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雨後蘑菇香


野山雨後蘑菇香


小時候,每次雨後去北山上採野生蘑菇,那個心境真的可以用唐代詩人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來形容。儘管不喜歡媽媽讓我去做其他的農活兒,可是,偏偏喜歡去大山裡採野生蘑菇。

採野生蘑菇是在夏秋季節,一場雨後,山林裡蘑菇就要悄悄冒頭了。我們那裡的山野生長著種類繁多的樹木,不是所有樹林都有可以食用的蘑菇。我們老家也只有松樹林、慄樹林、橡樹林(我家俗稱玻璃葉的樹種)裡才會有可以食用的蘑菇。松樹林裡生長的蘑菇以松蘑和肉蘑為主,慄樹林裡以慄蘑為主,橡樹林裡以榛蘑和老家俗稱鍋巴蘑的一種蘑菇為主。其他樹林裡一般沒有,有些樹林和草坡也會有不知名的各種漂亮蘑菇,可是我們都不會採,因為大多是不能吃的毒蘑菇,那樣的漂亮蘑菇是會吃死人的。夏季的山野草叢中,也有很多白色的草菇,這蘑菇沒有毒,我們也不會去採,大家喜歡在雨後的把山林中那幾樣不多的野生食用蘑菇快速採到手。因為野生蘑菇只有幾天的生存期,時間長了,在陰暗潮溼的樹叢裡就會腐爛發黴變質啦。真的是:手慢無。雨後,大家紛紛放下手中農活去採野生蘑菇,大家都知道哪裡多,都怕去晚了採不到。所以,雨停後,大家紛紛去山林,有的早上頂著星星去,有的傍晚拿著手電去,不過,我並不著急,因為有采到更多野生蘑菇的妙招兒!

我的多采蘑菇的秘密是:路不怕遠,林不怕密,坡不怕陡。

野山雨後蘑菇香

(圖為爬茅山半路上的石梯子)

先說路不怕遠吧。去山林採野生蘑菇是一件拼體力的事兒,體力不好,最好不要去遠山採蘑菇。我和小夥伴去的最遠的山是長城邊的茅山陰坡。那個有大量松樹林和松蘑的地方距離我家大約三公里,而且走的大多是陡坡,最陡的陡坡名字是石梯子,直上直下,每次爬這裡,大約需要二十多分鐘,走走停停,汗流浹背。走茅山這一段山路時,雙腿開始是酸脹的,回程就麻木了。可是,茅山頂北坡的松蘑和肉蘑對大家太有吸引力了,那裡的蘑菇是我們村裡公認的周邊山場最優質的野生蘑菇。我們那裡評價蘑菇是否優質有這樣一個標準:以小為好。蘑菇不要大,小於小孩兒半個手掌大的是好蘑菇,因為這是新從地下生長出不久的嫩蘑菇。以鮮為好。不管大小蘑菇,生長在隱蔽草叢的,新鮮的沒有傷口和蟲子吃的蘑菇是好蘑菇。只有茅山北邊這一塊大約一百多畝的松林山場才有這種好蘑菇。所以,村裡體力好的大人孩子,都會在雨後第一時間爬山到這裡採蘑菇,我們一般用小揹簍,而不是使用在北山採蘑菇的那種小荊條籃子。一個重要原因是揹簍便於爬坡,另一個原因是雨後在這裡可以採很多蘑菇。

野山雨後蘑菇香

(去茅山沿路的大石頭)

再說林不怕密吧。野生蘑菇很少生長在容易看到的山坡上,大多生長在密林和樹叢裡。有的,粗心的採蘑人走過的林中草地其實還隱藏著蘑菇,是因為林密草深,粗心人沒有看到罷了。記得有一次和小夥伴到距離村莊一公里的北山陰坡(陰坡指陽光照不到的山坡)松樹林裡採蘑菇。這裡大約有五十畝的山場,因為離村子近,林子的明面兒上已經見不到任何蘑菇了,其他小夥伴採了兩個多小時,也沒有采到幾根蘑菇,覺得累了,開始淘氣玩了。這一次我沒有和他們去玩兒,把目光投向大家都不願意進入的山腳下那個荊棘叢生的陡坡,我幾乎是爬著鑽進去的,衣服也劃破了,臉上也劃了幾道血印子,可是,我沒有退縮,用木棍撥開草叢,細心尋找,終於在這小片人跡罕至的地方發現三片蘑菇叢,裝滿了我的小籃子。回家路上,看看夥伴們籃子裡很少的幾根蘑菇,我就像個得勝的士兵一樣昂頭走路了,心裡也樂開了花。

關於坡不怕陡這個話題就不嘮了,前面嘮了不少了。

野山雨後蘑菇香


說一說我們老家那裡野生蘑菇的吃法吧。有鮮炒吃法、燉菜吃法、晾乾後儲存吃法。先說鮮炒吃法。採回的蘑菇洗乾淨後,直接和五花肉片、青菜下鍋炒。出鍋後是鮮美的山野叢林味兒。和蘑菇配菜的青菜有青椒、窩瓜、芹菜,也可以用豆片炒。再說燉菜,一般是燉蘑菇粉條肉、燉蘑菇板栗肉。雨後採的大量蘑菇主要是曬乾儲存,在一年裡有客人時,或者過年時用。曬蘑菇也是個技術活兒,一般人做不了。因為採蘑菇季節,多是雨季,蘑菇一般需要一週左右才能晾乾。如果趕上雨天,保管不好,兩三天就會發黴變質。所以,有經驗的家庭主婦,會捲起自家火炕的半個席子,慢慢烘乾蘑菇,防止變質。

野山雨後蘑菇香

(圖為鍋巴蘑菇)

春天的腳步近了,我好像看到家鄉的山林又要慢慢披上綠裝,慢慢進入多雨的夏季,林中,野生蘑菇慢慢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