也都是籍籍無聲泯然於眾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了,再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反而是很多剛開始看上去很普通的學校畢業的學生,最後走上了領導的崗位,原因自然也不言而喻,因為他們努力,因為他們勤奮,因為他們付出,更因為他們善於學習。

所以在一個單位普通的大學畢業生比985的大學畢業生早走上領導崗位,這件事情太尋常不過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從整體的平均水平而言,985的學生,他們的平均素質要高於普通高校畢業的學生,當然,我說的素質也是指專業方面的素質,而不是人品方面的素質,對人品方面的素質,我從來不覺得跟學歷有任何關係。但學業和能力方面的素質,具體的某一個人,那真的不是說你985的學生一定比普通本科的學生甚至是大專生中專生更好一些,否則的話,北大和復旦就不會出現學生退學這樣的事情。

你的學歷基礎可能會決定你後有比較好的基礎,你能比較好的進入狀態,但是今後的發展完全是看你個人的努力,和你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學習能力。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這也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如果不學習,我們很快就會被時代給淘汰。如果一個985高校畢業的學生,他抱定了自己出身好學歷好,從此躺在功勞簿上,不再努力奮發,那麼她被別人超過的機會是非常非常大的,這也是很多人在現實中會說你985有什麼了不起啊!不是985沒有什麼了不起,而是對那些個人來說,他們確實是從此再也沒有努力向上過,所以被被別人超過,那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樣的事情一點都不值得驚訝。


蘇小妮


我先說一下我高中同學的奮鬥史。

我的同班同學,高中學習一直不是很好,當年高考上了我們本地的一個職業學院。兩年後畢業分到我們本地的最大的私企。剛入職的時候企業效益很差,每個月工資基本都發不下來。隨著領導對企業的管理加大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企業越來越好。前幾年企業都到外地招收很多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可是十幾年過去了,只有職業學院學歷的同學卻幹成了副總,年薪過百萬,而那些本科畢業甚至於985.211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都沒有他升職快。

今年是我們高中畢業25週年,我們聚了一次,正好我和他坐在一桌。我問起了他的奮鬥歷史,他驕傲地說我的學歷雖然低,但是我工作能力不低。現在入職以後單位根本不看你的學歷高低,只看你的能力大小,剛工作時和其他大學生相比我還是很自卑的,覺得自己學歷確實很低,但是我沒有退縮,而是在業餘時間我把工作的專業知識全都學了一遍,同時和負責我的領導搞好關係。再有我自己的應變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所以一步一步的我由一般員工變成車間主任,最後變成科長,然後變成高層,現在成為副總。

從以上我同學的例子可以看出,你什麼學校畢業只能代表你以前的成績,而不能代表你今後的工作能力,所以說不要認為自己是985高校畢業的就比別人強,單位不看你的過去,能給企業帶來效益才是王道,才能得到領導的重視,才能更快的提升。

當你走進工作崗位時,你現有的知識不能決定你今後的工作能力。你在工作中的表現和能力是你今後提升的關鍵因素。我認為在單位提升快的人,一般有以下品質。

第一,知識足夠多,工作能力足夠強,對領導態度足夠謙虛,職業目標足夠清晰。

自己要有超強專業的知識才能保證你工作能力強。同時在工作崗位上要清楚自己是什麼職務應該幹什麼事,自己制定一個小小的目標然後為這樣目標奮鬥,同時目標一定要和企業的目標一致,這樣你就很容易得到老闆的知識。同時領導對自己的批評要虛心接受,不要在領導跟前過於得瑟自己的能,。能幹領導的人一般都是很有眼力的人,他一年就能看出你這個人的底細,所以說在領導面前儘量低調再低調。

第二,主動和同事溝通,與同事和平共處,要平易近人,逐漸建立同事之間的信任感。

在單位一定要和同事處理好,同事雖然在提升上不能給你幫助,但是你與同事關係處理不好時,同事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有可能把你的提升毀於一旦。

第三,一定要向新來的人傳授自己的經驗,同時培養自己的宰相之量。

很多老員工會排斥工作能力強的新人,害怕新人把自己的位置給頂了。一旦你出現真的是心理,你離升職的目標就越來越遠啦!因為作為一個單位的領導,他首先看重的是你的容忍之量,而不是你的狹隘之心。

所以說在單位上不光光看你的學歷,學歷只能代表你的過去。如果你想提升快,你不僅學歷高,而且還要有高素質,有超強的責任心,有很好的協調組織能力以及管理社交能力。如果學歷成為你的短板時,你進入工作崗崗位一定要努力加倍的奮鬥,只有這樣才能擴展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後成長為人上人。


妞媽教育心得


說一下我個人的例子,工作3個月就比同批次本科生先做管理,行業是教育培訓行業,崗位是銷售類崗位,能上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有推動力的就是下面一點:


因為我是一個專科生,這個原因非常真實且存在。


我非常清楚如果我要超過同批次的三本二本甚至985/211的新人,我必須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畢竟高考欠的債肯定要還的。


所以我做了三個動作:


學習技巧,把面子揣進兜裡,別在意別人看法。


當時我們公司有很多老員工,有些老員工就是高中學歷或者是職高學歷,但是別人的能力非常強,屬於社會經驗豐富摸爬滾打一步步來的。


我去了過後,沒有考慮什麼職場交流規則,幾乎天天和老員工請教。當然,別人解決問題後肯定是要感謝的,一般我就會請老員工喝杯奶茶或者吃點零嘴。大概用了2周,我就掌握了各種談單技巧,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談出了不錯的好成績。


而當時跟我同批次的人,特別是本科段的,很少會去請教這些老員工,成長自然而然就慢。(其實我也很好奇,因為我相信大部分本科肯定比專科更會學習,更願意學習,但是當時跟我同批次的本科生給我感受卻是要傲氣一點)


用一句話概括當時的自己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記得我甚至每隔幾天到總監的辦公室和總監去討論工作。雖然在很多人心中,覺得我就是故意討好領導的,但是在我看來,學到東西是我自己的,最後的結果也說明一切。


做時間規劃,自我管理,反覆檢討


我在入職的第一天的時候,就把每天要做的工作或者短時間要達成的目的做了細分。


銷售畢竟是滾雪球,我強制要求自己每天必須能溝通上5個有效客戶。因為按照比例來算,5個客戶裡面假設出2個成交,就是正常標準;如果出了3個,就是不錯的;如果沒有,那就要思考自己的問題。


我第一個月成功的在新人階段就拿了高提成和高績效,但是第二個月的時候我有點偷懶,沒有再做計劃,結果第二週一週都沒有成交客戶。


於是我就仔細盤算了自己的客戶,發現因為自己懶惰,有些客戶明顯是可以成交了,被我自己放棄了機會。(後面我學習阿里的三大理論的時候,裡面有一點叫收穫論讓我受益良多)


然後沒有辦法,我這次做管理做的更細緻,把每天的工作基礎指標也拿出來做;然後設鬧鐘提醒自己,做便籤去記錄客戶的數據。


一通挽救過後,第二個月我在新人裡面拿了第三名。


直到現在我帶團隊這麼久,我都還習慣著做時間管理;我非常相信能把時間管理好的人,結果絕對不會太差。


擁有高度自信


第三點說來很好笑,我真的沒有想到當時我有那麼大的勇氣。


第三個月完的時候,我們老大說要晉升兩位管理層,同時叫了我和另外三個人進行選拔。


老大先是講了一通管理層的規則,然後講了一下現目前的情況後,問了一個問題。


“你們覺得選1個合適還是2個合適?”


大家都默不作聲,只有我很硬氣的說了一句。


“一個就夠了,兩個人兩張嘴,聽誰的?”(現在想起來自己真是牛X)


老大就笑了,接著問,那你們有沒有自薦的。


我看了一下週圍三個人都沒說話,我就直接脫口而出:


“我吧,我覺得我沒問題。”


然後我洋洋灑灑的把自己為什麼能勝任的原因講了出來。


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沒有辜負我。



說到最後,我覺得為什麼我能上,是因為我真的付出了很多東西進去;學歷是我的短板,我不會傻到拿短板去碰別人,只能曲折發展,尋求機會。


只要自己足夠用心,積累充分,升職與否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