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海報用圖:清 姚文翰(傳)《歷代帝王圖》漢高祖


他曾是沛縣一小吏,他是秦末亂世中無數個問題青年和社會混混之一,無背景無學歷,更和賢達搭不上邊。他卻是中國第一例屌絲逆襲者——公元前202年2月28日,草根老漢劉邦在氾水舉行登基大典登上皇位,貧弱的中國開始了第一個黃金時代。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影視作品中的漢高祖劉邦


屌絲逆襲的第一範本


公元前209年,坑灰未冷山東亂(唐·章碣《焚書坑》)。

這一年,劉邦48歲。

放到現在,48歲已屬“4050”享受政府就業幫扶的特殊群體了。

劉邦以48歲的高齡,短短几年間亡秦、滅項;54歲一統天下;55歲到59歲,親自帶兵平定英布、彭越、韓王信、臧荼、張敖等異姓王叛亂;60歲出兵討伐匈奴;61歲,唱出《大風歌》……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丁觀加 《劉邦大風歌》,行草,紙本水墨,131×65.5cm,2005年

中國封建社會,帝王們的衣食住行都要和常人不一樣,只有這才能顯出天子的高貴身份。可是,再牛X的皇帝,始終還有一個親民接地氣的習俗——取小名。

劉邦亦不例外。

《史記》裡邊,太史公說劉邦字“季”。伯仲叔季,劉季就是劉家老小的意思,這時的劉家兄妹,連正式的名字都沒有,可謂真正的無名之輩。要是當年劉邦沒發跡,一輩子在沛縣耕地,估計就一輩子被人叫做“劉老么”了。

不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當年沛縣的那個整日四處浪蕩、欠債醉酒的“小混混”, 在混吃等死到了55歲的時候,最終上演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例屌絲逆襲劇——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志得意滿的漢王劉邦在群臣的建議下,在定陶氾水之陽登基稱帝,開啟大漢之源的恢弘篇章。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漢疆域圖

成大事者,必定具有凡人不能理解之智慧,同時更有凡人難以洞徹之天機。古來影響中國歷史走勢深遠的帝王將相,莫不如此。但劉邦並非自幼就有宏圖大志,據史料記載,年輕的劉邦最愛兩樣東西,一是酒,二是色。秦末,能幹的標準主要是下地幹活。這事兒是劉邦最不屑乾的,即使後來娶了呂雉,下地幹活的任務也是呂雉承擔。劉邦日常愛乾的事兒就是呼朋引伴去喝酒。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漢畫像磚宴飲娛樂圖拓片

但是而立之後的劉邦,更愛的卻是天下。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當皇帝。

雖然讀過的書屈指可數,但一生鐘意《鬼谷子》的劉邦知道:打天下,靠的不是自己這雙手,而是人。所以,張良、蕭何、韓信等有識之士在隨後的幾年間陸續來到劉邦身邊,一個沛縣的井底之蛙逐步變成了有戰略格局、有勇有謀、有上進心,甚至懂變通的“沛公”。這個中年男子帶著一幫人,從沛縣坎坷上路,他們的目的地為千里之外的秦都咸陽。

這個過程,僅僅用了七年。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漢“漢並天下”瓦當 直徑17cm 現藏故宮博物院

一介布衣提三尺劍而取天下,四海之內,幾人能夠?

從“劉老么”到沛公,再到漢高祖,劉季實現了華麗麗的三級跳。

逆襲後的劉邦如此評價自己: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話是劉邦打敗項羽後,在慶功宴上說的。看似是誇蕭何、張良、韓信,仔細品味,劉邦繞著彎地在誇自己。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漢玉仙人奔馬 高7釐米,長8.9釐米 咸陽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之首 現藏咸陽博物院 (此件玉器是漢圓雕玉器的極品,為研究中國古代的玉雕藝術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關於劉邦的爭議,尚有許多待解之謎。


1


“神”出身?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出生的情況: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大意如下:劉邦的母親有一次出門,突然碰到了大雨。在雷電交加中,劉邦的母親夢見自己跟神仙那啥。劉邦的爸爸劉太公頂著惡劣天氣,去尋找愛妻。在野外看到有一條龍趴在老婆身上。太公帶著老婆回家,沒過多久,就發現老婆有喜了。

簡單來說,就是劉太公喜當爹,但不是親爹。既然劉太公不是劉邦的親爹,那麼劉邦的親爹是誰呢?《史記》又接著說,劉邦是“赤帝子”。

《史記》的作者,古代歷史學家司馬遷被劉邦的曾孫子漢武帝劉徹閹割了男人的尊嚴,但又不敢公開詛咒老劉家也斷子絕孫,所以就給劉老太公送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民國 1925年作 王大凡 粉彩高祖展蛇圖瓷板 39×26cm 北京匡時2015秋季拍賣會 推陳出新—近現代及當代瓷專場 成交價:575,000 RMB

關於劉邦的長相,《史記·高祖本紀》中有如下記載: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概意思是說劉邦高鼻樑,五官端正,一幅美男子長相。但屁股上有72顆痣確是司馬公為神話高祖而胡說。

劉邦有多高,正史上無正式記錄。《河圖書》上記載:“帝劉季口角戴勝、鬥胸、龜背、龍股,長七尺七寸。”古尺的七尺七寸,約在176cm到180cm間,對古代的南方人,算是高身材了。


2


無賴還是英雄?


不怕豬一樣的隊友,就怕豬一樣的對手。對於霸王項羽來說,遇見劉邦是他的不幸。直到死,他都沒搞明白這是一個怎樣的對手。

據說,有一次戰敗逃亡的路上,為了減輕馬車上的重量,可以跑得快一些,劉邦將親生兒子推下了車;項羽為了逼劉邦出城決戰,在城下架起了大鍋,揚言要將劉邦的父親給煮了。劉邦喊道,我們倆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將爹給煮了,那你不要一個人獨吃,記得分碗湯羹給我喝;蕭何曾問過韓信,你為什麼從項羽的陣營跳槽到劉邦的旗下?韓信的回答是:“項羽是神,戰神。攻必克,戰必勝,所以不需要人幫他。劉邦是人,俗人一枚,所以需要人幫助。”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楚漢戰爭

普通人覺得劉邦是個無賴,但在帝王眼中劉邦的評價很高。為什麼反差大?因為角度不同。普通人看道德,看到的是不正經、散漫、懶惰和好色,看到了個猥瑣大叔。用這個標準看,劉邦的評價不高正常。而歷代帝王從權謀的角度看,看到的是權謀智慧、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從這個角度看,劉邦的綜合能力很強。


3


“約法三章”是哪三章?


劉邦進入了咸陽城後,以“關中王”自居。為了招攬人心,劉邦退出大秦皇宮,還軍霸上,並廢除了秦朝的一些嚴刑苛法,召集“關中諸縣父老、豪傑”宣佈“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表示“餘悉除去秦法”,史稱“約法三章”。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漢高祖劉邦長陵用瓦——長陵西神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漢高祖呂雉皇后陵用瓦——長陵東當

後期歷史學者的研究過程中,將劉邦約法三章的對象劃分為三類:一是平民百姓,二是英雄豪傑,三是有犯罪前科和犯罪意識的人。

第一章,殺人者處死。即殺人者不再採取連坐制,而是獨立個體承擔責任,付出相應的生命代價。

第二章,傷人者治罪。傷害別人後要按照被傷者的嚴重程度和傷人者的主觀意向進行定罪處罰,不再連坐無辜百姓。

第三章,偷盜者治罪。偷取別人家財產,盜竊他人物資者,要根據偷取的數量,盜竊的東西來進行定罪。


4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放過劉邦?


劉邦入主關中,封閉函谷關,項羽對此暴怒,破關入秦並揚言手撕混混劉邦。劉邦為求自保,忽悠項伯以“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滅掉項羽怒火,糊塗蟲項羽為緩和氣氛召開的酒肉派對——鴻門宴,以此給劉邦接風洗塵。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邦趁著項羽不備趁機逃跑,項羽也沒有再追趕,更沒有把劉邦大卸八塊。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鴻門宴圖 佚名 壁畫 縱23釐米 橫頂140釐米 橫底193釐米 洛陽古墓博物館藏

項羽明白,當時如果殺掉已經過來認錯的劉邦,自己將會深入險境。諸侯會認為,一個把脖子都伸出來的人,項羽都能殺,那自己不是更危險?劉邦在軍隊中人緣非常好,一旦他死,漢軍必然苦戰。項羽的最佳選擇並非一戰,而是安撫大家,然後各個擊破,如同劉邦後來做的那樣。

另一個原因,項羽一意孤行,對劉邦發起攻擊,那麼各路諸侯很有可能選擇坐壁上觀,等待劉邦和項羽兩敗俱傷,然後坐收漁翁之利。那麼項羽有沒有友軍?有,就是劉邦。


5


為什麼不在長安登基?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的漢王劉邦登基稱帝之地為“氾水之陽”。氾水是古濟水的一條分支,從濟水分出後,向東北方向流經定陶,注入古菏澤,在氾水北岸,有一處古人避水而居的土丘,就是今天的官堌堆,為劉邦登基大典的具體地點。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劉邦登基地遺址

在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先後有四百多個皇帝登基,但像漢高祖劉邦以這種簡陋的方式,在荒郊野外稱帝並不多見。

為什麼劉邦這樣迫不及待呢?為什麼又將登基之地選在定陶官堌堆呢?

其一,為了定名分。劉邦只是個八代貧農,他怕大家不服。趁著滅亡項羽的熱乎勁兒,趁著七大諸侯王都在軍營,把自己的皇帝身份敲定,確認一下名分,對劉邦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第二、定陶也沒有諸位想的那麼不堪,雖然可能比不上洛陽、咸陽。但在當時也是天下第一流的經濟都會,就算比不上現在的上海,也和香港差不多。

其三、劉邦在南征北戰的時候,曾經多次經過定陶,並在定陶遇到了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戚姬,這裡也算是劉邦的龍興之地,所以劉邦對這裡懷有較深的感情。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漢早期 青玉龍鳳紋壁


6


恢復人口的昏招

西漢初期,因常年戰亂,人口從秦朝時期的三千萬,下降到了一千萬人,多數青壯年缺失,這件事也成為了劉邦的心頭大事,為了能讓人口恢復,劉邦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來,鼓勵人們去多生,向年齡達到15歲並且沒有成親的女子收取較高的“單身稅”,為了不交這些賦稅,大量的窮人開始讓自己的子女出嫁或娶妻,很快,出生率就自然提高了。再加上西漢初年社會相對穩定,青少年們大多能茁壯成長。幾十年內,漢朝人口飛速增長,到最後變成了四千萬,超過了秦朝時期的人口。

劉邦的單身稅幫助漢朝飛速發展,從建國初期整個國家都找不到幾匹馬,發展到漢武帝時期的南征北戰,威震匈奴,成為歷史上的大漢帝國。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安曲江翠竹園2號墓室東壁人物局部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安曲江翠竹園西漢墓南壁捧博山爐侍女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安曲江翠竹園西漢墓南壁捧博山爐侍女


7


西漢功臣愛“反叛”?


漢朝是典型的郡縣制治國體系,劉邦分封的諸侯王雖然具有王的地位和等級,甚至配備相國等官職,但那些官職都是中央朝廷委派去的,諸侯王權力並不大,這與原來趙國時期真正意義上的諸侯王制有很大的區別,這也是那些異姓王心裡不平衡的原因。

這些異姓王做了侯,就想當王;當了王,又想做皇帝;做了皇帝,就怕別人造他的反。劉邦手下那一群王、侯造反,要麼是自己想更進一步,要麼是劉邦擔心他們想進一步。

其實,最重要的是原因還是漢朝初期大家的思想沒有轉變過來,大家都還沉浸在諸侯分封、割據稱王的美夢中。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漢 信成侯鎏金方壺 上海博物館藏 朱昌言家屬捐贈(此壺原為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重要軍事將領酈商所用)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漢 鎏金魯王虎符 咸陽博物館藏 虎符鎏金保存較好,銘文刻制精美,發現較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8


劉邦為什麼能夠成就霸業?


一個三四十歲還終日遊手好閒,一事無成的中年油膩大叔,日後為何能打敗戰神項羽,成為一代帝王呢?

易中天先生回答過這一問題:劉邦出身差,但運氣好;實力弱,但膽子大;毛病多,但改得快;水平差,但悟性高。

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在《項羽與劉邦》中,便把劉邦稱為一個“包著空氣的大袋”,他寫道:“這個人總是一覽無餘,沒有鮮明的主張和立場,就像一個大袋子。沒裝東西的袋子形狀不固定,也沒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張,唯一的好處是有容量。這反而比賢者更能成為棟樑吧。賢者自己的思考力不論多麼優秀也總有界限,袋子卻能容納賢者為己所用。”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漢 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帛畫


胸無點墨,這是劉邦的不幸,也是他的幸運。讀書人本有的虛偽和規矩方圓,他幾乎沒有絲毫沾染,他也絲毫不願意去佔領所謂道德和道義的制高點。需要示弱的地方,他直接低頭,沒有逞強、遮掩,能屈能伸。這是劉邦和項羽最本質的區別。夏侯嬰在被問為何追隨劉邦時,便說:“沒有我,劉大哥就只是一個呆木瓜。”

總結一下

一、無恥級樂觀主義者,很會享受生活。

二、能忍辱,而後能負重。能負重,才能任道遠。

三、德行雖差,因此不拘小節,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更有利於把握時機,當機立斷。

四、原生團隊忠誠度高,主要就是看中了他“流氓品行”的革命效用。

劉邦的成功,展示出了超強的“能鬥智時絕不鬥力”的帝王權術。

歷史上的今天 | 正科級幹部“劉老么”登臨大寶

西漢 皇后之璽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因發現地接近漢高祖長陵,故有此物是呂后所用之物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