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史上出現過的重大失誤有哪些?

用戶3708573094


對於這個問題,我首推的就是比薩斜塔

意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1173年8月,由當時著名的建築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

剛開始時初步計劃塔高為100米左右,並且設計的是垂直建造,但是由於當時的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讓塔身從第三層開始傾斜。直到1372年完工,還在持續傾斜,塔身傾斜方向向東南,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向南傾斜3.5米,工程期間從間斷過兩次,歷經約200年才將這座塔修建完畢。

而至於為什麼比薩斜塔重心傾斜卻依然不倒?學術界一直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這座華麗的斜塔,是獨特的的中世紀風格建築物,即使後來沒有傾斜,也將會是歐洲值得注意的鐘樓之一。比薩斜塔毫無疑問是建築史上的一座奇蹟,在發生嚴重傾斜之前,他大膽的圓形建築設計已經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獨特性。

儘管它是建築史上一次失誤而導致出現的產物,但是這反而使他成為了意大利的一處旅遊景點。這座斜塔無論是從建築藝術還是歷史淵源上,都值得為之慷慨解囊


鼠疫世界史


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天蛾人的傳說?這背後就隱藏著一次巨大建築災難。

天蛾人,歐美都市傳說中的奇異生物,是有翅膀的人形生物,最大的特徵是有一雙可怕的紅色大眼睛。天蛾人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很多人傳說,只要天蛾人出現,就預示著災難即將降臨。

1966年至1967年間,美國俄亥俄河銀橋附近的居民,就聲稱多次看到了天蛾人。

1967年12月15日,臨近聖誕節,美國人習慣開著車大包小包的採購東西,所以銀橋上擠滿了車輛。

之所以有“銀橋”的稱謂,是因為它最初建成的時候,整個都是銀白色,非常漂亮。這座橋橫跨俄亥俄河,連接著俄亥俄州和西弗吉尼亞州,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12月15日的這天傍晚,又趕上了下班高峰期,誰也沒想到悲劇就這麼發生了。

當時下著雨雪,還有大風,天氣很冷。一位僥倖逃生的女子回憶說,她開車準備上橋的時候,忽然紅燈亮了。於是,她把車停下來,一直到指示燈變綠。之後她開車繼續往前走,結果忽然感覺橋在劇烈晃動,於是她不顧一切倒車,最後撞到後面的一輛卡車才停下里。

而此時,女子前面的車輛,都隨著銀橋的坍塌,掉落進了冰冷的河裡。之後就是一片混亂,俄亥俄河上的一些船隻,立刻趕來施救。但是隨著天色越來越暗,施救難度越來越大。

此後,大量的船隻聞訊趕來,開著燈搜救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人們又對河兩岸進行地毯式搜救,希望能找到僥倖爬上岸的人。最終,這場事故導致了46人喪生,其中有兩人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


很多人都說,在銀橋坍塌之間,他們看到了天蛾人。

但是,事故調查組不能相信什麼神秘生物的預言,他們需要認真調查事故原因。銀橋屬於“眼杆”型設計的橋樑,就是把橋設計成自行車鏈條的樣式,中間交織連接並固定在支撐塔上。

調查小組經過實地調查和研究之後,認為是鏈條的連接處出現了問題,尤其是事故倖存者回憶說,銀橋坍塌之前,大家都聽到一聲極大的響聲,更讓調查組相信,這次坍塌極有可能是其中的眼杆斷裂,導致大橋垮塌的。

最後,調查結果顯示,這座銀橋眼杆製作採用的鋼材,屬於一種幾年前才研究出來的特殊鋼。當時普通鋼材的含碳量是0.2%,這種鋼材有0.6%。這種特殊鋼的硬度相對有所提升,但是因為“應力反應”問題,橋體震動會讓某些特殊部位發生承載量的快速改變,導致某些部位的斷裂。

在當時,橋樑檢測手段還不發達,此前已經發生的一些細小裂縫,憑藉肉眼很難發現。銀橋的事故,不僅是新材料使用的問題,也是橋樑檢修的問題。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事兒和天蛾人應該沒啥關係。


七追風


比薩斜塔,這個舉世聞名的建築前前後後建造了近800年,後幾百年都是在糾正前人的失誤。

7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誕生在地球上,從那時起我們就開始搭設無數的建築,時至今日,它們有的依然屹立在地球的某個角落,默默訴說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是,有一個建築,可謂真·建造了800年,它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改進,根據歷代建築師的想法而不斷完善,知道21世紀的今天,才算徹底完成。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位於意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是該城的標誌與象徵,始建於1174年,整個建造過程充滿了艱辛,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座鐘樓背後的故事。

它的初次建造歷時117年,於1350年竣工。

1、1174年,塔樓開始建造,設計高度100米左右,八層樓。

2、1178年,塔樓建至第三層時,塔身開始傾斜,當年的建築師下令停止建設,等塔體自然沉降完成後再繼續施工,但直到他死,也沒有繼續開工。。。。

2、1275年,塔身已傾斜90多釐米,同年建築師減更改設計輕塔樓自重,開始續建。

3、1284年,塔已建至六層(沒錯,106年就蓋了三層),建築師去世,建造暫停。

4、著名建築師托馬索繼續建造比薩斜塔的七、八層,於1350年竣工,歷時117年。

一波三折的建造過程終於結束了,整個意大利人民都送了口氣,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後面還有長達八百年的對比薩斜塔的修復等著他們。

5、1838年:當時建築師好奇比薩斜塔的地基形態,對原本密閉的地基進行了挖掘,導致地基開裂地下水湧入,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傾斜加劇了20釐米,而此前二百多年的傾斜總和不過5釐米。

6、1934年:墨索里尼的工程師們在計劃塔基上開鑿361個小洞並灌入90噸水泥以此穩定塔身,然而結果不盡人意,平衡再次打破,塔更斜了,此後二戰開始,此工程遭擱淺。

7、1944年:美軍穿過比薩進入地中海時遭到炮擊,比薩斜塔是當時唯一可以發動炮擊的地方(其他高地在德軍撤退時已被炸燬),在糾結是否炸燬斜塔時,美軍撤退了,斜塔得以保留。就這樣,斜塔撐過了整個二戰,然而,塔身還是受到了一段程度的損壞,被比薩自衛隊自己打壞了一根柱子。。。。(豬隊友???)

8、1990年:傾斜突然加速到43釐米,意大利政府關閉了比薩斜塔,並決定在斜塔北側(塔向南傾斜)加600噸鉛塊,希望以此降低斜塔的傾斜速度,這回總算是成功了,塔身向北偏回了一英寸。

9、1993年:工程技術飛速進步,人們決定在塔基四周澆築混凝土,為防止地下湧水,先用液氮對地基進行冷凍處理,然而,意外碰到了塔底的混凝土層,水變成冰體積膨脹,混凝土層和塔身分離,也就是說此時的塔,是懸空的冰一融化,塔就開始往下沉

10、1999年:此時人們著急了,作業不能明天交,斜塔的事情拖到下一個世紀才解決問題就大條了,於是人們從採取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挖土。把斜塔北側的土挖走,使斜塔慢慢降下來以拉直斜塔。

11、2001年:在21世紀的第一年,比薩斜塔為期828年的建造終於完成,塔身變直了38釐米,並重新向遊人開放,到2013年,垂直傾斜又恢復了2.5釐米,經過這通折騰,預計300年內,比薩斜塔不會有坍塌危險。(不知道當年的建築師是不是也是這麼想的??)

目前,比薩斜塔所在的奇蹟廣場(包括大教堂,洗禮堂,比薩斜塔和墓園)已被列為世界遺產,這座凝聚了八百多年曆代工程師心血的建築,每年吸引100萬以上的遊客前往意大利。




快看前面有個


比薩斜塔。建築的失敗,不外乎結構及材料上的隱患和功能上的缺陷,兩者之間有一定交互,前者包括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已發生的事故,後者包括未能滿足設計用途的需求和建築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譬如設計建造一座音樂廳,若為了成全視覺審美需求而不得不削弱音效體驗,甚至在結構和材料上動手腳,那這建築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huangdekun1314


比薩斜塔。 建築的失敗,不外乎結構及材料上的隱患和功能上的缺陷,兩者之間有一定交互,前者包括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已發生的事故,後者包括未能滿足設計用途的需求和建築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譬如設計建造一座音樂廳,若為了成全視覺審美需求而不得不削弱音效體驗,甚至在結構和材料上動手腳,那這建築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