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會種植很多樹,你覺得樹木對生態環境有啥意義?

微視頻剪輯


你好!我是潤博很高興和你交流!

今天正好是植樹節,過年的時候在老家都會種些樹木。樹木是地球的肺。樹木是主要植物之一,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能提供大量的氧氣。動物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樣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和植物進行氣體交換,保持生態平衡,如果沒有氧氣,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將不存在。

樹木還能淨化空氣,儲存水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保護地表原貌。樹林能減少噪音汙染,4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10—15分貝。

樹木成材後是人類最重要的生產資源和生活物料。人類也離不開木材。

樹木對人類做的貢獻非常之多,和人類生活也息息相關,請大家愛護樹木保護森林。

謝謝!


潤博愛剪輯


生態環境這是個大學問,也沒有幾個人,真的瞭解。

不過我知道的是,我小時候,不管是村莊,路邊,溝邊,河邊,到處都是小樹林。

那時候,夏天雨水也多,我們村邊的沿陵河,水是嘩嘩的流,小魚小蝦很多。

現在沒有樹了,河也乾枯了多年了,好懷念小時候下河,逮魚摸蝦的情景。


鎮平外賣老張


感謝作者的提問,以下就是我的答案:

1.設立植樹節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森林,增種每一棵大樹的生長都對人類社會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樹木。成群的樹林能對生態系統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造價千餘萬元、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有專家預測,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約有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面臨嚴重水荒。森林的喪失更會使許多地區風速增加60%~80%,因風災而喪生的人可以達數億顆。

2. 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汙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萬個,是森林的一萬倍,而城市內種植一定數量的數目後,大氣含病菌量可減少約80%。“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溼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使空氣溼度上升的同時,亦可降低城市的溫度,減緩熱島效應。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範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範圍內可降低風速50%。

我的回答就是這些,謝謝!


百百圖文


植對節快要到了。每年的3月12日,我們國家都會大力提倡植樹造林,並且很多人都會身體力行,栽種很多的樹。當然,植樹造林,對我們的居住環境及日常生活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為:1.樹木能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清潔,新鮮。一畝樹林放出的氧氣夠65人呼吸一輩子。 2.樹能防風固沙,涵養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各種粉塵20-60噸.。3.樹林能減少噪音汙染。40米寬的林帶可減弱噪音10-15分貝。噪音的汙染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們的“敵人”。因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噪音還可以使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聽力減弱、耳聾、變傻,心臟、血壓、神經等出現異常。甚至,還能讓人在長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這樣樹林就能使噪音減小四、五倍。4.樹木的分泌物能殺死細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氣中有3,4萬個細菌,森林裡只有300-400個。植樹造林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國家還專門規定了在三月十二日這天為植樹節。植樹造林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5.樹可以減低溫度,和提高溼度。30度氣溫可以降到20度左右等。為此,植樹造林,人人有責,並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確實已經上升到我們國家戰略的高度,大力提倡和發揚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維護我們綠色的地球環境。





行雲流水999888999


我國的植樹節是3月12號。

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

3月12號這天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汙染、

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也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謀發展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我們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強化生態紅線觀念,節約、集約使用林地、溼地等資源,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園。



雨澤baba


Hi,小龍又來了哦,唉,我都不好意思了。😉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植樹節是在3月12日。那為什麼定在3月12日,大家知道嗎?

因為3月12日是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忌日,而孫中山先生在生前,特別強調國家種樹並進行保護環境。

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達到自然界的碳氧平衡。大家也知道,現在全球變暖已經變得越來越嚴重了,但全球變暖帶來的危害,大家知道嗎?

1:全球變暖會導致冰川融化,從而使海平面上升,增強海拔低沿海國家的危險。

2:全球變暖會導致非洲等地區降水減少,有些地區的極端天氣增加,等等。

而植樹節種植樹木,會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這給世界都能帶來一個巨大的好處。

在城市裡種著樹木,還能減少噪音,從而帶來多種好處。

在海邊種植樹木,可以抵擋海浪侵蝕,等等。

看到這麼多好處的你,不要種一顆樹嗎?




Michaelmen


樹木對生態環境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人類和其他動物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樹木可以吸入二氧化碳,並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有人做過統計,一畝樹林每天能夠吸入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出48千克氧氣,地球上60%得氧量

都來自於綠色植被,樹木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樹木能夠防風固沙,有效防止沙塵暴,我們熟知的樓蘭古城消失之謎皆是因為環境惡化所致。

樹木可以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樹木的根系向下生長,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流失。

蘋果,桃,梨,橘子等水果,這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水果都是長在樹上的,這些水果不僅好吃,還可以為人體提供很多的營養物質,還能增加經濟收益,提供就業崗位。

樹木也可以為許多昆蟲動物提供食物來源。大部分的鳥類都是在樹木上搭窩築巢的,試想下如果沒了樹木,許多鳥類的家也沒有了。

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樹木對生態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呢?





可口可樂大臉貓


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必不可少得需要消耗很多的資源,在對各種各樣的資源開發和運用過程中,會或多或少排放一些不利於生態環境的物質,如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等等,這些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程度的破壞,如汙染水源、空氣及土壤。而我國正提倡低碳環保經濟模式的建設,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顯得十分重要。植樹造林則是一條非常不錯的入手思路,加大林業發展投入力度,多植樹造林,提高綠化建設水平的同時,樹木還可以吸收噪音、吸收有害氣體、排放氧氣等,除此之外,還可以改善土壤環境、美化城市環境面貌、一定程度上改善區域水文地理情況。


姒阿遠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植樹節又快到了,每年我國都會植很多樹,植樹造林是一項長期的、造福子孫萬代的工程。樹木對生態環境能起很大作用。

一是可以美化環境。經過專門規劃種植的樹木,不僅整齊美觀,還可以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等對人體有害物質,保持空氣清潔,給人以舒適感。

二是可以保持水土。樹木的根系發達,具有很強的吸水性,對水土流失具有非常好的防治作用。三是可以阻擋大風,降低噪音。當大風經過樹林時,經過層層阻礙,吹過樹林的風一般都會降低很多,噪音也一樣。樹林對噪音也有很強的吸收作用。

四是可以降低溫室效應,增加空氣清新度。樹木的呼吸與人類的相反,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





美食家裡燉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本人就非常喜歡種植樹木,並且覺得種植樹木的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植樹造林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

其次植樹造林可以美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還能改善氣候狀況,茂密的樹冠可以遮蓋陽光的照射,將20%左右的熱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熱量被樹冠吸收。此外植物蒸騰作用的維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由於樹林內空氣溼度大,熱容量大,風又小,因此溫度變化是比較緩慢的。

所以我們要多種植樹木來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