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農村裡,經常看到的蝨子和跳蚤很多,幾乎人身上都有,現在怎麼沒有了呢?

肥仔農經


說起蝨子和跳蚤,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沒有見過,而在農村生活過的80後們應該有不少人接觸過。在我小時候,蝨子的確沒見過,但跳蚤很常見,那時候孩子們有一個無聊的娛樂活動——“逮虼蚤”,“虼蚤”是我們當地對跳蚤的俗稱。

夥伴們相互在各自的頭髮上尋找跳蚤,並用兩個大拇指蓋擠壓,只為聽跳蚤崩裂的那一聲脆感。其實我們那時候跳蚤就已經很少了,據父輩們說,他們小時候,冬天脫下棉襖能清晰地看見跳蚤亂蹦。

到了中學時代以後就幾乎沒有見過跳蚤了,跳蚤的“消失”跟人們的生活條件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

跳蚤喜歡寄生在哺乳動物毛髮的下面,由於哺乳動物是恆溫動物,一年四季都能給跳蚤提供適宜的環境。人類的體毛雖然退化了,但還有頭髮存在,並且人的衣服也給跳蚤們提供了生存環境。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的生活跟牲畜離得很近,庭院裡經常散養著牛、羊、豬、狗等小動物,所以跳蚤一旦寄生在了動物身上,就容易傳播到人身上。那時候人們的居住環境較差,衛生條件也跟不上,冬季不常洗澡、洗頭,使跳蚤更容易附著在人身上。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庭院裡的散養牛、羊不見了,有養殖的也專門在養殖場,跟人的起居分割開來。這樣跳蚤就不容易傳播到人身上了。

同時,人們也更講衛生了,平日洗澡、洗頭的次數也多了,即便偶爾有跳蚤出現,也會被清洗掉。長此以往,跳蚤、蝨子之類的寄生蟲就在使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