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不花心也不花,魯智深為什麼在《水滸傳》裡叫做花和尚?

李易陽風水命理


喝酒吃肉是佛家禁止的,何況殺戮。魯達因為殺了惡人,引來官司追捕,走投無路在五臺山落髮為僧,隱身躲避。佛有好生之德,加上魯智深是為民除害,匡扶正義,根性醇正,佛家接納了魯達,並賜名“魯智深”。

出家後,魯智深繼續伸張正義,打抱不平,救下林沖,為了不牽連佛門清淨,隨林沖一起上了梁山,英雄聚會,聚義揚善,懲罰時弊,兼濟天下。佛家大義,得到更廣闊的“實行”。“理行”,懂得佛義,更需“身行”,知行合一,大雄光輝。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時代,行大義,也是佛祖的旨意。

魯智深出家前、出家後,行伍時,對佛家“戒律”——如素、殺生沒有修持。生活經歷也容不得他坐禪默守。尤其入了梁山,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以勇武活命的環境裡,吃喝方面與凡眾一樣,臨陣殺敵是正常人行為。

大乘普世,渡人不拘。魯智深的品格與行為,乃至最後退出風煙名利場,迴歸佛祖膝下,完成了一位入世又出世的佛家子弟的歷程。前期是“下山”磨礪,面對“實相”,最後是“回山”虛靜,禪悟“無相”。“花和尚”,是在花花世界裡的不敗身的金剛,心中至始至終綻放著純潔、芳香的蓮花。縱觀英雄豪傑,天下有幾人?



譚彭劍


此花非彼花,我們不能理解成採花大盜的花。

宋元時期,風俗崇尚花,同時在宋朝流行紋身。沒錯,就是這麼前衛。

魯智深脊背上也紋了花形圖案的紋身。

可見《水滸傳》第四回: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搧著兩個膀子上山來。

再者作為和尚清規戒律,五戒有:戒殺生、戒偷盜、戒淫邪、戒妄語、戒喝酒。

老魯只犯了殺生、喝酒。但卻嫉惡如仇,絕非奸佞淫邪之輩。

不過終究不可能被當時主流文化體系和價值觀認可,是以得了個“花和尚”的諢號。

花和尚也是由此而來。

汪!




80有趣汪


魯智深“花和尚”的由來不是因為他親近女色,他那樣子估計也沒啥機會,是個姑娘都要被他嚇跑了。真正的原因是他身上刺了花繡,就是今天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的“紋身”,那可是古惑仔的標配。你想想在宋朝這樣一個禮教森嚴的封建社會,居然有人把父母給的軀體不當回事,而且這人還是個和尚,那還得了?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魯智深公然挑戰大眾的審美和道德,不說寺裡的方丈饒不了他,就是他親爹親媽看見了也免不了對他一頓暴打。不用說,他肯定不會還手。不過他父母估計早就去世了,他是赤條條一個人在世上浪蕩,放浪不羈,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被人呼作“花和尚”也是人如其名了!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好漢有紋身的人估計不在少數,可是闖出一番事業的只有三個:全書最帥最完美的浪子燕青,“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九紋龍史進,第三個就是粗中有細、膽氣過人的魯智深了。“倒拔垂楊柳”那是何等的氣魄,誰人見了不說一聲“佩服,佩服。”“拳打鎮關西”更是精彩萬分,場面一度五光十色,簡直有幾分現代美學的意思。由此可見,正面戰鬥老魯從未怕過誰。

有人不服氣,說,他不是在瓦罐寺敗給了僧道二人嗎?那是在他沒吃沒喝的情況下,人是鐵飯是鋼,魯智深也不能例外。所以那次失敗不丟人。另外他還曾敗給師父智真和尚,那時候他剛剛拜進寺廟,還沒有學武藝呢,當然也不能算數。

縱觀“花和尚”魯智深的一生,他其實是一個幸運兒,人生中的每一步都彷彿有老天保佑,晚年在錢塘邊上圓寂,也算是功德圓滿吧!






一生有艾


魯智深這個花和尚的“花”,不是一般傳統意義上形容某人好色,稱他有花心那個“花”,也不是指他作為僧人不守清規戒律喝酒吃肉的花,而是他身上有花繡文身,所以才叫他花和尚。

在北宋末年的江湖當中,身上剌有文繡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是男子漢威武雄壯氣宇軒昂的象徵。如同現在的女人把單眼皮割成雙眼皮,把圓臉動刀子整成尖下巴是一個意思。

魯智深的鐵哥們,少華山的史進遍身剌滿九條龍繡,因此得名九紋龍。浪子燕青是在盧員外家裡當僕人時,由於他琴棋書畫笙管笛簫樣樣精通,加上有一手神箭功夫和相撲武藝,因此特受盧俊義喜受,特意請來高級匠人給他紋身。最後與李師師見面時,連李師師這樣見過大世面的女子,都要觀賞他身上的紋身,以開眼界。

一、魯智深花和尚的外號,並不是前期具有,而是在逃難途中所得。

魯智深本是渭州經略府兵馬提轄,原名魯達。因為替金翠蓮父女伸冤,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吃了人命官司被迫流落江湖。在此之前,他是沒有智深和花和尚這個名字和綽號的。只因為到五臺山避難當了和尚,智真長老給他賜了法名智深。後來又到了東京大相國寺看菜園子,與一幫潑皮在院子裡吃酒,柳樹上的老鴉叫聲攪了雅興,潑皮們要搬梯子除掉老鴉窩,魯智深阻止了他們,自己脫掉衣服,露出滿身的剌繡,徒手拔起了柳樹,由此才有了花和尚倒拔垂楊柳之說。花和尚魯智深的雅號即由此而來。

二、魯智深的喝酒吃肉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嚴格說他不是真正意義的和尚。

魯智深去五臺山的目的是經人介紹的避難,並不是自己主動出家。五臺山的智真長老看在介紹人趙員外的面子上,也沒拿他當和尚那樣嚴格要求。只因他數次喝酒鬧事,才又把他介紹到東京大相國寺。魯智深在大相國寺是看菜園子,這個工作與和尚更是不沾邊。所以魯智深的喝酒吃肉,與佛家的清規戒律沒啥關係。因此,花和尚這個綽號,與他喝酒吃肉也沒什麼聯帶。

三、魯智深一生未婚,更沒有任何與女人的接觸,因此與“花心”沒有任何關係。

魯智深一生深明大義,見義勇為,專好打抱不平。他心底無私,懲惡揚善不計個人報酬。從未有與女人接觸的經歷,因此也就不存在“花心”的問題。他一生專心向善,所做所為倒是和佛家有緣。最後也是坐化成佛而去,也算是沒有枉為一回佛家弟子。

結語:

綜上三點足以說明。魯智深的花和尚綽號,只是從他身上剌有花繡而得名,與其它沒有任何關係。


文化一家人


魯智深為什麼叫花和尚,在水滸傳第七回《花和尚單打二龍山,青面獸雙奪寶珠寺》一章中,魯智深和楊志經過大戰一番後,互相通報姓名時,魯智深自述:“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軍官魯提轄的便是。為因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卻去五臺山淨髮為僧。人見灑家背上有花繡,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按照作者施耐庵的解釋,這是因為魯智深的身上有一背的刺青花繡,所以才被人稱做“花和尚”。其實還有另一個意思,做為佛門中人,魯達慷慨大方,嫉惡如仇,豪爽直率,雖然在五臺山出家,絲毫沒有什麼佛門禁忌,該吃吃該喝喝,醉起誰也不認,就算死物的山門也一樣狠錘不止。“花“其實是一個性格的張狂表現。

《水滸傳》裡為數不多有長篇幅生動描寫的人物,魯智深是其中一個。三拳打死鎮關西的章節還入選過初中課文,所以打小就對此有很深刻的印象,令人非常神往。金聖嘆曾經說過“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對於魯智深的結局,五臺山智真長老就曾預言,他說魯智深是有佛心之人。而他原名叫魯達,其中有一個達字,似乎也是作者在暗示著魯智深的最後會看破紅塵,最終頓悟世間各事。




丟失的年華


為何魯智深江湖名稱花和尚?是否疑惑?且聽我娓娓道來。

魯智深本為渭州經略府提轄,可因為該地域有一賣豬肉的屠夫甚是囂張。其橫行霸道,魯智深為打抱不平,將其三拳打死。隨後為逃官府緝拿,上了那五臺山做了一名和尚。

魯智深雖已是是一名和尚,可是他依舊嗜酒成性,喜愛吃肉。還因吃酒之事,三鬧五臺山。最後其師不得不將其逐出師門,讓他另尋他處。他出了山門之後,依舊大碗吃酒,大碗吃肉,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他雖是和尚的形象,可卻不遵從那清規戒律,全憑一生好惡做事做人。更何況其一身的紋身,更是襯托出了其“花”的由來。

雖為和尚,可卻是一名花和尚就在於其,大碗喝肉大碗喝酒,性格豪邁直爽,身上更是紋了一身青紋。

這才是真正的水滸,真正水滸中應該擁有的角色。



一隻橙色的喵


在這風清氣爽,天氣舒適宜人的秋天裡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水滸傳中,魯智深路見不平一聲吼,義救金翠蓮,殺死了鎮關西;到五臺山出家當了和尚。

雖然他不守佛門清規戒律,犯了出家人的一大戒忌,酷愛喝酒,屢屢犯錯,但這些錯,與女性沒有一點關係。

在古人的風花雪月中,有一個較為正常的習俗:喝花酒,逛青樓!

酒往往也與“色”、“財”、“氣”聯繫在一起,被稱為“四貪”、“四禍”: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 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

那麼,魯智深得名“花和尚”,又是不是與他“喝花酒”的習慣,有關係呢?

整部《水滸傳》通讀下來,“源易緣”發現,魯智深雖然愛飲酒,卻沒有喝過“花酒”,更不喜歡花天酒地的生活。

可見,魯智深不喝酒對美色不太關注,喝酒時,也不喜歡這些。

據說,魯智深身上所紋的花繡是花中四君子——梅花。

原來,魯智深的外號——“花和尚”之名中的“花”,此花並非彼花。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樂嘟嘟影視


魯智深的綽號——花和尚。

綽號的由來:

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為僧,並被師傅賜名為“智深”,開始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偏偏他在當提轄時自在慣了,和尚是要遵守僧規戒律的,當然不能吃酒吃肉了。

魯智深無法忍受齋飯,最終因為定力不夠而被寺裡的其他弟子引誘而破了戒律,大鬧了五臺山。之後去了東京相國寺,因為身上有紋身而被人們叫做“花和尚”了。

擴展資料魯智深原名魯達,是關西人氏。他早年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種諤)麾下從軍,積功至關西五路廉訪使。後來,小種經略相公(种師道)鎮守渭州,麾下卻沒有將領幫護。老種便將魯達調撥到渭州,讓他在小種的經略府擔任提轄官。

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魯達一路東去,半個月後抵達代州雁門縣。當時,渭州府已發下海捕文書,並懸賞一千貫,畫影圖形,要各處州府捕捉魯達。雁門縣也有張掛榜文。

魯達去看榜文時,恰巧遇到已定居當地的金老,被金老拉走。他這才知道金翠蓮已成為當地富戶趙員外的外室,便隨金老來到金翠蓮家中,並結識了金翠蓮的丈夫趙員外。趙員外又將魯達請到自己的莊中,熱情款待。

魯達在趙員外莊中住了七八日,得知官府緝捕甚緊,便打算離去。趙員外早先在附近五臺山文殊院買有一道五花度牒,便趁機建議魯達到文殊院出家,以躲避官府的緝捕。

魯達自思無處可去,遂同意出家,與趙員外一同前往五臺山。趙員外出資重修文殊院,請求住持智真長老為自己的“表弟”魯達剃度。他瞞下了魯達殺人之事,只稱其是“因見塵世艱辛,情願棄俗出家”。

文殊院的首座、維那等職事僧因魯達“形容醜惡,貌相兇頑”,認為他不像個出家人模樣,擔心日後會累及山門,紛紛建議智真長老不要收留魯達。

智真長老卻認為魯達心地剛直,稱其“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他力排眾議,堅持為魯達剃度,並賜其法名“智深”。從此,魯達便在文殊院做了和尚,改叫魯智深。

智真長老修書一封,讓魯智深去東京大相國寺投奔自己的師弟智清長老,並贈送他四句偈言,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文殊院,在山下鐵匠鋪打了一條水磨禪杖、一口戒刀,便取路往東京而去。他“夜住曉行”,半個月後來到桃花山,因錯過了宿頭找不到客店,便到山下的桃花村劉太公家中借宿。

魯智深聽聞桃花山二寨主周通欲強娶劉太公之女,便決定為劉太公解除逼婚之憂。他假扮劉小姐,躲在洞房中,將前來成親的周通痛打一頓。周通逃出桃花村,回山寨去請大寨主為自己報仇。而所謂的大寨主,卻是魯達在渭州結識的李忠。李忠與魯智深相認,請他上桃花山做客。

周通聽從魯智深的勸告,折箭立誓,取消了與劉小姐的婚事。魯智深在山寨中住了幾日,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作事慳吝”,便打算離去。李忠便與周通下山劫掠商旅,表示要將劫到的財貨送給魯智深作路費。魯智深卻趁二人不在,捲走寨中的金銀酒器,不辭而別。

後又因搭救林沖,流落江湖,與楊志、武松一同在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應天孤星,擔任步軍頭領。他在徵四寇的戰役中累立戰功,生擒方臘後在杭州圓寂,追贈義烈昭暨禪師。


大皮影視


小時候最早接觸到水滸,是從電視劇《林沖》開始的,看過那部影片的請關注!也是在那部影片中第一次看到了花和尚魯智深。在那部影片中,林沖被押送他的壞蛋把雙腳按在開水裡的鏡頭不知道看哭了多少小夥伴。當紫竹林中,魯智深手握禪杖救下林沖時,大家心中對魯智深肅然起敬。覺得魯智深就是一個正義的化身,一個在人苦難中忙後能夠仗義相助的大救星。

但是也是從那時起,一直納悶,魯智深看起來就是一個莽漢,一點也不漂亮,為什麼叫花和尚。小時候,以為花是美得,帶花字的人名應該是漂亮的。

後來,看了《三言二拍》讀到《汪大尹火燒寶蓮寺》才知道,原來好色的和尚才被稱作花和尚,心中瞬時萬分驚訝,難道魯智深也是個好色的和尚?那為什麼魯智深救下金翠蓮時不像宋江收閻婆惜一樣自己留著呢?帶著這份疑問,我通讀了《水滸傳》卻發現,原來魯智深這個花和尚和寶蓮寺那些花和尚完全不是一回事。花和尚不花,就和浪子燕青不是放浪之人一樣。原來魯智深被稱為花和尚,是因為他身上的紋身,一身的梅花紋。

梅花,自古以來被譽為君子之花。“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自古以來在中國人對梅花一直是喜愛有加的,因為梅花能傲雪,是高潔的象徵,是骨氣的象徵。花和尚不喜歡妹子,卻獨愛梅花,這是因為在魯智深心中,人生就應該是高潔的,就應該有傲骨!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在《水滸》中,魯智深就是這樣的傲骨墨梅,不管身邊有多汙濁,不管旁人有何言語,他只守著心中的正義,無懼人言,無懼清規,帶著一身清氣往來天地之間。

也許有人會說,一個莽漢,哪來這般修為,那請您再讀一遍《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看看貌似魯莽的提轄大人,是怎樣的粗中有細,您再回來讀下我的回答,就會感到也不是無稽之談了。





積善承德


宋元時期很多人的名字前面冠以“花”字,如宋元筆記中出現的“花鄭貴”、“花李郎”等。王明清的《揮麈錄》中,還記有一位滿頭插花,自稱為“戴花和尚”的僧人。

魯智深的第一個綽號是“花和尚”,這個綽號最為人知。早在宋代的《醉翁談錄·小說開闢》中,就著錄了題為《花和尚》的話本小說。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贊》中,也寫作“花和尚魯智深”。這說明從宋代起,魯智深就以“花和尚”的綽號聞名於世。那麼這個綽號是什麼意思呢?

“和尚”一詞是指魯智深為僧人出身,這沒有疑義,問題是“花”字如何解釋。宋元時期很多人的名字前面冠以“花”字,如宋元筆記中出現的“花鄭貴”、“花李郎”等。王明清的《揮麈錄》中,還記有一位滿頭插花,自稱為“戴花和尚”的僧人。為什麼當時人們喜歡用“花”字放在名字前面,它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宋代市民階層的日益發展壯大,代表市民階層的許多觀念開始受到人們的垂青和欣賞。如人們把那些肆意女色而又跋扈橫行的紈絝子弟稱為“花花太歲”,象元雜劇《望江亭》、《燕青搏魚》、《生金閣》人物科白中都出現過紈絝子弟自稱“花花太歲”的例子。這是當時用於人稱的“花”字的第一種意思。

第二種意思既與第一種意思相聯,又與紋身有關。莊綽《雞肋篇》中說:“……獨張浚一軍常從行在(按,指南宋首都臨安,即今杭州),擇卒之少壯長大者,自臂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京師舊日浮浪輩以為誇。”可見“花腿”是指京城中那些紋身的浮浪子弟。所以在元雜劇《魯齋郎》和《生金閣》中,都形容這種人物為“花腿閒漢”。我們知道,魯智深是《水滸傳》中幾位著名的紋身勇士之一(參看《〈水滸傳〉寫紋身的用意何在?》一篇),而他出家前又曾是一位放浪不羈的紈絝子弟“飛飛兒”(參看《魯智深做過“提轄”和“廉訪使”嗎?》一篇),所以用“花和尚”這個名字既指明瞭他的僧人身份,又說明了他的紋身特徵和放浪性格,更有一種“花”與“和尚”的貌似齟齬實則統一在魯智深身上的妙趣,真是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