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志願者溫暖一座城——湖北荊門疫情防控志願者群英譜

清晨5點,車雲開始了他的徒步之旅,從北到南,他將穿越荊門城區。

車雲不是運動愛好者,他是服務湖北省荊門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卡口的一名志願者。疫情防控期間不能開車,車雲要到離家7公里外的卡口執守,他只能步行。平均10000步,1個半小時左右,空曠的街頭是他孤獨的身影。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疫”中,在荊門這座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像車雲這樣的志願者有近4萬人。

愛心捐助、檢查登記、政策宣講、物資分發、心理疏導、物品代購……他們在“抗疫”中,既是“前方”的先遣軍、敢死隊,也是“後方”的保障團、預備隊。

他們的身影,活躍在荊門城鄉、阡陌小巷。他們點亮了荊門,溫暖了荊門。


四萬志願者溫暖一座城——湖北荊門疫情防控志願者群英譜

召之即來 “疫”無反顧


疫情發生後,荊州市文明辦、市志願者聯合會第一時間發佈倡議書,號召全市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各級文明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積極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為我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盡一份力量。

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役。危險出征,有人請戰嗎?有!

荊門市志願者協會來了,荊門義工聯來了,荊門市藍天救援隊來了,荊門市藍天社工來了,荊門市圓夢愛心幫扶會來了,京山義工聯來了,沙洋義工聯來了,鍾祥大柴湖義工也來了……

一時間,志願者“天團”迅速集聚!全市30多家志願服務組織的近4萬名志願者,聞令而動!1月25日晚,荊門市紅十字會連夜組建起第一支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30名隊員亮出“24小時在線”的承諾。

雖然有擔憂,但更有義務;雖然有惶恐,但更有責任;雖然有困難,但更有滿腔的熱血與擔當。

49歲的車雲在3年前加入荊門市義工聯,穿著紅馬甲的他站在路口,就是一個溫暖的路標。老人要看病,他陪護到衛生院;居民要買藥,他幫忙跑腿;殘疾人東西提不動,他幫忙送上門……事情小而繁瑣,但每一件事都讓他感受到責任,只有自己多跑幾趟,才能降低居民進出的風險。

志願者,在這個春天是荊門最帥的仔兒、最靚的妹兒。


來之能戰 戰無不勝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是志願者的“戰場”。近4萬名志願者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地活躍在防疫一線,匯聚起

志願者群體的磅礴力量。

卸載各類捐贈物資23車次,個人累計卸載貨物50多噸,這是志願者王麗莉近一個月來的工作量。

苦不苦?只有手上的血泡知道。

王麗莉本是一名企業老闆,疫情來襲後,她變身為荊門最美裝卸工,而且拉上了丈夫魏磊一起幹。她笑稱,這一個月比之前39年搬的貨還多。女兒才1歲多,夫妻倆交給父母帶,問她為什麼要拉上老公做志願者,她說,兩口子一起上,才能讓更多志願者少出門。

揹著近30公斤的設備和藥水,包在全封閉防護服裡,一次作業超過3小時。

熱不熱?荊門藍天救援隊志願者鄧小金脫下防護服後,可以擰出水來的衣服就是答案。

半個月內,荊門藍天救援隊的志願者完成荊門城區100多萬平方米的消毒殺菌作業。鄧小金說,我們累點不是事,早日把病毒殺掉才是大事。

雖然穿著防護服,但接觸的是感染風險最高的一線醫護人員,而且是身體接觸。

怕不怕?荊門藍天社工的志願者樊仁華說,醫護人員接觸病人都不怕,他不怕。

但究竟怕不怕,只有樊仁華自己清楚。剛開始做志願者時,他曾說,現在女兒大了沒什麼牽掛,就算感染了也無所謂。不到一個月,藍天社工組織了13場“致敬一線醫護人員”義剪,共服務532人,樊仁華就參加了其中的7場。

排查走訪了33136位群眾,摸底外地回荊人員5289人。

四萬志願者溫暖一座城——湖北荊門疫情防控志願者群英譜

累不累?數據可以告訴你答案。

這是沙洋縣曾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願者2天半時間交出的數據,志願者下到村、組、戶,不分白天黑夜,為防控做出貢獻。

同樣,在鍾祥市柴湖鎮魚池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8名志願者成了主力軍,他們走訪排查、上門宣傳、管控人車、配送物資,他們讓全村村民安心居家、配合防疫。

在幫居民代購物資的路途上,在巡邏值守檢測的道口上,在詳細摸排後的登記表裡,在耐心傾聽疏導的電話裡······每一處,都凝結著志願者的汗水和力量。


共同抗”疫” 溫暖前行

“雖然很累,但能為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和身邊的人做點事,感覺很踏實,也很幸福。”一名志願者樸實的話語令人動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什麼驚天壯舉,有的只是抗“疫”路上的並肩作戰和相互溫暖。

什麼事最高興?

第一時間把急需的捐贈物資送到一線醫護人員手中,是曹畢濤最高興的事。

曹畢濤是京山市義工聯會長,也是京山飛鷹救援隊隊長,他既要組織、協調志願者服務,又要親自上陣參與一線服務。為爭取到捐贈物資,他經常通宵不合眼,他帶領16名救援隊隊員多次奔赴黃陂,孝感、仙桃、隨州等地運輸、派送募捐物資。截止目前,他們共對接、募捐醫用口罩數萬只,防護服數百件,頭罩1000個,手套數十盒,護目鏡2000個,無創呼吸機7個、霧化器10個,血氧儀20個,消毒液2噸,醫用酒精數十桶,這些物資都在第一時間發到防疫一線。

什麼事最快樂?

對李夏欣來說,陪小雨(化名)聊天,是她感到最快樂的事。

12歲女孩小雨馬上要升初中,可媽媽是護士,爸爸是運輸防疫物資的司機,都奮戰在“戰疫”一線不能回家。素不相識的李夏欣成了小雨的大姐姐,陪她聊天,幫她輔導作業。

李夏欣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大學生,也是共青團荊門市委組織的“溫情在線”志願服務活動中的大學生志願者,在網絡上為荊門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子女提供課業輔導、暖心陪伴等服務。李夏欣沒有和小雨見過面,但她說,要做孩子一輩子的朋友。

2月23日,“溫情在線”活動啟動,短短48小時招募到7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目前已經服務的孩子超過240人。

什麼事最幸福?

看到服務對象傳來的笑臉表情,就是孫硯梅感到幸福的時候。疫情讓很多人焦慮,防疫一線人員、弱勢群體、隔離人員急需心理援助。“戰疫”打響,孫硯梅帶領映楚心理團隊的心理諮詢師,在線為孤獨症家庭和有需要的人員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截至目前,映楚心理已開展疫情心理減壓微課8次,網絡團體輔導21次,組織志願者危機干預培訓8次,接待個案諮詢80多人次,直接和間接服務2000多人次。

“我還要當志願者!”在職教華府小區門口值守時,突發大面積腦梗倒在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崗位上的金華為,在生命最後一刻這樣唸叨著。這話,說出了金華為的追求,也印證了許許多多個志願者的初心。

疫魔無情人有愛,最是動人“志願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中,這抹“志願紅”在呼嘯的寒風中守望,在冰冷的雨雪中逆行,在寂靜的深夜裡驅馳,用一串串堅實的足跡,連結著這座城市的血脈,展示著這座城市的溫度,傳遞著這個春天的最美好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