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那些事兒

寒潮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其主要特點是劇烈的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雨凇和霜凍,但並不是每一次冷空氣活動都是寒潮,根據《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的規定,某地冷空氣過境後氣溫24小時內下降8攝氏度或者48小時內下降達10攝氏度亦或是72小時內下降達12攝氏度並且日最低氣溫在4攝氏度以下,才可成為一次寒潮天氣過程。

寒潮那些事兒

寒潮天氣一般發生在秋末到來年初春,最早開始於9月下旬,最晚結束於次年5月,以每年春季的3月和秋季的10月、11月活動最為頻繁。

那麼,寒潮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知道,地球上不同緯度接收到的大氣輻射量是不同的。地處高緯度的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獲得的熱量是非常少,在冬季,北冰洋地區的氣溫經常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大量冷空氣在這些區域上空聚集,形成勢力強大的冷高壓氣團,在適合的大氣環流形勢下就會向南入侵,形成寒潮。

寒潮那些事兒

入侵我國的冷空氣主要有三個源地,新地島以西洋麵,新地島以東洋麵以及冰島以南洋麵,在南下過程中,95%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的一片區域,這裡因此被稱為寒潮關鍵區。冷空氣在寒潮關鍵區完成積累加強後,主要四種路徑大舉入侵我國,西北路,從關鍵區經蒙古到達我國河套地區,然後南下直達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東路,從關鍵區經蒙古達到我國的華北北部,在主力繼續東移的同時,低空的冷空氣折向西南,經渤海侵入華北,再從黃河下游南下。西路,從關鍵區經過我國的新疆、青海、西藏高原東側南下,東路加西路,東路冷空氣從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部南下,兩股冷空氣在黃土高原東側匯合後繼續南下。

寒潮那些事兒

寒潮過境往往會對農牧業生產,電力和通信設施,公路、鐵路、民航交通乃至人們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但它帶來的也不全是災害。寒潮攜帶大量冷空氣向中低緯傾瀉,有助於地球表面熱量的南北交換,使低緯度不會越來越熱,高緯度不會越來越冷,寒潮伴隨的大範圍雨雪天氣可以緩解冬季的旱情,低溫能夠大量殺死潛伏在土壤中過冬的害蟲和細菌,保護農作物,大風還是一種無汙染的動力資源,能提升風能發電效率。當寒潮來襲,除了及時添衣保暖,避免凍傷之外,還有幾點要特別注意,老弱病人,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哮喘病人等對氣溫變化敏感的人群儘量不要外出,外出行走和開車要避免冰雪覆蓋的道路,當心路滑,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和臨時搭建物要做好加固,採用煤爐取暖的家庭要注意保持房間通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