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精男子演雙簧“賣”口罩騙錢財 璧山警方火眼金睛破騙局


疫情期間,口罩作為防範疫情的必備用品也自然成了緊俏商品,然而不法分子卻往往利用人們著急購買口罩的心理趁火打劫。3月10日,璧山警方通過多警種聯動,成功破獲了一起以賣口罩為名實施詐騙的案件,為群眾挽回了損失。

2月17日下午,璧山區公安局丁家派出所接到群眾劉某報警,稱自己準備幫朋友買口罩,卻在網上被騙了5000元。原來報案人劉某的朋友委託他幫忙買2萬個口罩,但劉某苦於自己沒有“門路”,於是就在朋友圈內發佈了要買口罩的消息。沒想到很快朋友圈的一個好友桑某就單獨給他發了一條微信,稱其有個朋友是開口罩廠的,可以提供2萬個口罩,並且桑某將他朋友的微信名片也推送給了劉某。原以為踏破鐵鞋無覓處,沒想到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劉某喜出望外,再加上是自己朋友推薦的,劉某沒有絲毫懷疑就加了對方。在微信中,很順利的與對方談妥了買賣條件,約好了交易的時間和地點,並通過微信將5000元定金轉給了對方。但誰知到了約定的時間,劉某卻怎麼也聯繫不上對方。於是劉某又與桑某進行聯繫,但桑某卻稱自己也聯繫不上對方了。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的劉某,無奈之下,只好選擇了到派出所報案。


瞭解案情後,丁家派出所領導高度重視,為儘快破案,並給報案群眾挽回損失。派出所集約了全所精幹警力,並積極爭取區局相關警種支持,全力攻堅。辦案民警通過對嫌疑人收款賬戶進行分析研判,發現該賬戶只是一個私人賬戶,並且每天的進帳款都很少,不符合口罩廠業務賬戶特徵,偵查民警分析據此分析對方應該並不是經營口罩廠的人員。另一方面,辦案民警通過對案件關係人進行研判發現,向受害人推薦賣方信息的桑某竟然有詐騙前科,這難道只是巧合?細心的民警沒有就此略過,經過進一步深入分析研判,確定了桑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這很有可能就是桑某假借身份上演的一出雙簧。為不打草驚蛇,民警讓劉某繼續和桑某進行聯繫,想以此找到桑某的居住地點,但讓民警失望的是,狡猾的嫌疑人可能已經起了疑心,再也沒接劉某電話。為儘快找到桑某,雖然只有劉某提供的以前和桑某在楊家坪一家KTV上過班的唯一一條線索,但辦案民警依然沒有放棄,充分發揚“大海撈針”的精神,連日進行走訪摸排。在辦案民警的不懈努力下,經過大半個月的輾轉奔走,民警終於找到了桑某的暫住地址。3月10日,民警火速奔赴九龍坡區,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桑某抓獲歸案。


戲精男子演雙簧“賣”口罩騙錢財 璧山警方火眼金睛破騙局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桑某對上述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桑某,男,26歲,四川人,有詐騙前科。據桑某交代,疫情發生後,閒在家中無事的桑某就在手機上參與賭博。輸紅了眼的桑某正好看到以前一起上班的朋友劉某要購買口罩的信息,於是認為“商機”來了。於是便編了個謊言對劉某說自己有朋友是開口罩廠的,並用自己的另一個微信號冒充口罩廠老闆跟劉某交流買賣口罩的事宜,在劉某面前上演了一出雙簧戲。為了能夠“金蟬脫殼”,桑某又將自己微信中麻將群群主的二維碼發給劉某,深信不疑的劉某通過掃二維碼將5000元定金轉至麻將群群主的賬號中,並將轉賬截圖發給桑某,桑某看到截圖後,立即聯繫麻將群群主將錢轉給自己。收到錢款的桑某,立即將用來冒充口罩廠老闆的微信裡的劉某拉黑。本以為這一切做的天衣無縫,然機關算盡,還是沒能逃過民警的“火眼金睛”。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當中。(李秋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