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版的假期,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體驗生活

加長版的假期,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體驗生活

青松育兒,讓育兒更輕鬆


智慧不僅指高智力,更是多元狀態下的聰明。真正有智慧的孩子,也是會生活的孩子。


疫情之下,對父母而言,是一次生活教育大考!


加長版的寒假,在家學習的孩子,三心二意,學習興趣低,學習效率差。家長除了焦慮,束手無策。


畢竟,學習的本質不是強制。想讓孩子願意學,有興趣堅持去學習,確實需要父母多花一點心思。


這就要求父母善於發現,從生活中尋找與學習目標的結合點,讓孩子在做中玩,在玩中學。


當我們用心看懂生活時,你會發現生活,處處充滿著智慧,時時有教育素材。


01 教育的原點: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孩子在家的一日生活,都蘊藏著教育的意義,雖然開學時間一再延遲,但是我們可以抓住日常生活的點滴,讓孩子在實踐中成長。


李子柒,憑藉自己的視頻,斬獲國內外眾多粉絲,她成功的關鍵在於豐富的生活技能,一流的審美趣味。她的成功就是生活教育的成功。


然而,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一位家長,因為自己孩子在幼兒園掃地,而跑去園長辦公室投訴:"我交錢是讓孩子來學習的,而不是掃地的!家裡都從沒讓他幹過辛苦的活。"——這樣的舉動,活生生地奪走了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


"只要你好好學習,什麼都不用幹"——這句話讓多少小孩長大後成為有文憑的巨嬰。


現在很多孩子,太缺少包括勞動在內的生活教育了,所有的時間幾乎都讓位給了考試、補課。

加長版的假期,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體驗生活

當我們把鏡頭聚焦於學校,會發現現在的孩子正處於一個被"快節奏""功利化"所捆綁的課堂體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教育和實際的社會生活仍存在相互脫離的情況。


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從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智慧是懂得生活。

生活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從生活中獲取知識認識社會促進行動


教育的方法:體驗、實踐


體驗,是指通過實踐生活,獲取知識經驗和認識。


沒有體驗的教育,留給學生的只是冰冷的知識堆積,教育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有一句話說"所有曾經走過的道路,最終在形成我們。"對孩子來說,所有曾經從生活中接受的教育,最終在形成他們。


《音樂大師課堂》第四季,近期主題是:為時光唱首歌。為了讓孩子們瞭解中國歷史、瞭解祖國的發展,特策劃了一場"穿梭"時光隧道的活動,讓孩子們回到上一個世紀,體驗不同年代的生活。


加長版的假期,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體驗生活

只有當孩子們真正的去體驗生活,才能達成"生活教育"的目標。

在體驗中有利於孩子更好地瞭解歷史、瞭解傳統文化,感受責任和生活的艱辛,更有利於孩子們視野的拓展。


在生活中,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


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打磨生存技能,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而不是把學習和生活割裂開來,成為學習的巨人,生活的矮子:襪子穿成靴子也不會洗,炒菜嚇得能把鍋甩飛,離開爹媽生活都沒法自理。


一段名為《School Lunch in Japan》的日本生活教育紀錄片曾經刷屏,這部8分鐘的片子,記錄了日本孩子用午餐的全過程。

加長版的假期,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體驗生活

一頓飯,把日本孩子的生活能力體現的淋漓盡致。正如紀錄片最開始所說:It's not just about eating。

這不只是吃一頓午飯,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教育。而這種生活教育,也是日本學生的常態。


只要家長善於利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也可以用來教育孩子。


這次疫情宅家,從另一個角度想,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在這段期間,我欣慰的不是孩子能背多少首詩,而是他學會了洗碗、掃地、拖地、煮飯、炒菜......


加長版的假期,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體驗生活

生活是最樸實的老師,可以讓孩子學會建立勞動的意識和獨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踏實、不怕困難的風格。


防疫期間,外出就餐已不可能,正是教育孩子製作食品的好時機。可以是多人合作類食品的製作,如包餃子、烹飪複雜類食品等,讓孩子多動手,家長指導。


家人間的同做同餐,家長點評、欣賞孩子餐桌上的"作品",是一個幸福而富有意義的教育過程。


在生活中,構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教育,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構建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成為具有善意世界觀的人。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首先是建立在孩子"做"(輸出)的基礎上。如果一個不願意、不會去做的孩子是談不上解決問題的。


但現在很多父母反映"我讓孩子去做個什麼,他們不願意啊,也不知道怎麼去做,就傻傻的站在那裡或發脾氣不去。"


實際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很多做的部分都被家長所謂的"愛"給中斷了。認為孩子年齡小,這些事情孩子辦不到,然後就幫孩子做了,導致孩子沒有機會去嘗試。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家長一定要多讓孩子自己去親身體驗,遇到困難和難題要鼓勵、引導孩子去動手做、動腦思考。


通過做和思考的結合,孩子就會慢慢形成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偶爾做一個笨爸爸笨媽媽。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就把這個問題又拋給孩子。


加長版的假期,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體驗生活


在生活中,學會熱愛生活、關愛生命


生活教育,是讓孩子真正地瞭解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酸甜苦辣。


當下的生活,就是很好的學習資源。突發的疫情,對於孩子來說,有太多陌生化的東西。我們需要讓他們認識"新冠肺炎",學會防護,瞭解疫情,共同贏得這場戰爭,這是當下最重要的學習。


這是一場14億人參與的抗疫戰爭,我們正處在一個歷史重大事件時刻。


我們能從這場疫情中,得到什麼教訓,總結什麼經驗……運用鮮活的身邊教材,讓他們學會尊重生命,學會愛護自然,學會仁愛善良。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東西。


愛孩子,不是無條件的給予,不是在風雨面前把孩子藏在自己的懷裡,而是讓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


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我們應善於把握隨機教育的機會,無縫銜接地引導孩子去發現其中的問題、學問。


作者:小松爸爸,心理學專業,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在摸索前行。愛教育,也熱愛生活,點擊關注,願與更多父母分享教育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