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女演員們在圈內多數都願意走美女路線,因為能成為演員外形條件都不會差。但是有這麼幾位女演員獨闢蹊徑,雖然外形靚麗,但不惜扮醜搞怪,以“丑角”形象出現在熒幕上,敬業的表現和獨特的氣質令觀眾印象深刻。

雖然她們在影片裡嘻嘻哈哈,麻辣搞怪,讓人誤以為演員本身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但其實在生活中卻是與角色截然不同的狀態。她們或幹練、或知性、或痴情,雖然在熒幕上搞笑癲狂,生活中也有不為人知的憂傷。

一、毛舜筠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毛舜筠嬌俏可愛、鬼馬精靈,像一個鄰家小妹一樣充滿陽光活力。90年代初期,她出演了周星馳的《情聖》《龍的傳人》等,麻辣女友的形象深入人心。後來又參演黃百鳴的《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系列,在片中不惜形象扮醜搞怪,非常有喜劇效果。

毛舜筠在《水滸笑傳》中飾演潘金蓮。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在《家有喜事》中飾演“男人婆”表姑媽。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熟悉張國榮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毛舜筠是哥哥唯一表白過的女孩。1977年二人同在麗的電視臺實習時,張國榮對可愛活潑的毛舜筠一見鍾情,少年少女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但是17歲的毛舜筠對未來還懵懵懂懂,張國榮卻在這時候向她求婚,她嚇壞了,拒絕了他。

金童玉女從此成了平行線,很多人扼腕嘆息,如果當初兩人成為眷侶,張國榮的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只可惜,沒有如果。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二、吳君如

印象中吳君如似乎從來沒有“正經”過,她在影片裡經常飾演黃臉婆、老剩女、奇葩妹,極盡搞怪扮醜之能事,一個個誇張的人物形象給觀眾帶去了無窮的歡樂。

但其實吳君如出身書香門第,家境不差,教養也很好,不似作品中那樣粗俗粗獷。但是為了更好的“笑果”,她樂意去嘗試跟自己大相徑庭的角色,絲毫沒有偶像包袱。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吳君如在《家有喜事》中飾演“黃臉婆”程大嫂,邋里邋遢被丈夫嫌棄。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但吳君如同樣能飾演溫良賢惠的傳統女性,《歲月神偷》裡靜水流深的演技令她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等多個重量級獎項。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但吳君如多數角色都是搞怪扮醜,與周星馳搭檔的《望夫成龍》,她飾演一個沒見過世面但對丈夫萬分支持的家庭主婦。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生活中,吳君如與陳可辛的“非典型”戀愛有點離經叛道,兩人相愛多年,育有一女,但仍是男女朋友的關係。事業上,二人相互扶持;生活上,二人並肩攜手,或許真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一張證書來證明兩人的關係吧。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三、苑瓊丹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苑瓊丹同樣是被觀眾熟知的經典“女丑”,她的風華絕代“石榴姐”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以至於石榴姐的名號蓋過了她的真名,某些人對她不熟悉時,一聽說石榴姐就知道她是誰了。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苑瓊丹演的雖然都是配角,但她卻是為數不多的因為配角而出名的演員。尤其是她跟周星馳合作的多部電影,經常以老鴇的形象出現,牙尖嘴利、精明市儈,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戲份雖少卻非常亮眼。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誰都不是生來就是大媽的,苑瓊丹年輕時也是漂亮的小仙女一枚,她也想走清純玉女的路線。無奈她敢說敢做的性格得罪了高層,一直不被重用,誰成想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娛樂圈少了一個美女苑瓊丹,卻多了一個金牌女配。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但是石榴姐的感情卻不像電影那樣歡歡笑笑,反而是非常悲慘。1995年,在與林正英合作《殭屍道長》時,兩人墜入愛河,彼此深愛對方。但是後來林正英得了肝癌,自知命不久矣,向不知情的苑瓊丹提出分手。直到病入膏肓,苑瓊丹才得知原委,回到林正英身邊細心照顧,然而終究還是天人兩隔,苑瓊丹以未亡人的身份出席林正英的葬禮。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失去林正英的苑瓊丹一度抑鬱成狂,直到生命中另外一個人出現,陪她走出陰霾,等她打開心扉。這個人就是“玻璃大王”黃乃揚,二人結婚十幾年沒有子女,但仍然甜蜜如初,也算是對石榴姐情傷最好的補償吧。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四、元秋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元秋屬於大器晚成型的,早期她以功夫女星的身份出道,拍過不少電影,但並沒有打開知名度,隨後她息影,這一休息就休了18年。直到2004年周星馳拍《功夫》,誠邀元秋再次出山,才有了人盡皆知的“包租婆”。

穿著睡衣、滿頭髮卷、刀子嘴豆腐心的包租婆深入人心,以至於這麼多年過去,但凡影視劇裡出現“包租婆”式的人物,都跳不出《功夫》中包租婆的形象。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元秋與洪金寶、成龍師出同門,他們都是京劇名角于占元先生所創的“元家班”的徒弟,“元家班”出師的弟子,有些成為功夫巨星,有些成為著名武指,佔據了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

戲裡搞怪笑癲狂,戲外各有憂傷——港片四大“女丑”的別樣人生

插一句題外話,前段時間因《武林外傳》莫小貝而出名的王莎莎也去拍偶像劇了,但由於她自身的形象限制,效果並不好。我想說的是,女演員並不是只有“美女”一條路線可以走,不適合自己還要硬拗只會適得其反。放下偶像包袱,找準自己的定位,獨闢蹊徑,反而更容易成功。

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