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自從豬肉“身價暴漲”

付錢還分全款或首付

有網友感慨

吃得起豬肉的這得是什麼家庭條件啊?

萬萬沒想到

努力賺錢吃上一口豬肉

成了我們的夢想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如果說

順德舊時還有“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這得羨慕死多少人啊!

廣東素有“順德祠堂南海廟”之美譽,

順德的祠堂始於宋元,盛於明清。

解放前的順德,各村各鄉大小祠堂逾萬間,

祠堂滿布,盛極一時!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順德全區仍有476座完整的祠堂建築,這些祠堂承載著順德歷史和文化底蘊。(順德區農業局供圖)

順德祠堂舊時就有“太公分豬肉”習俗

大意是“公家分的東西,人人有份”!

那麼真系人人有份?

其實我們都被這句話給騙了!

太公還是偏心的!

“太公分豬肉”俗語由來話你知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太公分豬肉”是指過去宗族“掃祖墓後”,祠堂例分胙肉(多為燒肉)。有首《順德美食竹枝詞》記述了“太公(族長)分豬肉”的民俗:“掛彩披紅祭祖回,祠堂齊供金豬肥。太公含笑揮霜刃,分與兒孫沐遠暉。”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顯然,分豬肉的用意在於讓兒孫後代分沾祖宗德澤,牢記祖恩,激勵子孫延綿祖脈,光宗耀祖。分胙肉僅限於宗族內進行,只有男丁才有此資格,女人是沒有份的。

分胙肉是宗族祭祀儀式中很嚴肅的事情,常被記入族譜中。例如馬崗彭氏族譜就有“花燈會正月初十分肉三份”的記載。胙肉的開支由宗族祖償(該祠堂產業的收入,產業多由族人死後捐出)支付。

宗族越“有錢”,分豬肉越多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分豬肉的次數和數量因各宗族的財力大小而異。現以大良龍氏為例加以記述。

龍氏由於財雄勢大,歷代功名顯赫,素有“龍羅二姓響叮噹”之說,所以太公分豬肉不侷限於每年春秋二祭。龍氏南房總祠在大良花基,二祠在“對面海”(鑑江西岸),三祠在碧鑑路大石街,四祠在大良下基巷。分豬肉時,四間祠堂依次進行。

正月初一、初二,“開燈”(正月十一)、“團燈”(正月十六)分兩次燒肉、年桔、慈菇。二月初二土地誕,例分燒肉和包子。

清明分燒肉、大油煎、大飽(內有豬肉、五仁、椰絲、芝麻、欖仁等甜餡),去拜山的“兄弟”每人可多分一份。

端午節分燒肉;中秋節每人分到一份燒肉,一個月餅;重陽節分到燒肉、生果;冬至分燒肉和有枝有葉的靚桔等。

領頭金豬迎娶媳婦,年長者實現“豬肉自由”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一般在傳統節日的當天,到祠堂領取胙肉,逾期可持水紅色的豬肉單到肉店領取,起初豬肉單有效期為三年,後來逐漸縮短。有的人家將多份豬肉單存起來,領一隻頭部簪有金花的金豬,於迎媳婦時用。

一般來說,每個龍氏兄弟每次可分到一份胙肉(重約半斤)。考取功名或獲得學位(俗稱“摩登功名”)的可多分若干份“功名肉”(有的可多分數十份)。滿60歲者可多分一份“壽肉”,滿70歲者多分兩份,滿80歲者多分3份.....

如今祭祖選燒乳豬,寓意“紅皮赤壯”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舊時太公分豬肉,真系人人有份?我們都被騙了…


建國以後,以族姓集體祭祖的舊俗被廢除,改為以家庭為單位的掃墓活動,因此過往的大金豬改為燒乳豬乃至小小乳豬。有長壽老人在堂的大家庭,仍延續著“太公分豬肉”的傳統。

聽老人家說,如今清明祭祖都挑選燒豬作為祭品,有著“紅皮赤壯”的寓意,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們健健康康、豬肥屋潤。

現在你們家還有“太公分豬肉”的傳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