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悍匪杜立三自稱“馬上皇帝”,是如何被張作霖擊斃的?

薄荷味汽水


小雪歷史微鑑:說起這位土皇帝,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他的惡名卻是在東北的地界上臭名昭著的,有“馬上皇帝”之稱的東北悍匪杜立三最後被張作霖直接擊斃。你可能會說,張作霖不也是土匪嗎,難道是土匪火拼?其實並不然,張作霖是土匪出身,但是最後卻是東北的政府首腦,杜立三確確實實是死有餘辜。

杜立三在他的一畝三分地上坐地稱王,典型的笑面虎和兩面派

1907年6月6日,杜立三被張作霖執行槍決,這個決策在當時的東北人看來非常大快人心。

說起杜立三,不得不提到他的身世背景。杜立三的父親,其實也是一個土匪出身,杜立三也算得上是繼承了自己父親的衣缽。在杜立三小時候,自己的父親被當地人給告發了,致使其慘死,而但是告發馬匪的那個人,又打算把杜立三的母親賣了。這種行為讓年少的杜立三忍無可忍,最後把這個害死自己父母親的人無情殺害。

你可以說,他的童年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或者說,因為他父親的遭遇,讓他從小就有一個非常兇悍的性格。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那個年代的東北,確實是黑吃黑的社會,社會上除了土匪,就是貧苦百姓。土匪基本上都以搶糧擄掠為生,這是當時東北的大環境,所以,後來杜立三成為兇悍的土匪其實也是在意料之中。

慢慢的,他的名聲在東北開始流傳,因為那股子狠勁,很多人都怕他,他也組建了自己的土匪勢力。在自己壯大以後,沒有金盆洗手,而是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做了一個土匪頭子。他在他的轄區,給貧苦百姓徵收大量的賦稅,但是回過頭來,自己又肯修竣河道,這給當時很多人留下了一個印象,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梁山好漢。

清政府詔安張作霖,為了打好第一炮,於是拿自己的兄弟杜立三開刀

杜立三和張作霖也算是拜把子的兄弟,在東北那個地界上,有誰不認識誰。但是不同的是,杜立三並沒有攀上清政府這個高枝,最後死在了張作霖的手裡。

在徐世昌擔任東北總督以後,急於表現自己的張作霖立馬就想到了“以匪治匪”的戰略方針,但對這個曾經的弟兄,張作霖卻沒有想撈他,而是把他看作是一個跳板。

但是話說回來,要拿杜立三談何容易,張作霖此時的勢力並不及杜立三,於是,一條“誘降”之計運營而生。

他先是派人假傳消息,但杜立三並沒有相信,又讓杜立三的族叔杜泮林引薦,讓杜立三可以受到清政府的詔安。結果,杜立三果然上鉤。

遊俠非終身之事,梁山豈久居之區;一經招安,不僅出人頭地,亦且耀祖榮家。

在第一次鴻門宴計劃失敗後,張作霖接著進行了第二個計劃,就是讓杜泮林假傳聖旨,杜立三立馬答應赴約,可想而知,這次的鴻門宴張作霖是胸有成竹,最後,杜立三赴約以後直接被擒,張作霖不費吹灰之力就打掉了東北地界上最大的對手——悍匪杜立三。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杜立三的確是一個悍匪,清政府稱他為“遼西巨匪”。張作霖想殺他也並不容易,花了好大心思才把他誘入甕中。

杜立三如何成為東北悍匪的呢?張作霖又是如何將他擊斃?下文中我們一一分解:

一 子承父業,聲名鵲起

杜立三12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在外闖蕩。15歲那年,族叔杜寶興將他父親告發。父親剛被官府砍頭不久,杜寶興便開始對這對孤兒寡母下手,準備將他母親賣掉。

只是杜寶興沒想到年紀輕輕的杜立三是個狠人。

杜立三知悉後,連夜帶人將杜寶興和其兒子抓至今臺安縣黃沙坨鎮處決,親手報了殺父之仇。

從這之後,杜立三正式在道上打出了名堂,繼續走起父親的老路。1900年,杜立三已經是個要小弟有小弟,要地盤有地盤的綠林豪強。

在他燒殺搶掠的同時,也會做一些行俠仗義的濟民好事,因此被人冠上好漢的稱號。之後在跟沙俄的對決中,使他徹底揚名當世。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隨著杜立三的勢力逐步壯大,註定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利益。比如地主、鄉紳、官府。正因如此,有人對他暗暗磨起了屠刀。

二 第一次誘殺失敗

這個磨刀人就是東北總督許世昌。

他下定了決心要剿滅杜立三,並且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張作霖。

當時的張作霖還沒有成為東北王,剛剛被招撫不久,他也正需要一份功勞來得到政府的封賞跟信任,便欣然領命。

只是他沒有采取強攻。因為張作霖是個聰明人,如果選擇硬碰硬,縱然打敗了杜立三,自己的部隊必然損失慘重。

誠然,對張作霖而言,杜立三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一再商議後,決定誘殺。

張作霖先是派人過去祝賀,謊稱奉天總督府要招安杜立三,並許以高官,請他速來新民籌備晉升事宜。

杜立三行走江湖多年,經驗豐富,對潛在的危險有著敏銳的嗅覺,直接拒絕了張作霖。

三 打感情牌 成功得手

張作霖第一次誘殺計劃以失敗而告終,但他沒有氣餒,很快又想出了一個主意:打感情牌。

這一次張作霖沒有直接去找杜立三,而是找到了杜立三的同宗叔父杜泮林。跟著便是一頓花言巧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洗腦。

他告訴杜泮林,自己都是為了杜立三著想,幾次替他在奉天政府那邊說好話,才給他求來了官位,只為拉他上正道。可杜老弟誤會了我,一再推辭,實在是冤枉。

我作為哥哥自然不會跟他計較,這次請您老人家過來就是幫立三想想辦法。他不肯信我,可是繼續在道上混下去,實在不是長久之事。

稀里嘩啦說了一大堆,讓杜泮林感動萬分,慶幸自己的侄子找了個好兄弟,跟著便給杜立三寫了一封信,讓他速來招安。

四 杜立三赴宴,鴻門宴殺機四伏

杜立三收到叔叔的信後,不得不去,但他對張作霖還是半信半疑。於是赴宴之前,做了兩個救急準備:

1通知附近匪幫和留守的親近匪眾二百多人,準備發生意外時,隨時馳援。

2由青麻坎到新民二百里途中,安置四個哨所,每所有十名騎匪,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快馬傳報。

準備就緒後,杜立三親自挑選了十三個身手矯健的土匪作為護衛,一同去新民府會見張作霖。

儘管杜立三做了充足的準備,但從他啟程的那一刻,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朝著鬼門關進發。因為志在必得的張作霖,為了這次鴻門宴做了更充足的準備,就等他入網來。

宴會剛開始時,一切都是風平浪靜,寒暄的寒暄,問候的問候,根本沒有杜立三想象中劍拔弩張的氣氛,他也逐漸放鬆了警惕,把隨行的護衛也打發走了。

宴會結束後,杜立三準備打道回府。或許還還在想今天的準備都多慮了,誰知剛出門口,迎面衝過來幾個大漢,將他按到在地。

手起刀落,杜立三人頭落地,一代悍匪殞命在此。

他的準備並沒有多慮,只是到他臨死的那刻,他的那些精心準備都沒有用上。

遠水難解近火。

Ad說

杜立三栽在了張作霖身上,並不是輸在他的外部實力上。而是他的心機跟謹慎,和張作霖相比終是差了一籌。

所以他最終還是赴了鴻門宴,最終還是將自己的隨時護衛支開了,最終還是被張作霖拿了腦袋去請賞。


Ad哥哥


杜立三在奉天橫行霸道的時候,張作霖還排不上號,甚至還曾被這個土匪頭子追著打。不過,江湖上都說不打不相識,杜立三和張作霖打了一場糊塗仗,隨後還拜了把兄弟。只可惜,已經“洗白”的張作霖,最終還是奉命剿了杜立三。

悍匪遇上保險隊,張作霖一敗塗地,在大地主的調停下,和杜立三拜了把子。

年輕時的張作霖,娶了個好老婆,在岳父的支持下拉起了支隊伍,建立了“保險隊”。起初,作為隊長的張作霖,手底下有二十多人,負責保護附近七八個村子,而地方上則負責籌措這支隊伍的開銷。

在亂世中,張作霖的這支保險隊,也算是比較厚道的了。與那些鬍匪和散兵遊勇相比,張作霖“不吃窩邊草”,也確實維護了周邊百姓的安全。時間久了,張作霖的聲名也就日漸傳開了。

當時,遼中地區有一夥悍匪,其頭目就是杜立三。杜立三(1880-1907),原名國清,乳名小立子。杜家是闖關東時來到遼中縣於家房鎮的,可惜做起了“祖傳”的鬍子。

杜立三的勢力很大,結果有一次派人到張作霖管轄的地方搶劫,被張作霖的保險隊給收拾了。就這樣,杜立三帶著隊伍來尋仇。起初,杜立三和張作霖在遼陽相遇,隨後開戰,可惜張作霖的保險隊不是杜立三的對手,只好狼狽逃竄。

張作霖逃到鎮安縣時,躲到了一個大財主家。這戶人家,就是湯玉麟的本家叔叔,在當地挺有聲望,大家都稱其為“湯二爺”。結果,在湯二爺的調停下,杜立三和張作霖冰釋前嫌,兩人還拜了把子。

張作霖加入官軍後,接到了一個命令:剿滅巨匪杜立三。

領導過一段時間保險隊後,張作霖被政府給收編了。1903年,張作霖的隊伍和當地的巡捕合併,成立了新民府巡警中營遊擊馬隊,這支隊伍後來又擴編,由張作霖出任管帶。

張作霖加入官軍,成了清朝的軍官,自然也就受清政府的差遣了。而隨著杜立三的橫行霸道,清廷也決定對其進行圍剿,這個任務就落在了張作霖身上。為此,盛京將軍衙門給張作霖下達了一份命令:

“查遼西巨匪杜立三四處騷擾,日益猖獗,近且掠及官吏,災及洋人。巨匪不除,後患無窮。署命遊擊馬隊三營管帶張作霖率馬、步隊往剿之,不得貽誤。”

經過反覆斟酌,張作霖決定給杜立三上演一樁“鴻門宴”,並編造了盛京將軍招撫杜立三的謊言,企圖在新民縣宴請杜立三,並乘機將其擒獲。

編造兩次謊言,終將杜立三誆入死局,完成了剿匪任務。

張作霖深知,杜立三不僅槍法精準,而且兵強馬壯,自己的隊伍雖然也不斷壯大,可終究還是難以同其硬碰。所以,張作霖還是決定智取。

由於當時盛京將軍經常對一些地方武裝進行招撫,所以張作霖就誆騙杜立三,說他領導的隊伍,已經被招撫,而且杜立三本人也被委以重任。

不過,杜立三也不是個笨蛋,他自知自己作惡多端,也瞭解張作霖絕非是個善茬,所以最終還是沒有理會。一計不成,另行一計,張作霖又想到了杜立三的同族叔叔杜泮林。

杜泮林是個老實人,但在當地挺有威望,深受杜立三尊敬。值得一提的是,張作霖還曾認杜泮林做義父。為了誆騙杜立三,張作霖跑去杜泮林那裡,拿出了偽造的招撫文書,令杜老爺子十分高興。

杜泮林得知侄子被招撫,做了清朝的官員,十分高興,也修書一封,請他來新民。就這樣,杜立三還是被張作霖誆入了死局。

由於新民是張作霖的地方,儘管杜立三十分謹慎,讓幾百人在城外埋伏,自己還帶著幾個親信進城,可終究還是讓早有準備的張作霖給擒獲了。杜立三被擒後,經過審判,隨即槍決。據說,直至杜立三上刑場,還是罵聲不絕。


史海爛柯人


答:遼西悍匪杜立三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

他本名杜國義,在家排行老三,人呼其“杜立三”。

他的父親杜寶增,叔父杜寶興、杜寶善、杜寶旺等等,全是土匪。

杜立三12歲就跟隨父輩幹打家劫舍的營生。

16歲那年,他的叔父杜寶興透漏了他的父親杜寶增的行蹤,結果被官府抓去處斬。他急得青筋暴起,提槍趕到叔父杜寶興家,二話不說,一槍就送叔父歸西了。這還不算完,還捎帶把叔父的兩個兒子幹掉了。

到了17歲,他賊膽包天,單幹,一個人攔在遼河邊上,一張船一張船去收保護費,誰敢嘣個“不”字,立馬開槍殺人。

……

道上沒幾年,名氣就混出來了。

名氣大,就容易唬住人,收起保護費來一路暢通,毫無阻礙。

那些遊手好閒之輩眼饞,都願意跟他幹。

他的隊伍就越聚越大。

人多好辦事。

杜立三在遼河各碼頭搭上棚子,光明正大的收錢。

他還在青麻坎構建匪巢,深溝高牆,土樓碉堡,易守難攻。

然後,再將周圍800多畝良田劃為自己的“自留地”,指定在這些田種莊稼的農民每年給自己交糧。

20歲那年,杜立三的胃口更大,圈定了臺安縣和遼中縣一大批地區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作威作福,儼然稱霸一方的土皇帝。

他也因此沾沾自喜地自稱“馬上皇帝”。

“馬上皇帝”跟人幹架,從沒慫過。

小高力房村的地主欒七爺,成立的團練裡有幾百人,其中還有二十多個俄國兵。

欒七爺感覺到自己的利益被杜立三侵犯了,派團練和杜立三幹。

杜立三眉頭皺都不皺,馬上迎擊,不但幹翻了欒七爺的團練,擊斃了那二十幾個俄國兵,最後還攻進了欒七爺家,把欒七爺打死了。

杜立三的動靜鬧得這麼大,官府和地方團練多次聯合前來圍剿。

杜立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將來敵殺得丟盔棄甲。

甚至,當沙俄擴張侵犯到杜立三的利益,杜立三也敢跟沙俄人幹。

他多次帶隊突襲俄軍營地,迫使沙俄不停地向後撤退。

老百姓雖然憎恨杜立三欺男霸女,但覺得他敢沙俄人幹架,是條漢子,送他一個稱號:“包打洋人杜立三”。

杜立三是怎麼被張作霖擊斃的呢?

張作霖當土匪時,曾因杜立三的手下越界勒捐,繳了這股土匪的槍。結果招來了杜立三的興師問罪。

雙方在遼陽展開了激烈槍戰,張作霖戰敗。

張作霖和湯玉麟、張作相、張景惠幾個逃到鎮安縣湯玉麟的叔叔湯二爺處尋求幫助。

湯二爺出面調解,讓杜立三與張作霖成為了拜把兄弟。

張作霖後來受撫,任右路巡防統領,接受了東北總督徐世昌交下的任務:剿滅杜立三。

張作霖不敢硬來,以招安為名,請杜立三前來宴飲,在宴會上將之擊斃。


覃仕勇說史


張作霖號稱“東北王”,但有人認為,如果杜立三沒死,那麼“東北王”的稱號,就輪不到張作霖了。

(杜立三劇照)

那麼,杜立三是誰,他究竟有多厲害,又是怎麼死掉的呢?

杜立三出生在1880年。儘管他的年紀,比起同時期的綠林人物要小,但他的出道時間,卻比大部分人都要早得多。杜立三的父親杜寶增本身就是一名土匪,杜立三子承父業,在12歲的年紀,就開始了綠林生涯。

在他16歲那年,杜寶增遭到族叔杜寶興出賣,被官府抓去砍了頭。杜寶興一不做二不休,他甚至還打算把杜立三的母親也抓去賣掉。

杜立三知道真相後,當即夥同數十人,把族叔杜寶興和他的兒子抓起來處死。年紀輕輕便得報殺父大仇,杜立三很快就在綠林中有了一定的名氣。

杜立三行事狠辣,這是當時人們對他的一個最深刻的印象。比如,當有人想要入夥時,杜立三總是會讓他們頭頂雞蛋,站到幾十米開外去。他會淡定地站在遠處開槍射蛋,以此觀察測試者的一舉一動。

一般來說,只要測試者不流露出畏懼的情緒,杜立三就會讓他入夥。但前提是,這個人還得活著。通常每十個人裡,杜立三會因為失手而打死一兩個人。而他這樣的槍法,實際上已經非常厲害了。

20歲那年,杜立三圈定了臺安縣和遼中縣一大批地區為根據地,並開始向當地的百姓收取“保護費”。杜立三規定,每10畝地,每年需要交2塊大洋。這稅率,甚至比清政府的還要高。杜立三還在河邊設卡,要求遼河的過往船隻,每船每趟必須交5塊大洋。

(徐世昌劇照)

儘管杜立三非常貪婪,但仍有一部分老百姓將他稱作“好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當時的遼河常常洪水氾濫,百姓受災嚴重,而清政府又不管。杜立三下令拿錢出來維修河道,並將其中一條支流截斷。這一舉動,不僅解決了水災問題,同時還讓截流後的區域,成了一片低窪的沃土。這些事至今在當地的縣誌中仍有記載。

其二,杜立三有一個外號,叫做“包打洋人”。當時沙俄不停向東北南部擴張,杜立三的利益遭到了嚴重的侵害。為了擊退俄國人,杜立三多次帶隊突襲俄軍營地,迫使沙俄不停地向後撤退。在後來的日俄戰爭中,杜立三也曾配合日軍,多次向沙俄軍隊進攻。杜立三因為抗擊侵略者,被當時的百姓們冠以了“英雄好漢”的名頭。

有人認為,杜立三打擊沙俄,主要是利益原因。其民族氣節的成分,其實是很少的,他不配被稱作好漢。但不管怎麼說,杜立三確實是多次打擊了外國侵略者,成功保衛了國土。至於真實動機,那便是見仁見智了。

1907年,杜立三的勢力越來越大,東北總督徐世昌開始感到不安。為了除掉心腹大患,徐世昌決定讓張作霖前去剿滅杜立三。

(張作霖劇照)

考慮到杜立三勢力強大,張作霖決定避免硬碰硬,用計將杜立三除掉。

張作霖先派人向杜立三賀喜,佯稱奉天總督派人來向他招安,他請杜立三火速來新民會見招安委員。杜立三在和家人商量後,覺得前往新民的風險太大,很可能是張作霖的圈套,隨即回絕了張作霖。

張作霖見計劃失敗,又把杜立三的叔父杜泮林請了出來。他對杜泮林說:“我和立三是朋友,怎麼可能加害他?前幾天,徐總督帶了一師的人馬來了奉天,說是要剿滅立三。我多次上稟,請求徐總督暫緩,讓我疏通疏通,這才暫時壓了下來。現在我請您來,就是要替立三想想辦法。”

杜泮林聽完之後非常感動,當即寫信給杜立三,讓他趕緊到新民來,商談招安事宜。杜立三經過慎重考慮後,最終還是決定前往新民。為了自身的安全,杜立三做了多項周密的佈置。但可惜的是,在聽說杜立三要來後,張作霖也進行了嚴密的佈置。而他的佈置,卻讓杜立三插翅難飛。

杜立三抵達新民後,張作霖只帶了兩個護衛,與杜立三共進午餐。到了晚上,張作霖正式擺宴,要與杜立三洽談招安之事。杜立三見張作霖熱情,便也只帶了兩個護衛前往。結果在晚宴結束後,杜立三剛走出門口,就被幾個大漢按在地上,當場就被殺死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東北悍匪杜立三的死,其實是死在了自己太過狡猾,飄忽不定的性格上面,就算張作霖不給他下套,別人早晚也會收拾他。

杜寶增是杜立三的父親,早年算是綠林中人。當年杜寶增曾收張作霖為義子,所以杜立三和張作霖很早就相識,按江湖規矩兩人算是拜把子兄弟。

杜寶增因和清兵作對被通輯,他的族弟杜寶興把杜寶增給出賣了,杜寶增被清兵殺害。有一次杜立三看見他娘一直在偷偷哭泣,問了才知道族叔杜寶興打算把他娘賣去窯子。十六歲的杜立三怒從心頭起,惡自膽邊生。他找出他父親以前收藏的槍支,偷偷趁著夜色把杜寶興裝進口袋拖到村口就給斃了,最後把杜寶興的兒子也用槍射殺了。


從此,杜立三苦練槍法,成了遠近聞名的神槍手,據說他經常在人的頭上放一雞蛋射擊,百步之外蛋碎而人毫髮無傷。

不久,以狠毒出名的杜立三拉起了一杆人馬。先是收田租和保護費,方圓幾百裡土地都歸他管。後來勢力不斷壯大,杜立三逐漸控制了遼河兩岸。他在河岸邊自建了“巡捕房”,以保護過往運糧的船隻和商船為名,強制收過路費,綠林俗稱“打水鴨子”。如有不從者輕則卸船捱打,重則船毀人亡。


晚清時期的東北,可謂魚龍混雜。除了日本人,沙俄勢力也不斷滲透蠶食東北。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杜立三組織武裝打擊沙俄的入侵。因為杜立三的武裝彪悍霸道,經常打的沙俄人也怕他三分。日本人看到杜立三抵抗沙俄有利可圖,就拉攏杜立三為其提供武器。有人說杜立三包打洋人,其實多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甲午戰爭之後的清王朝處在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對於象杜立三這樣的匪患也是無能為立。杜立三獨霸一方,自稱遼西的馬上皇帝。由於損害了周圍鄉紳土豪的利益,他們不斷請求官兵圍剿。但是幾次仗打下來,官兵損兵折將也是毫無辦法。


最終,遼西的匪患還是驚動了高層。東北總督徐世冒仔細分析了東北的形勢,認為必須以紅羅卜加木棒的做法。徐世昌首先以安撫為主,先後收服了張作霖、馮麟閣。杜立三當時沒有認清形勢,始終處於觀望之中。不過這個時期的杜立三依然我行我素,時不時還和官兵搞點摩擦。有一段時間,杜立三的人居然跑到張作霖的地盤上鬧事。張作霖只有忍氣吞聲,後來還捎了幾隻千年人參去給杜立三賠禮。

徐世昌想收編杜立三,等了半年還得不到答覆。他很不耐煩了,就想到以毒攻毒的計策。徐世昌以總督的名義給張作霖拍了一封電報,讓把杜立三解決了。


張作霖考慮了很久,他也不敢硬碰硬。但是他更不想失去這次納投名狀的機會,所以張作霖就想到了智取。先派人去試探了一下,告訴杜立三上邊派委員親自下來談收編的事情了。杜立三聽到後,果然不相信。

張作霖就去請了杜立三的親叔,左一個叔右一個叔的叫著,說我也是你的侄子不是,杜立三的拜把兄弟不是,現在有這麼好的差不當偏要一輩子當匪麼,我也是為他考慮的麼,你看我現在這一身皮不也人模狗樣麼。三杯酒下肚,張作霖又叫出那個假委員宣讀了上邊下達的委任狀。杜立三他叔被哄得一愣一愣,回去就趕緊把這件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次日杜立三安排好了接應他的人馬,帶著二十多個保鏢就去了張作霖安排的地點。見了張作霖,張作霖說大喜要為他設晏接風。等到宴會還沒開始的時候,張作霖一聲令下,杜立三的二十幾個保鏢還沒開一槍,就被擋在門外解除了武裝。等杜立三剛反應過來,就被張作霖埋伏在側的人一槍打到了腦袋開花。

收拾了杜立三,張作霖立即兵分兩路一舉端了杜立三的老巢。正應了那句“耍刀的刀上亡,耍槍的槍上死”。一代悍匪杜立三,就這樣被兄弟張作霖誘殺了。

本人頭條號《走著聊著》,歷史領域創作者,歡迎點擊加關注,歡迎轉發、留言!


走著聊著


在我國近代歷史之所以混亂,不僅是因為各地軍閥割據,還有土匪豪強佔地為王,像“座山雕”、姚大榜、陀龍等等,在當時的東北,有一個大土匪名叫杜立三,被稱為“馬上皇帝”。

做土匪是“家族企業”

杜立三之所以會走上土匪的道路,是受其父親杜寶增的影響。

杜寶增是在遼西一帶響噹噹的人物,手底下有近百個兄弟,整日以打家劫舍為生,當地的官府也想除掉他,可惜“狡兔三窟”,連他的影子都見不到,更別提將他繩之以法了。

原本這樣的逍遙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可是杜寶增的弟弟杜寶興卻出賣了他,將行蹤全部告知了官府,就這樣杜寶增被緝拿,不久就丟了性命。

父親不在了,可是一家人還需要生活下去,這個擔子就落在了年幼的杜立三身上,可是考慮到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唯獨從小跟著父親在山溝溝裡混,耳濡目染之下如何綁票倒是得心應手,於是杜立三子承父業,上山做了一個土匪。

勢力做大

杜立三憑藉膽量和過硬的槍法,很快就拉起了隊伍,他深知平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便規定只打劫地方惡豪,劫富濟貧。

當得知杜寶興搬到臺安縣生活後,他帶人將他抓了起來,任憑叔叔怎麼求情都不理會,直接殺了他來祭奠死去的父親,這在民間傳為一段佳話。

雖然剛開始杜立三想著接濟窮人,可是入不敷出的日子久了,就繼續要錢財來攏住人心,無奈之下便向當地的農民收取“保護費”,每十畝地要交兩塊大洋的年費。

後來俄國勢力入侵東北,與杜立三起了衝突。為求自保,杜立三帶人多次偷襲俄國據點,打死、打傷俄國士兵數百人,因此得了個“包打洋人”的稱號。

為了支持杜立三,當地百姓自發地募捐錢物,供應杜立三的隊伍使用。

張作霖誘殺杜立三

杜立三的名聲越來越大,那些大地主們坐不住了,他們聯名上書張作霖,希望能夠懲治這些土匪。考慮到自己統轄的地區土匪猖獗也不是好事,於是打算剿匪,可杜立三一干人等十分狡猾,根本不知道他的行蹤,於是派人給他傳話,想要對杜立三的隊伍“招安”,並許下重利。


果然杜立三上當了,他帶著人馬前去投奔張作霖,把武器上交後,一隊官兵直接將他們包圍,幾個人把杜立三按倒在地,其中一個人從懷中掏出一張紙,嘴上唸唸有詞地說著他的罪狀,這個時候杜立三才明白自己中計了,可為時已晚。

就這樣,杜立三命喪當場,被劊子手砍掉了頭顱,這位“包打洋人”的悍匪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介草寇


土匪的產生並不是一下子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有土匪,只不過叫的名字不同而已,到清朝末年的時候,因為國家衰落,實力不行,一些百姓沒了活下去的希望,而這些人裡面又有一些比較心狠的人,他們便上山當了土匪,其中以東北地區的土匪活動最為猖獗。有一個土匪叫做杜立三,因為實力比較強大,朝廷也奈何不了他,他自己心裡可能比較自得吧,居然在東北的地面上做起了皇帝。

杜立三土匪事業的由來

老話說的好,亂世出英雄,但亂世出的更多的是土匪。杜立三當年也是一個窮苦人,在家裡種地實在無法養活自己,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官府欺壓太過嚴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當漢有一條活路也不會去做土匪啊!

他從12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到外面闖蕩,幹一下見不得光的事情。 到15歲的時候,他們家的土匪事業乾的正是風生水起。有了一些積蓄以後。沒想到被自己的叔叔告發了,結果自己的父親被官府抓住砍了頭。從當時來看,他叔叔杜寶興應該是為了錢財和官府勾結出賣了他們吧,杜立三父親死後 他母親又被自己叔叔強迫買點,被逼無奈之下,杜立三隻能落草為寇。

當時他做土匪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報仇,當時帶了一群拜把子的兄弟把自己的族叔杜寶興和他的兒子抓到了今臺安縣黃沙坨鎮處決,自己親手報了殺父之仇,而因為這件事情,他也在江湖上面打出了名聲。經過幾年發展成為了一土匪頭子,總是做一些劫富濟貧的義舉。

勢力壯大之後的杜立三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原來的杜立三還只是一個人單幹的時候,朝廷也沒有將他放在眼裡,比較想殺就殺,留著他只是為了官匪勾結罷了,可是如今越發壯大卻引起了地方官員的不安。特別是哪些地主老財們,他們害怕自己家被搶劫,總是嚷嚷著要殺掉杜立三為民除害,殊不知他們自己就是最大的禍害。

東北總督許世昌下令讓張作霖去做這件事情,而這個時候的張作霖也不是很強大,這個時候的他也是為朝廷賣命的。他覺得如果帶兵絞殺的話,那自己部隊一定會損失慘重,好處都落在別人手中了,所以他決定採取誘殺的計策。

別看張作霖沒讀書也有一點小聰明啊。 當時張作霖說什麼要招安杜立三,讓他為朝廷做事,可是行走江湖多年的杜立三馬上感覺到了這裡面的不對勁,自己什麼都沒做,為什麼朝廷突然要給自己高官呢?說剿匪不利的話也說不過去,畢竟打都沒打過,所以杜立三認為這是朝廷的陰謀詭計,便直接拒絕了張作霖,不去接受招安升官。

看重感情的杜立三最終死在了張作霖手裡

張作霖是一個狡猾的人,他在第一次招安失敗以後並沒有氣餒,而是想著用新的辦法來對付杜立三。他經過觀察發現杜立三這個土匪頭字重情重義。便決定從他另一個叔父作為突破口,大打感情戰術。

張作霖找到杜立三的另一個叔父杜泮林,說自己一方面是迫不得已,一方面也是真心為杜立三考慮,說什麼從古至今,做土匪的到最後都沒有一個好下場,雖然前期有錢有勢,任性妄為。但到後面都還不是落得一個殺頭的下場,官府現在只是沒空收拾土匪,有空了還不是一會兒的事情。


當時的杜立三還真的被這些話打動,畢竟這是自己叔叔說的話,那個時候的他,父親時候,母親被迫改嫁,只有這個叔叔對他好了,所以他也信了他的話,後面他叔叔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是張作霖請他吃飯,商量招安的事情。

這一次的杜立三去了,那知道這就是張作霖擺下的鴻門宴,等他吃飽喝足,打發手下去吃的時候,屋子裡只剩下他一個人,張作霖就命令許多大漢將他按倒在地,馬上命令刀斧手砍了他的腦袋 而後面的張作霖也因為這件事受到上級的表揚,官越做越大。


無根樹花正孤


杜立三之死,與宋江之死一模一樣,都是傻乎乎的信了招安,死於鴻門宴上。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劉邦的命,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從鴻門宴上活著出來,很明顯,杜立三與宋江都直著進去,橫著出來了。

杜立三是晚清第一土匪,號稱“遼西巨匪”、“一號通緝犯”。

張作霖也是土匪出身,毫無疑問,在土匪界,張作霖就是杜立三的小弟,不然張作霖還能在土匪界混?不然咋不說張作霖是“遼西巨匪”、“一號通緝犯”?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滿清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土匪,他能容忍別的土匪在他地頭上拉屎撒尿?所以晚清政府採用了鍾馗打鬼的陰謀,用土匪去打土匪,坐山觀虎鬥就有收成,可謂陰毒至極。

套路跟《水滸傳》一模一樣,宋政府讓土匪宋江去打土匪方臘,打完後再打死宋江。

清政府則用土匪張作霖,誘降土匪杜立三,杜立三一進大門就被幾條大漢群毆致死了。

張作霖作為杜立三的曾經小弟,如今也能在清政府活得人模狗樣,因此張作霖一忽悠杜立三,杜立三就信了。

杜立三心想:張作霖也是土匪,也能招安,我為何不能招安?張作霖是我小弟,招安了都有不小的官職,我特麼是他大哥,威名比他響,官位不得比他高?於是傻乎乎的就信了。

一個曾經威震遼西的大哥,誰曾想曾經一個屁顛屁顛的小弟會騙自己?就像你是老闆,你能想象你的員工會你牛逼?就像馬雲剛創業的時候,找商界大佬柳傳志投資,柳傳志能想象馬雲的將來的阿里巴巴比他聯繫還牛逼?

燕雙鷹表示:為什麼有些人總喜歡盲目的自信、愚蠢的樂觀?

杜立三就是這種人,杜立三就死於盲目的自信、愚蠢的樂觀。悔不該花天酒地,忘了看看《水滸傳》,不然也不至於被這種老掉牙的套路弄死。

自古以來,有幾個接受招安的人有好下場的?

一日為賊,一世為賊,政府能容你?人家黑名單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

所以我看《水滸傳》非常噁心宋江這個人,他自己傻乎乎招安要死還不算,還坑死了一幫兄弟;杜立三也是如此。

燕雙鷹表示:像他們這樣的人,要怎麼去改變?啊?不會改變,只有死!

在中國神劇燕雙鷹系列裡,有哪個不停燕雙鷹的話的人不是死得很慘的?

因此杜立三的死,一是死於沒好好看看《水滸傳》,二是死於沒好好看看《燕雙鷹系列》;你說你晚清時還沒有燕雙鷹?難道這就是你作死的理由?

——90後文史發燒友、王者發燒友、影視發燒友、音樂發燒友。

更多精彩,請關注頭條號:東風吹走幾月夜


東風吹走幾月夜


清代末年局勢混亂,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不少人上山為匪。東北亦不例外。自從清末日俄戰爭在東北大地開打之後,東北的土匪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東北的土匪不是為日本做事,就是為俄羅斯做事。其中就有後來著名的悍匪,自稱“馬上皇帝”的杜立三。

杜立三其人

杜立三子承父業,自從12歲就為土匪開始了闖蕩江湖。16歲那年的杜立三的父親被杜立三的族叔杜寶興設計殺害,並還要將杜立三的母親賣掉。

杜立三立刻糾集自己的夥伴將族叔和其兒子抓住後殺死,自此杜立三揚名立萬,在東北土匪中算是立了山門。自此之後杜立三以“壓地面”等行為搜去百姓的保護費,或者在遼河上收取船隻的保護費,用來發展自己的勢力。

連日抗俄

甲午戰爭後三國干涉,日本的利益需求沒得到滿足。與此同時俄羅斯大肆發展自己在東北的勢力,以期獨佔東北的利益,但在這個過程中不免損壞了杜立三的利益。

於是杜立三開始襲擊小股俄羅斯的軍隊,多次成功後俄軍對其恨其入骨。日本得到消息後支援給杜立三槍械、子彈,後來在日俄戰爭中配合日軍襲擾俄軍補給線等,並由此發展壯大。

張作霖的鴻門宴

杜立三在勢力在日日戰爭後越來越大,已經威脅到了地主、豪紳甚至官府的安全,時任東北總督的徐世昌決定殺掉杜立三。徐世昌經過考慮後準備派剛被招安的張作霖完成任務。

張作霖,此時為了迎合徐世昌,消滅競爭對手,求得自己的發展,決定遵守命令殺掉杜立三。

但杜立三多年為匪,武力強大,硬打硬殺即為不智。於是張作霖放出風去,說官府有意詔安杜立三,並授予比張作霖本人還高的官職,並說動杜立三的叔父作保,將杜立三誘出老巢。

1906年6月6日,張作霖與杜立三在新民府會晤,商討招安的事宜,誰知張作霖早已派張景惠率領騎兵包圍了杜立三的老巢,還有其他的騎兵馬隊封鎖了道路。萬事俱備的情況下,杜立三被張作霖的手下用刀殺死,一代巨匪就此喪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