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降價30%賣房!“1人1套房”時代或來臨,被大佬說中了


試點!降價30%賣房!“1人1套房”時代或來臨,被大佬說中了

對剛需族來說,能有一套自己住的房子,不管房屋大小,小區老舊,不管是在繁華的大都市,還是偏遠的三四線城市,只要有個落腳之地就滿足了。

然而,這些年的樓市,卻讓剛需感到可望而不可及。

數據顯示,20年前,全國平均商品房價不到2000元,2018年底,達到了8585元/平方米,加入“兩萬元均價”的城市越來越多,就連那些不知名的偏遠縣城和地市,房價破萬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隨之而來的,是房貸、首付、月供水漲船高,不管是在城市裡買套小兩居,還是返鄉置業買套婚房,難度已經和前幾年不可同日而語。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各個城市搶人力度越來越大,各類租賃房、人才房、保障房體系已經逐步建立起來,剛需安家的夢想正在實現。

比如,溫州近日正式啟動試點,降價30%賣房。

首批人才住房房源已籌集到1700多套,共計約18萬平方米,於3月15日啟動申領。

在去年12月份,溫州發佈《溫州市人才住房租售並舉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提到“符合條件的優秀本科生買房打7折,租房3折”等優惠政策。

這一覆蓋面廣泛的人才住房新政,一經發布便引發熱議,原因很簡單,以前的人才購房政策,大部分都是以每年給出一定的現金補貼,涵蓋面也比較窄,多以研究生、博士等高學歷人才為主,而溫州的政策,是直接覆蓋所有本科畢業生,買房直接給出7折的優惠,力度非常大。

據悉,此次首批全市配售房源共推出1700套左右,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其中,市本級共300套,面積3.65萬平方米,74套為安置存量房,地理位置均位於溫州市中心區域,226套為商品房配建項目的預售房,分佈在市區各核心版塊。

也就是說,只要你符合條件,按提示填報單位信息、申請人信息,提交相關材料即可完成申請。隨後,由人才主管部門、住建部門按權屬開展聯審,對通過人才資格審核的人才名單進行公示,最終制定份額分配方案、搖取順序號,再根據順序號依次選房、簽訂購房合同。

要知道,目前溫州市區房價高達2萬,直接降價30%買房,意味著每平米僅需1.4萬元,就可以在中心城區安家置業。

筆者認為,從這個政策嘗試來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跟進。

一方面,保障房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從試點到普及是大勢所趨。

在2019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部長王蒙徽就表示,下一步,我國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加快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特別是新市民住房問題。

注意兩個關鍵詞:中低收入居民、新市民。

目前絕大部分剛需都屬於這個群體,收入不高的工薪族佔絕大部分,剛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也沒有多少積蓄,高房價無疑是他們落戶城市的一大“攔路虎”。

數據顯示,我國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群眾解決了住房困難,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以合肥為例,市9家國有租賃企業已籌集併入市約1.5萬套房源,還將擬開工新建8000餘套租賃住房,範圍覆蓋該市多個區域。

以深圳為例,已經實現了住房供給中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比例的大逆轉,商品房佔四成,而保障性住房將佔六成;後者又分為租賃住房、安居住房、人才住房三大類別,被市場稱為“二次房改”。

因此,不管是高層還是各個城市,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類似低價房源出現。

另一方面,意味著“1人1套房”的時代或將來臨。

1人1套房,其實對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來說,已經不成問題了。

根據中泰宏觀的報告,過去3年內,每年我國新建商品房面積,足夠4000萬人居住。而每年城鎮人口的增加幅度,僅僅只有2000萬人。

這樣算來,3年蓋了1.2億套房子,真正的居住需求可能只有6000萬人。更何況,按4口之家一套房子,6000萬進城人口中,只需要1500萬套房子就夠。

按照這樣的趨勢,未來5年可能會增加2億套閒置房,房地產“供過於求”的現象必然會加劇。

只不過,大家不光想在老家有房,還想在工作、打拼、學習、生活的城市裡也有房,這就需要更多的城市擴大供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居者有其屋”。

一些見識卓遠的企業家,也早早做出了行動。

董明珠就說中了“1人1套房”這個趨勢,她在接受楊瀾採訪時表示:“其實現在年輕人他要結婚,要生孩子嘛,你說他本來就想搞個科研,但是找了個對象愁死了,房子也沒有,他的精力首先就拿掉了一半,他不可能用心去做科研。一人一套房,我逐步做到每個工人都有一人一套房。尤其是住房問題,這不只是基本的民生,更是在社會上的一種尊嚴”。

在去年,華為子公司綠苑實業以底價84490萬元摘得松山湖約12萬平方米的商住用地。該地將用作松山湖園區重點及高端企業人才房,精裝修售價不高於10050元每平,且只能在園區內流轉。資料顯示,東莞松山湖周邊房價每平方米約2.6萬元。

也就是說,這個剛剛推出的人才配套房,對比周邊房價,降幅達到了61%,任正非早已用行動來回應員工的住房問題。

對房地產市場來說,商品房體系已經發展多年,也到了逐步完善保障房供應的時間了,如同新加坡那樣,“居者有其屋,居者不一定有產權”,限定銷售對象、限售價格、套型面積和轉讓條件,輔以市場化運作,使廣大剛需能夠在城市裡安居樂業,才是樓市發展的健康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