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大紅袍怎麼沖泡呢?沖泡大紅袍有什麼注意事項?

中國茶源地理


很多不太瞭解茶的人,總是把大紅袍當做是紅茶,這是個原則性的錯誤,需要糾正。

我國六大基礎茶類裡,綠、白、黃、紅、青、黑,其中的青茶,生活中我們更多時候稱之為烏龍茶。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在六大茶類裡邊是最有特點的一類茶,她擁有最為豐富的香氣,這是其他任何茶類不能比擬的。我國的烏龍茶有四個產區,閩北、閩南、廣東、臺灣,閩北烏龍主要是指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品種很多,但大紅袍可以說是武夷巖茶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大紅袍這個茶,和其他的武夷巖茶品種一樣,最吸引人的就是她的香氣。巖茶的巖骨花香,在一泡好的大紅袍裡,會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武夷巖茶區別於其他茶的最獨特之處。

        感受大紅袍的巖骨花香,首先你得準備一泡品質好的茶,一般來說好的品牌會帶來品質的保證,比如武夷星,就是武夷巖茶的第一品牌。

        沖泡大紅袍的器具選擇,首先建議使用高身型的白瓷蓋碗,因為細高形狀的器型容易聚香。喝茶用的品茗杯也儘量選擇細高形狀的,便於細嗅茶湯香氣。

        日常生活中喝大紅袍,我們一般聞她的“三香”,也就是幹茶香、開蓋香、杯底香。

        泡茶之前先用開水將泡茶的蓋碗、茶濾、品茗杯過一遍,然後將幹茶投入熱的蓋碗中,蓋上蓋子後輕輕搖幾秒,然後打開蓋子,去聞幹茶的香氣,這就叫做聞幹茶香。

        然後用沸水沖泡,沖泡過程中每一泡出完湯後去聞蓋碗蓋子上的香氣,這叫聞開蓋香。這裡注意一定是聞蓋碗蓋子的香氣,而不是聞蓋碗裡茶葉的香氣,因為蓋碗裡高溫的水蒸氣很容易會燙傷鼻黏膜。

        每次出完湯之後去聞空公道杯裡的香氣,喝完茶後去聞空品茗杯裡的香氣,這叫聞杯底香。如果是好的茶,空杯放置十幾分鍾,再去聞仍然餘香不絕,茶湯喝完後很長時間,嘴裡依然是齒頰留香。

        我們一般不刻意去聞茶湯的香氣,因為茶湯中散發的水蒸氣會稀釋茶的香氣,聞起來遠不如上面這“三香”迷人。

         都說一千個人的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要說的是,一千個人喝大紅袍,會聞到一千種不同的香氣,這就是茶的魅力,也是茶所能帶給人的精神享受。

        有人會感受到如糖似蜜的甜,有人會感受到如蘭似桂的香,什麼蜜香、蘭花香、焦糖香、甜香、藥香、清香、奶香、火香……不管你感受到的是什麼香氣,要這種香氣能帶給你身心的愉悅和精神的享受,那對你來說,這泡茶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晉綰茶話


自從2007年第一次踏入瀋陽榮碧達茶城開始,老楊個人飲茶、習茶、泡茶的道路已經曲折蜿蜒的走了11年。在這11年間,老楊聽過無數個茶城中的故事,見過上百位“大師”、“磚家”,交過無數的學費。為了尋求茶葉的本味和真相,11年間沖泡、品飲兩三千款各類茶品,研讀茶學相關書籍三、四百本,兩上雲南西雙版納茶山,兩探武夷山正巖產區,多次考察杭州、蘇州等多地茶園。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逐漸形成了自己對中國茶的認知脈絡,總結出了沖泡茶葉的“楊氏五因泡茶法”。

前一段時間,老楊再次赴武夷山參觀學習,特地向武夷山專業的茶藝師、老茶人討教巖茶的沖泡,獲益匪淺。下面老楊就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沖泡和各位茶友談談個人經驗。

楊氏五因泡茶法,顧名思義,在泡茶的時候要因茶泡茶、因地泡茶、因人泡茶、因水泡茶、因器泡茶。在泡茶的過程中,泡茶人要充分考慮到沖泡茶品的特性、沖泡地點、飲茶人的情況、泡茶水質和茶具這五種因素來泡茶。以老楊的經驗,只要在泡茶時充分考慮上述五方面的因素,就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

因茶泡茶是基礎。每一種茶都有自己適合沖泡的投茶量、溫度、水質和適用器皿,同一類茶因不同的級別、工藝、產區也有各自最佳的沖泡要求。因此在泡茶時我們要根據即將沖泡茶葉的種類來選擇適合沖泡方法。因此,要根據即將沖泡茶品的特性來選擇泡茶的手法、水、器皿等。因地泡茶,就是要在泡茶時充分考量泡茶地點的地理環境、氣候因素、茶室佈置等環境因素,適當調整沖泡手法。因人泡茶,是在泡茶時充分考慮飲茶人對茶種的偏好、對濃淡的程度喜好等習慣,選擇適合的沖泡茶品、採用適當的沖泡手法,儘可能滿足飲茶人需求。即使不能滿足茶桌上所有人的需求,也要適合茶桌上大多數人的飲茶習慣。因水泡茶,不可小覷。有兩句話說的很好:“水是茶之母”,“好水才能泡出好茶”。水本身就具有著自身的顏色、氣味和味道。泡茶水的顏色、氣味、味道融合了茶葉的香氣與味道,最後形成了茶湯飲入我們口中,形成了我們茶品感知。不同的水,適合不同的茶。因此,在泡茶時,一定要先了解泡茶水的屬性,選擇適當的水泡恰當的茶品。

因器泡茶與因茶選器看似相同,但是這兩種說法既有相似之處,也有本質區別。因茶選器,是因為每一種材質、工藝、器型的茶具都有最適合沖泡的茶品。在泡茶時,最好選取最適合該類茶品的茶器泡茶才能展現出最好的香氣與滋味。泡茶人對自己手中的茶具一定要有充分了解和認知,明白手中的茶具適合沖泡什麼樣的茶品。因器泡茶,是在茶具已經固定無法選擇的情況下,採用適當的茶種、投茶量、泡茶水、沖泡手法來泡茶,儘可能的展現出茶品的最好的一面。這同樣需要泡茶人瞭解所用茶器,充分使用好茶器。除了“茶、地、人、水、器”五個因素外,其實泡茶人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對茶葉沖泡出來的味道影響最大。另外,泡茶人對茶的理解和認知也非常重要。資深茶友們經常會說:你的心裡有什麼,你的茶裡就有什麼。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情緒不佳或身體狀態不好、疲勞的時候,最好不要泡茶。

針對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沖泡,我們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選水很重要。在老楊沖泡過的幾千款茶葉中,武夷巖茶的沖泡是最講究水的。武夷山的地區的礦泉水最適合巖茶的沖泡;江浙很多地區的礦泉水因為澀度大、甜度高,不適合巖茶的沖泡;東北長白山的礦泉水相對中性,適合沖泡巖茶,但是很多人覺得香氣略有不足。因此,要泡好一杯大紅袍,選用適合的水很重要。

2、茶具選擇很講究。以個人經驗,淺色瓷質茶具非常適合沖泡巖茶。老楊平時泡巖茶最常用的就是掛了透明釉的白瓷蓋碗。紫砂壺因其透氣吸收茶味的特性,容易將上一款茶的少量香氣、滋味帶入下一款茶,個人很少使用。

3.沖泡時一定要用沸水。沸水才能充分激發出武夷巖茶中香氣、滋味、氣韻。

4、一定要注意每道水的出湯時間,總體要求先快後慢,逐漸增加出湯時間,控制好茶湯的濃淡和滋味。有的茶藝師沖泡巖茶時,不洗茶直接飲用第一道茶湯,第二道水出湯比第一道還要快。這種方式有一定道理,大家可以嘗試。針對三坑兩澗等核心正巖山場的茶和製作精良的茶品,老楊也是直接將第一道茶湯喝掉,不浪費好茶的精華。

5、出湯要乾淨。武夷巖茶沖泡時,一定要將每一茶湯都出盡,避免泡茶器皿中殘存的水繼續浸泡茶葉,增加下一道水的苦澀味。

6、刮沫要快。很多人習慣在泡茶巖茶時,在衝第一道水後用茶器蓋子刮沫後沖洗蓋子再出湯。刮沫要求一定要快,不要因為刮沫的動作影響出湯時機。

7、泡茶前先溫器。泡茶前先用熱水沖洗茶器,既可以起到清洗的作用,更可以給茶器加溫,保證泡茶時器皿中水具有足夠的溫度。越是厚實、體型大的茶器,越是需要泡茶前溫器。

8、根據飲茶人的習慣,選取適當的投茶量。不同地區的人飲茶的習慣不同,男性和女性對於茶湯的濃度喜好也不同。因此,要根據飲茶人的習慣適量投茶。比如:潮汕人飲茶的濃度高於武夷山人、武夷山地區泡茶的濃度高於江浙人、男性飲茶的濃度普遍高於女性等。

9、泡茶時要靜心,專注於茶葉的沖泡。老楊有一個心得,就是全神貫注,在注水出湯時絕不說一句話,用心去泡好茶。泡茶時,切忌分神,一心多用;一定要凝神靜氣,拋開雜念,緩緩細流注水,用心去感受出湯的時機,時機到了以最快速度出湯,通過茶湯將巖茶本身的味道呈現在茶友口中。

歡迎各位茶友關注老楊的今日頭條公眾號(蘇州老楊說茶)文章,有興趣的我們可以線上線下同步交流。


蘇州老楊說茶


巖茶的泡法一般都是按每泡茶8克,在瓷蓋碗或者紫砂壺中沖泡。講究的是沸水沖泡,因為巖茶採摘相對比較粗老,沸水沖泡才能最快且最大限度的泡出其中茶葉的內含物質。

泡茶的時間隨沖泡次數由短至長,一般第一次加水後三五秒後出水,以後時間按次延長。

本地人第一次沖泡有颳去浮沫,將茶湯倒掉的習慣,大致是講究衛生。但現在好茶也往往直接飲用,浮沫中主要物質是茶皂素,並不影響健康。

巖茶審評的沖泡一般用5克茶,在白瓷蓋碗中沖泡後,倒入專用的小碗中,已白瓷湯匙聞香、分茶。白瓷茶具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到巖茶的湯色,葉底。進而更加準確判斷巖茶質量的優劣。


擎苑私宴


大紅袍的沖泡方法:

俗話說,茶是三分之三的茶,七分之七的茶。如果釀造不當,我們可以品嚐到大紅袍誘人的味道。通常,最重要的是水溫。需要用超過95度的沸水沖泡。低水溫不利於大紅袍的養分沉澱。此外,釀造大紅袍時,茶與水的比例也非常好。每200毫升水使用約5克茶是很重要的


醉品茶集


泡法各有不同,但泡茶目的應該一致,茶放多少要跟據容器的大小而定,茶葉的比例是五份一左右吧,水溫90度以上,初泡快出,幾輪後可延遲,總之每次出茶,色香味都相差不多為佳。



對於茶道這方面不是很瞭解,對不起幫不了你。

我想喝茶都是自己去找些野生的山茶回來泡!


農民小隊長


大紅袍屬於烏龍茶,條形,採摘一芽三~四葉,經過烏龍茶工藝加上傳統炭火烘焙製成。有了這些信息,我們便可以梳理出如何沖泡會更好喝。


1、沖泡器具

選擇白瓷蓋碗,更能夠產生飄揚的香氣,且適合多次沖泡;

2、投茶量

日常使用的蓋碗通常在110~160ml容量,對應的投茶量在8~10g左右,比較能夠達到合適的茶湯濃度;

3、水溫,100°C剛剛停止沸騰的水

4、需要潤茶,而且快進快出

第一次注水時,也就是我們說的“潤茶”“醒茶”,緩緩的水流快速浸潤,即可倒出,倒出來的洗茶水還可以用來溫杯。這一步可讓大紅袍的香氣初步激發,同時適度溼潤茶葉,更有利於後續的出味。“快速”的原因是防止茶葉流失太多營養成分;

5、具體沖泡方法

第一泡高衝,即將壺拿的高一些,用比較急的水流,充分激發香氣。大紅袍的巖骨花香,就在這一刻得到釋放

第二泡開始就可以緩緩的注水沖泡了,每一泡的時間在5~10秒鐘,慢慢增加時間。因為越往後,估計5泡之後,茶湯濃度和香氣等等都會往下走,因此適當增加沖泡時間,均衡濃度。

這樣的方法,可以說前5泡重點表現大紅袍的香氣、濃烈的茶湯、山場味,後續則體現高品質巖茶的柔、爽口度。


當然大紅袍目前作為一個巖茶商品的通用名稱,品質參差不齊,可不是那個景區裡的幾棵大紅袍母樹哈,要知道現在即使是大紅袍二代(母樹經過無性繁殖出的純種大紅袍),也是一泡難求的。大家在購買的時候,要多注意茶葉的描述,和實際的口感。



一或2015年至今,走訪22個茶葉原產地,32次深度尋茶,翻越200多座茶山,拜訪687家茶農,嚴選健康、高品質好茶。歡迎關注此頭條號

微博:一或談


一或


大紅袍沖泡標準流程包含洗、置、衝、出幾個流程

1、置茶,投茶入蓋碗,

2、洗茶,水開後衝入,快速倒掉,

3、沖泡,重新開始沖水,

4、出湯,按照不同泡數的時間出湯,

茶器:蓋碗

投茶量:沖泡壺具容積的1/2左右;

水溫:95攝氏度

水質:礦泉水為佳

浸出時間:1~3泡20-30秒,後續每多一泡,都10——20秒


老文喝茶


大紅袍是很受歡迎的一種烏龍茶系列,都說烏龍茶一年四季都適宜飲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茶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片沃土,其中蘊含的天道自然,休養生息的命理之道和藝術氣息,是對生命的尊重和闡釋

現在介紹一下中華茶道之大紅袍怎麼泡,烏龍茶怎麼泡:

1,洗杯:喝茶需用壺杯,第一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清水清洗乾淨泡茶所用的飄逸杯和喝茶杯,去除杯子內外的汙垢,保證飲用環境的健康

2,溫杯:高溫具有殺菌作用,這裡我們倒入一定溫度的溫水溫杯,持續一分鐘左右,算是為杯子洗澡

3,置茶:取出大紅袍茶葉,往飄逸杯的內杯中放入一定數量的大紅袍茶葉

4,洗茶:新茶葉都帶有一定雜質和汙垢,洗茶的步驟主要是去除茶葉原生自帶的雜質和汙垢,去除茶葉的溼氣,喚醒茶葉的味道

倒入燒開的水至飄逸杯的內杯,只後按下飄逸杯頂部的出水按鈕,內杯的水會自動漏往外杯,小心取出內杯放置再將外杯洗茶出來的水倒掉即可。一切完畢將內杯再安置回去

5,泡茶:使用高衝的方法,將100度的水倒入飄逸杯內杯,讓茶葉翻滾。如果飄逸杯比較小,這一步可以不做的那麼細緻。倒入後讓其自己浸泡即可

泡茶時間5-10秒左右即可

飲茶:按下飄逸杯頂部的出水按鈕,沖泡的大紅袍茶水就出壺了,你可以通過飄逸杯的出水口將茶水倒入自己的茶杯中飲用

大紅袍飄香四溢的,建議慢慢品嚐。

注意事項:水最好選擇純淨水,受水質影響口味的因素最小 水必須是剛燒開的,100度的沸水,這樣才能激發茶性,茶的香氣才能更好顯露


城北的魚


我自己有一套分享給各位茶友的泡法。(當然也有人可以不認可,我只是自己做茶喝茶總結出來的方式而已。)首先:巖茶8g,蓋碗110ml-130ml之間。100℃沸水,首泡高衝,颳去表層泡沫,此動作需多練習,儘量快,因為頭泡一般是洗茶。之後三泡茶我們採取延蓋碗邊緣轉圈沖泡,還是儘量快出湯,因為前三泡茶內質物夠多,儘量快的出湯可以讓口感不至於太濃,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後面的耐泡度。至此往後每泡茶大約坐杯5到10秒左右,越往後越可以坐杯久一些。因為到後面內質物會越來越少,坐杯時間長些可以讓內質物析出的多一些。茶湯的濃淡不會相差很大。純手打,謝謝各位茶友支持。如果你覺得有用可以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