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真正的差距在农村

与深圳、杭州、苏州等南方城市相比,青岛主要差在哪里?应该说,差距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产业结构、管理水平、城市软环境还是创新能力,差距都是实实在在的。


从2019年开始,青岛开始放大坐标找不足,通过主动学习南方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达到比、学、赶、超的目的,进而为打造“北方深圳”寻求路径和解决方案。


但是,我们在做对比的时候,却常常容易陷入一个思维怪圈,即习惯用自己的长处去与别人做比较,结果虽然看到了差距,但好在差距还不是很大,甚至容易沾沾自喜、自我满足。


例如,我们用前海一线优美的城市风光和高楼大厦去跟南方城市对比,似乎并不落下风;我们用发展势头迅猛的西海岸去对标南方的新区,某些方面还有优势;我们用传统强项制造业与别人的互联网产业PK,总会找到一些心理平衡。


而真正务实的对比,应该是比“短板”,即,要看到我们最差的地方在哪里。


应该说,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也指很多北方城市)最大的差距主要在农村、农民。


观点: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真正的差距在农村

▲江浙农村堪称中国农村的样板


常去南方的朋友不难发现,南方(尤其是江浙、广东等地)的农村无论是自然环境、居住条件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都要远远领先于北方地区。如果说,南方的农村是田园梦想之地,那么北方的农村就是脏乱差和落后的代名词。


其实,这些还都是表面的,背后的差距还存在于:


首先,看进城的农民工是否享受到了“市民待遇”。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与农村相比,城市生活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农民进城是必然选择。那么,对一座城市来说,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条件、何种胸怀来接纳农民工,就是差距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设置各种“门槛”,如户口限制、社保差异、医疗就医、孩子教育等等方面,对“土著”和“农村人”做二元区分,导致的结果是北方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普遍不强,大量人口开始向南方流动,近年来这种趋势愈发明显。


事实证明,没有人口的支撑,再宏伟的城市规划也无法落地。例如,青岛北部的高新区、胶州开发区、即墨蓝谷等区域,人气不足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


要承认,近年来,北方城市在“抢人大战”中已经明显处于下风,这与城市管理者的思维、眼界和胸怀有直接的关系。


观点: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真正的差距在农村

▲北方农村的落后面貌急需改变


其次,看农村落后的面貌如何改变。与南方相比,北方农村的落后首先表现在建筑的陈旧与破败,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背后则是宅基地流通机制的僵化,耕地利用效率的下降,活力不足,农民收入提升缓慢,农民的福利保障无法真正落实,以至于有人感慨:再也回不去的农村。


有人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田园梦,但如果我们的农村根本不适合居住,田园梦终究只是一个梦。


对青岛来说,农村的落后,不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也可以说,我们的城市建得再好,农村的面貌不改变,也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因此,在这方面,青岛更应该勇挑重担,向南方先进地区学习,昂起北方城市的龙头,把农村建设好:


一、让进城务工者“壮有所用”,给予真正市民待遇,让他们在城市安居乐业;



二、让年老的、留在农村的农民“老有所养”,给予基本的退休待遇,生活上有保障;



三、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加大改造、合村并居力度,实施基本土地制度下宅基地的流通机制,提升环境,让农村变得宜居;



四、加大产业(尤其是农业)扶持力度、激发土地的活力,让政策、人才和资本适当向农村倾斜,真正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