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7年、銷量100萬輛、市值1200億美元,顛覆百年汽車行業

對,這就是Elon Musk治下的特斯拉,成立17年的業績。

北京時間3月10日,特斯拉 CEO Elon Musk宣佈,第100萬輛特斯拉電動車正式下線。

從2008年10月,第一臺量產車型Roadster批量下線交付,到第100萬輛特斯拉電動車下線,過去了整整12年的時間。下一個100萬輛,預計用時不會超過18個月。

100萬輛,對於很多傳統車企來說,這可能僅僅是幾個月的產量。但是,對於特斯拉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開端。隨著中國工廠產能提升、德國工廠即將開工建設,特斯拉的產能將會逐步提升,特斯拉給傳統車企的壓力,會是前所未有的。

特斯拉的出現,顛覆汽車行業體現在四大方面:1、革新了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2、構建了全新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供應鏈,3、建立了汽車行業的直銷模式;4、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用戶體驗。新的秩序出現,意味著新的利益格局。

這一切,引來了造車新勢力的模仿,引起了傳統車企的追趕。模仿者希望,再造一個特斯拉;追趕者希望,不被市場無情的淘汰!中美的造車新浪潮,尤其是在中國,誕生了一波造車新勢力以及涉及了千億人民級別的投資;傳統車企宣佈將會投入數千億美元,全力追趕特斯拉。

進入到2020年代,百年汽車工業,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將會席捲整個行業、重構整個行業。作為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開拓者和普及者,特斯拉也是這個市場最大的獲利者,成立17年、銷量100萬輛、市值1200億美元,遍佈全球的擁護者(當然也有反對者)。

但是,特斯拉仍舊需要跨過兩個危機(科技公司的估值與AutoPilot大規模訴訟問題),以及必須拿下的一個市場——中國市場。

成立17年、銷量100萬輛、市值1200億美元,顛覆百年汽車行業

01 中概股 特斯拉

上海臨港工廠是特斯拉第一個海外工廠,從開工建設到量產下線,用了不到12個月的時間,這家創下了無數記錄的工廠,現在正在逐步提升產能,以滿足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需求。

雖然特斯拉從未公佈過國產Model 3的訂單量,但是,從預定到交付的時間來看,特斯拉的訂單量是驚人的,可能達到了10萬輛的級別。在生產端,目前Gigafactory 3採用單班制,周產能2000輛,本月將會採用兩班倒,產能提升到3500輛,一期工廠的終極產能目標是年產量15萬輛。

特斯拉上海臨港工廠,從2018年9月第一臺白車身下線,10月正式投產,12月交付第一批車。從2018年9月開始,特斯拉的股價也從200美元出頭,開啟了新一輪的上漲,2019年12月突破歷史新高389美元,到2020年2月達到歷史新高的968.99美元。

除了特斯拉美國市場的穩定銷量外,中國工廠的投產為特斯拉提供了新的市場預期,特斯拉股價因此也得到上漲的動力,疊加空頭被全面逼空,造成了特斯拉的這一波上漲。特斯拉,也就成為了“中概股”。

特斯拉成為中概股,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需求量,在上海工廠還沒投產前,中國市場也成為特斯拉第一大海外市場,是美國本土外,特斯拉最大的市場;

二、上海工廠的極速投產,從動工建設到首批車輛交付,不到12個月的時間,超出預期;

成立17年、銷量100萬輛、市值1200億美元,顛覆百年汽車行業

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讓特斯拉這個全球首個上市的電動汽車整車企業,以及擁有全球單一車型銷量最多的純電動車型——Model 3。國產Model 3更是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熱捧。

在車型安排上,隨著Model Y在2020年Q1在美國開始交付,其國產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特斯拉中國工廠,也將迎來第二款國產車型,這是一款被馬斯克寄予厚望的車型,希望其年銷量可以達到50-100萬輛。

極有可能,在2020年Q4的時候,將會開啟國產Model Y的生產,在2021年開始交付,這可能是放在Gigafactory 3的二期工廠進行生產,目前,二期工廠的建設和配套的零部件工廠、電池工廠,都在全力建設。

接下來,可以預期的是,在產量和交付上,特斯拉仍將創造歷史,其中中國工廠和中國市場將會發揮最重要的作用,為特斯拉提供最強勁的增長動力。中概股特斯拉,將會更多的和中國市場聯繫在一起。

特斯拉會從此一帆風順嗎?顯然不會。

02 兩個門檻 是兩個危機?

國際油價在北京時間3月9日創下超過30%的單日跌幅記錄,石油價格的持續走低,也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於特斯拉來看,不僅僅於此,更重要的是要面臨兩大危機:估值體系和AutoPilot潛在的大規模訴訟問題。

估值體系:科技公司Or製造企業?

在股價達到968.99美元高峰的時候,特斯拉成為全球僅次於豐田的第二高市值車企,市值超過1780億美元,超過美國三大車企市值總和,但,特斯拉迄今為止,累計交付僅為100萬輛,和動輒數百萬年銷量的傳統車企無法比較。

從利潤角度看,更是特斯拉迄今為止,僅有數個季度是盈利的,尚未實現年度盈利,這與動輒利潤百億級美元的傳統車企,也是無法比較的。那麼,特斯拉為何市值仍舊超過1200億美元呢?

顯然,這是科技公司的估值。是的,這是特斯拉目前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特斯拉被全球空頭做空的最重要的原因,任何的財務模型,都不能證明目前的特斯拉值這個錢?

特斯拉當然也有自己的優勢,包括掌握核心技術(如全新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可持續升級的AutoPilot、可持續升級的車聯網服務)、掌握著汽車銷售的直銷體系、掌握著遍佈全球的充電網絡,掌握著純電動汽車-太陽能屋頂-儲電系統這樣可顛覆目前能源體系的新能源系統。

成立17年、銷量100萬輛、市值1200億美元,顛覆百年汽車行業

特斯拉需要證明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首先要證明自己能夠從特斯拉車主身上,可以持續的賺錢,包括OTA提供的性能升級與服務升級費用,包括功能和用戶體驗種類增多的服務費用,這是特斯拉為何全力推進更便宜的Model 3和Model Y的原因,只有更多的用戶,才能踐行特斯拉的這一全新的商業模式——靠軟件收費。

目前,AutoPilot在國內售價5.6萬元,在國產Model 3的整體價格佔比接近20%,成為Model 3核心的價格組成部分,一個HardWare 3.0+一些傳感器,是不值這麼多錢的,這裡面的價格,更多的是軟件的價格,靠軟件賺錢,車企此前是不敢想的、更做不到的,特斯拉做到了。

至於純電動汽車-太陽能屋頂-儲電系統這樣可顛覆目前能源體系的新能源系統,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其市場的潛力和規模。

AutoPilot的大規模訴訟危機

AutoPilot,曾經被特斯拉宣傳為自動駕駛駕駛功能,但,最終,在2018年10月,特斯拉將自動駕駛的字樣從官網撤下,因為,AutoPilot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多起事故,並且造成人員傷亡。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特斯拉官方還是Elon Musk,都在宣揚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但是,在特斯拉的官方手冊和網站上,還是要求車主在開啟AutoPilot功能的時候,要保持專注並且做好隨時接管車輛的準備,因此,特斯拉在AutoPilot的致死事故發生後,仍舊逃避法律責任的原因。

成立17年、銷量100萬輛、市值1200億美元,顛覆百年汽車行業

但是,隨著AutoPilot事故的不斷增加,事故倖存者、事故遇難者家屬、律師以及監管部門,正在逐漸組成戰線,也曾經提起過規模訴訟。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NTSB),也就AutoPilot致命事故召開過聽證會和調查。

有數據顯示,特斯拉AutoPilot的事故發生頻率,正在指數級的下降,但,仍舊是存在。AutoPilot,能否從目前的L2級別,提高到Elon Musk口中的L4級別,也是目前Hardware 3.0裝配的FSD芯片宣傳達到的自動駕駛功能,這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並且,大規模訴訟的危機,一直存在。

只有跨過估值體系可能轉變的危機,以及應對了AutoPilot潛在的大規模訴訟風險,特斯拉就有可能真正成為汽車行業的蘋果。萬億美元的市值,也是有可能的!

無論如何,在Elon Musk和特斯拉的努力下,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人類也將在這種發展趨勢中,獲得體驗更好、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強、成本更低的出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