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裂解法提取質粒DNA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

鹼裂解法提取質粒DNA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

實驗原理

鹼裂解法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製備質粒DNA的方法,鹼變性抽提質粒DNA是基於染色體DNA與質粒DNA的變性與復性的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在pH值高達12.6的鹼性條件下,染色體DNA的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而變性。質粒DNA的大部分氫鍵也斷裂,但超螺旋共價閉合環狀的兩條互補鏈不會完全分離,當以pH4.8的NaAc/KAc高鹽緩衝液去調節其pH值至中性時,變性的質粒DNA又恢復原來的構型,保存在溶液中,而染色體DNA不能復性而形成纏連的網狀結構,通過離心,染色體DNA與不穩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質-SDS複合物等一起沉澱下來而被除去。

(簡明原理:鹼裂解法是基於DNA的變性與復性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的。鹼性使質粒DNA變性,再將pH值調至中性使其復性,復性的為質粒DNA,而染色體DNA不會復性,纏結成網狀物質,通過離心除去。)

細菌質粒是一類雙鏈、閉環的DNA,大小範圍從1kb至200kb以上不等。各種質粒都是存在於細胞質中、獨立於細胞染色體之外的自主複製的遺傳成份,通常情況下可持續穩定地處於染色體外的遊離狀態,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會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體上,隨著染色體的複製而複製,並通過細胞分裂傳遞到後代。


質粒已成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的載體分子,重要的條件是可獲得大量純化的質粒DNA分子。目前已有許多方法可用於質粒DNA的提取,本實驗採用鹼裂解法提取質粒DNA。

主要試劑

1. LB液體培養基:稱取蛋白腖(Tryptone)10 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NaCl 10g,溶於800ml蒸餾水中,用NaOH調pH至7.5,加水至總體積1升,高壓下蒸氣滅菌15分鐘。

2. 氨苄青黴素(Ampicillin,Amp)母液:配成 100mg/ml水溶液,-20℃保存備用。

3. 溶液Ⅰ:50mM葡萄糖,25mM Tris-HCl(pH 8.0),10mM EDTA(pH 8.0)。

配製方法:1M Tris-HCl(pH 8.0)12.5ml,0.5M EDTA(pH 8.0)10ml,葡萄糖4.730g,加ddH2O至500ml。在121℃高壓滅菌15min ,貯存於4℃。

4. 溶液Ⅱ:0.2M NaOH,1% SDS。

配製方法:2M NaOH 1ml,10%SDS 1ml,加ddH2O至10ml。使用前臨時配置。

5. 溶液Ⅲ:醋酸鉀(KAc)緩衝液,pH 4.8。

配製方法:5M KAc 300ml,冰醋酸 57.5ml,加ddH2O至500ml。4℃保存備用。

6. 苯酚/氯仿/異戊醇(25:24:1)。氯仿可使蛋白變性並有助於液相與有機相的分開,異戊醇則可起消除抽提過程中出現的泡沫。酚和氯仿均有很強的腐蝕性,操作時應戴手套。

7. 無水乙醇;

8. 70%乙醇;

9. TE:10mM Tris-HCl(pH 8.0),1mM EDTA(pH 8.0)。

配製方法:1M Tris-HCl(pH 8.0)1ml,0.5M EDTA(pH 8.0)0.2ml,加ddH2O至100ml。121℃高壓溼熱滅菌20min,4℃保存備用。

1M Tris Cl(Tris(三羥甲基)氨基甲烷):800ml H2O中溶解 121g Tris鹼,用濃鹽酸調pH值,混勻後加水到1L;

0.5M EDTA(乙二胺四乙酸):700ml H2O中溶解186.1g Na2EDTA.2H2O,用10M NaOH調 pH8.0(需約50ml),補H2O到 1L。

10. RNA酶A母液:將RNA酶A溶於10mmol/L Tris·Cl(pH7.5),15mmol/L NaCl中,配成10mg/ml的溶液,於100℃加熱15分鐘,使混有的DNA酶失活。冷卻後用1.5ml eppendorf管分裝成小份保存於-20℃。

主要設備

1. 微量移液器(20μl,200μl,1000μl)

2. 臺式高速離心機

3. 恆溫振盪搖床

4. 高壓蒸汽消毒器(滅菌鍋)

5. 渦旋振盪器

6. 恆溫水浴鍋

7. 雙蒸水器

8. 冰箱

9. 1.5ml塑料離心管,離心管架

10. 槍頭及盒、衛生紙等。

實驗材料

含pUC19質粒的大腸桿菌

實驗步驟

1. 挑取LB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單菌落,接種於20ml LB(含Amp100ug/ml)液體培養基中,37℃、250rmp振盪培養過夜(約12-14hr)。

2. 取1.5ml培養液倒入1.5ml eppendorf管中,12000rmp離心1-2min。棄上清,將離心管倒置於衛生紙上,使液體儘可能流盡。

3. 菌體沉澱重懸浮於100μl溶液Ⅰ中(需劇烈振盪,使菌體分散混勻。),室溫下放置5-10 min。

4. 加入新配製的溶液Ⅱ200μl,蓋緊管口,快速溫和顛倒eppendorf管數次,以混勻內容物(千萬不要振盪),冰浴5 min,使細胞膜裂解(溶液Ⅱ為裂解液,故離心管中菌液逐漸變清)。

5. 加入150μl預冷的溶液Ⅲ,蓋緊管口,將管溫和顛倒數次混勻,見白色絮狀沉澱,可在冰上放置5min。 12000rmp離心10min。溶液Ⅲ為中和溶液,此時質粒DNA復性,染色體和蛋白質不可逆變性,形成不可溶複合物,同時K 使SDS-蛋白複合物沉澱。

6. 上清液移入乾淨eppendorf管中,加入等體積的酚/氯仿/異戊醇,振盪混勻,12000rmp離心10min。(450μl的苯酚/氯仿/異戊醇。)

7. 小心移出上清於一新微量離心管中,加入2倍體積預冷的無水乙醇,混勻,室溫放置 2-5min,離心12000rmp×10min。

8. 棄上清,將管口敞開倒置於衛生紙上使所有液體流出,加入1ml 70%乙醇洗沉澱一次,12000rmp離心5 min。

9. 吸除上清液,將管倒置於衛生紙上使液體流盡,室溫乾燥。

10. 將沉澱溶於20μl TE緩衝液(pH8.0,含20μg /ml RnaseA,約4μl)中,37℃水浴30min以降解RNA分子,儲於-20℃冰箱中。 

注意事項

1. 提取過程應儘量保持低溫。

2. 沉澱DNA通常使用冰乙醇,在低溫條件下放置時間稍長可使DNA沉澱完全。沉澱DNA也可用異丙醇(一般使用等體積),且沉澱完全,速度快,但常把鹽沉澱下來,所以多數還是用乙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