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書:《貧窮的本質》-怎麼避免貧窮


讀經典書:《貧窮的本質》-怎麼避免貧窮

“貧窮並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

作者調研了18個國家和地區,挖掘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貧窮,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書中做了大量的數據對比、實驗結果對比,全書多是一些專業術語,讀起來挺枯燥的,但是很多結果非常有意思。

讀經典書:《貧窮的本質》-怎麼避免貧窮

有錢了吃口味好的:極度貧困的人,如果給他們食物補貼,他們結餘下來的錢不用來做投資,而是把錢花在買更好的食物上。在選擇食品上並不是考慮價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沒有營養價值,而是食物的口味怎麼樣。手裡的錢越少越不願意買健康食品。有錢人注意養生,沒錢人只關注口感。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底層人愛吃麥當勞、長得巨肥胖的原因。

當下的快樂比食物更重要:買電視等消費品、花一年的收入舉行葬禮、每年存下的錢都為孩子婚禮置備東西……。為什麼他們不把錢攢下來投資呢,因為做投資、做改變是未來的事情,他們只關注當下,儘可能把日子過的愉快一些。

不做預防:買蚊帳、水消毒、吃維生素等預防措施基本不做,因為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好摘的果子”不懂並且把錢花在了別的地方。有病了不治療,非要等到特別嚴重的時候再花大價錢。

用藥過度

:去看醫生如果醫生沒有開藥就認為醫生水平不行。買藥如果是便宜的就認為沒有效果。我們現在很多也是這樣的情況。

低級學區成績更差:把學生和老師分為高低學區。低級學區的老師更不認真教學,學生成績會更差。家長和老師都降低了孩子的預期。分在普通班級的孩子成績稍微差點,就陷入教育的貧困陷阱,越來越差。

讀經典書:《貧窮的本質》-怎麼避免貧窮

“刻板印象威脅”:美國做的一個實驗,在考試時,如果先在試卷上寫種族,非裔成績就會變差。在印度如果先寫上低階層,成績也會變差。這就是不能隨便批評孩子的原因。天天說他廢物、沒用,他就認為自己沒用。

為什麼生那麼多孩子:因為不知道哪個孩子以後能給他們養老,所以儘可能多的生孩子。結果就造成孩子接受不了更好的教育,素質更差。家庭陷入惡性循環。

窮人面臨更大的風險:抗風險能力比較低,一次重病,家庭就陷入萬劫不復。很多人幹多份工作、增加工作量來對沖這個風險,其實到最後基本沒有用。反而因為浪費了時間,錯失提升主業專業能力的機會。生活中這種例子特別多,做好幾份兼職,結果也掙不到錢。因為沒有培養出核心競爭力。

窮人70%都是商人:窮人都是打工、種地的嗎,反而不是。窮人都做著賣水果、礦泉水、蔬菜等小生意,但是就是做不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做的生意沒有空間、沒有縱深。比如一個村子有10個小賣部、一個路邊有20個人賣水果。

自我控制力差:“不用存錢了,我反正買不起房子,還不如現在就買一個燒雞吃”。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越沒錢越消費。並且特別喜歡誘惑力大的消費(性、糖、脂肪類食物、香菸、遊戲、抖音刷火箭等)。貧窮產生巨大的壓力,壓力導致容易做出更衝動的決定。

讀經典書:《貧窮的本質》-怎麼避免貧窮

如果脫離貧困陷阱呢

1、多獲取有益的知識(多讀書)。窮人缺少信息來源,相信那些錯誤的事情。多讀書、多學習基本生活常識、堅持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理財基本知識,能夠幫助脫離貧困。一個普通的信息就可以帶來巨大的變化。

2、多做正確的決定(少做錯)。越富有越容易做出正確的決定。多做一些對未來有益的事情。不要過於滿足當下慾望(菸酒糖、高脂肪食物、遊戲、小視頻)。控制支出、多儲蓄。

3、多做一些預防性的事情(防範風險)。比如每年體檢、孩子好的教育、鍛鍊身體等預防性的東西多做。不要等到出現大的問題了再做。

4、不要做老鼠賽跑的遊戲(培養一種能力)。不要身兼多種崗位,把自己拖的太疲憊,這樣反而會失去機會。研究一個領域、一個知識、一種技能,做到能給你帶來持續收入。

5、成功會帶來更大的成功(進入良性循環)。從小事入手,越做越好。小成功培養大成功。一些正向的改善會影響人的信念和行為。

諾貝爾獎得主、現代經濟學之父:擁有財富可以激勵人們投入時間,變得更有耐心。

沒有喜歡慢慢變富,於是很多決策都是享受當下的錯誤決定,把眼光放長遠,不要掉入陷阱,因為貧窮會永久性地腐蝕人的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