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消毒、入庫隔離……“回籠鈔”變身“放心錢”

記者 陳瑤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僅人外出後要消毒隔離,錢經歷了一段“旅程”後也要消毒和隔離。特殊時期,為了防範現金傳播病毒的風險,銀行對市場回籠的現金全部要進行消毒,並且還需要完成一場“隔離”,才能再次流向市場,從銀行取現金的市民可以放心用錢。

現鈔要消毒,還要被隔離

3月9日上午,淮河晨刊記者在興業街一家交通銀行網點看見,有些市民在存取款,與以往不同的是,櫃麵人員將收進的現金放在一個區域,而兌付市民的取款時則是從另一個區域取現鈔。很明顯,存、取款的現鈔是被分開放置的。辦公區還有一臺消毒櫃,有工作人員將現鈔放進消毒櫃中。

“病毒可能也是傳染源,為了切斷源頭,現在進出的現金全部要被消毒。”交行營運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疫情發生後,銀行處理現鈔是“兩條線”。也就是說,老百姓存進銀行的錢,不會直接被下一個取錢的人取走。現鈔進了銀行必須經過一整套消毒流程,才會再次流入市場。

“不僅有消毒環節,之後還要‘隔離’7天。”該負責人介紹,分行為各個網點都配備了消毒櫃,所有收回的現金都要進入消毒櫃消毒。消毒後,這些現金才能進入分行金庫。從銀行網點回籠的現金,每天會回到金庫,這裡會進行更加嚴謹的“隔離”消毒措施。進庫後,這些現鈔還要經歷臭氧機和紫外線消毒車的再次消毒。之後,相關工作人員會對不同時段回籠的現金進行分區域保管,並貼上時間標識,確保回籠現金按照要求完成規定的隔離時間後才能重新投放。

另外,從超市、醫院等被提供上門收款服務的單位裡回籠的現鈔,銀行也會對款箱、現鈔等進行嚴格的消殺、隔離甚至封存處理後,才會再次按程序投入市場。

ATM“循環功能”關閉,存取不能一體

“看到銀行有消毒櫃,我特意去櫃面取的款,自助取款機不太放心,別人存進的錢,我再取出來,風險太大。”最近,市民張女士去銀行辦理了幾筆業務,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助櫃員機的不放心。

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張女士的這種擔心其實沒必要,因為所有銀行自助櫃員機的“循環功能”都被關閉。“所有存取款一體機的循環功能都被關閉,存進來的錢絕對不會不經過消毒處理就再被其他客戶取走。”該工作人員解釋,自助櫃員機回籠的資金,銀行也會每日進行消毒、隔離,被放進機器中的、可供“取款”的現金一定是完成消毒和隔離,符合再流通要求的。

昨天上午,為了驗證這一說法,記者走訪了幾家銀行的自助服務區,在勝利路一家交通銀行的ATM區,記者發現這裡的一臺存取款一體機,已經關閉了存款功能,只能取款。

在荊山路一家徽商銀行的ATM區,兩臺存取款一體機,一臺僅提供存款功能,一臺僅提供取款功能。

已投放4300多萬元“新鈔”,醫院回籠現金不再“流出”

人民銀行蚌埠市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督促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疫情期間突出“現金安全”,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優先投放原封新券、回籠現金全部消毒存放7天后對外支付。截至目前,為了疫情防控需要,我市已投放了4300多萬元原封新鈔。

另外,人民銀行蚌埠市中心支行組織全市涉及定點收治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銀行網點開展上門收款服務,醫院回籠現金消毒後單獨存放不再對外支付。人民銀行蚌埠市中支發行庫開闢專用區域對回籠現金進行二次隔離消殺。疫情期間我市金融機構已累計完成現金投放13.6億元,累計消毒回籠現金42.8億元,服務民生單位達414個,有效完成疫情期間全市現金正常供應任務。

人民銀行蚌埠市中心支行相關人員表示,監管部門一直鼓勵使用現金、非現金等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人員接觸,可優先採用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但各商家也要尊重消費者多元化支付方式的選擇,做好服務與溝通,不能拒收現金。(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