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發現生活的真與美(一)

轉眼已是2020年的2月下旬了,從年前回家的喜悅到現在的麻木不仁,說不盡的複雜心情,一月二十二的時候人還在外地,每天都惦記著過年,每一天的心都已不在單位了。

回想三十年前,還是小頑童的時候,從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已經是過年的氣氛了,祭灶是這天最重要的活動。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為了能讓灶王爺美言幾句,要供奉糖瓜等貢品,每次都想去拿祭灶的都想吃,但是大人說吃人家的嘴短,不好講壞話。

臘月-發現生活的真與美(一)


臘月二十四這天,有句民諺,叫做“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其實啊,在祭祀過灶王爺後,就算是正式開始迎接新年的準備了,家裡的房子自然是要打掃的乾乾淨淨,去舊迎新嘛。在北方一般稱之為“掃房”,在南方則通常稱為“撣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中國一些地方,每年從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這段時間都叫做“掃塵日”,也叫“迎春日”。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情感願望,此習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這一風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頑強的生命力。

臘月-發現生活的真與美(一)

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在傳統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和民俗是互相依賴的。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春節是“一元復始”的標誌,人們對於過年都倍感親切,同時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點;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即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隨著社會發展多數人家已失去糊窗戶的傳統,但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總之人們祈福旺來年的心願是一樣的。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們開始作購置年貨等春節前的準備;這天因各地民族和風俗傳統不同,所以各自的慶祝活動和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像中國民間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傳統活動。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移動圖片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發現生活的真與美(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