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打不垮、壓不倒?

最近幾年,華為面對了極大的壓力,某些國家通過各種力量打擊華為,壓制華為的發展,一度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政客們也緊跟其後,要用安全等藉口,把華為排除在5G建設者之外,讓華為面對了極大的困難。如果要是一個一般企業,在這種壓力下,早就垮掉了,但是華為不但堅持下來,而且在逆勢增長。

到了2020年初,世界各國開始全面的5G建設,這時歐洲大國都紛紛表示5G建設會採用華為設備。道理非常簡單,5G建設沒有大規模開始時,一些國家跟著某國叫的都是政客,他們才不會管經濟,管成本,管對消費者是否有利,也不會管運營商死活,跟著莫須有說華為安全問題,但是到了2020年,5G規模建設真的要開始了,執政黨就得面臨實際情況,也會面對了電信運營商強大的壓力,如果不用華為的設備,建設時間可能會延長一至兩年,這一年的損失就不是幾十億歐元可以打得住的,建設成本還會增長30%,甚至更多,現在歐洲各國都面臨了資金壓力,一個5G建設增加百億歐元的開支,這錢幹不什麼不好,還有一堆人住在馬路上沒人管呢?

5G降低建設成本,提高建設速度,可能沒有華為就是不行。大家可能會問,華為到底牛在什麼地方?怎麼沒有華為就不行了,我把我掌握的情況和大家做一個分享,說說華為5G系統為什麼世界最強?

華為為什麼打不垮、壓不倒?

先說說一個5G設備強弱的衡量標準。要評價一個5G設備是不是強,有這麼幾個觀察點:1、5G的性能。一個基站能支持多少容量,單個用戶流量達到速率。2、設備的簡單化,設備要體積小、重量輕,可以方便進行部署。3、功耗低,在部署之後運營成本低,也不需要花更多的人力去維護,電費花的錢也少。4、兼容性,對上一代產品的兼容和協同,前面部署的設備也不能浪費了。

滿足了以上指標的5G系統設備,就是好的5G系統設備,滿足不了這些要求,你再吹牛也沒用,這都是硬的。華為的5G設備的強大,就是它的綜合能力,是別的企業很難比得上。

1、華為5G系統無與倫比的強大性能

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要採用你的5G設備,性能強大是第一位的,性能強大這是由多個方面的來整合起來,才能形成性能。

華為為什麼打不垮、壓不倒?

要做到讓性能強大,首先就需要在算法上找到突破口,算法要是最強的。華為5G系列算法包含大量創新。通過這個算法讓覆蓋更好,Massive MIMO立體波束賦形,超級波束相對業界寬波束可提升7-8dB,覆蓋半徑擴大60%。我們用最簡單的表述,通過算法,同樣是波束,但是華為的波束提升7-8dB的信號強度,覆蓋半徑也擴大60%。這對用戶的感受就是,在別人接收不到信號時,我能接受到信號,別人的信號強度不夠時,我的信號強度很好。對運營商而言,這就是降低成本,用戶的體驗大幅度提升。

華為為什麼打不垮、壓不倒?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天線輪選實時動態波束賦形,可提升用戶體驗30%;為保障時延和速率敏感型業務的體驗,如VR,華為改進效用函數,以前空口資源基於比特流調度,以速率保障為優先,改進為速率+時延的綜合最優,VR用戶速率平均可提升60%,時延下降40%。對於時延和速率,以前大家的系統都是在保障速率的,但是事實上很多業務,時延更為重要,需要保障時延。華為通過函數的改進,就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進行綜合考慮,就是需要保障速率,以速率優先,需要保障時延,就以時延優先。這些說起來簡單,但是需要強大的智能能力來處理。

對64T形成的數千個波束數據,通過專用算法處理,形成精準的波束賦形,最小化用戶間的干擾,實現小區吞吐量5.5Gbps,高於業界一倍。華為的強大,不僅是軟件或是硬件,是全產業鏈的綜合能力,要讓系統形成高容量,現在一個基站不再是均勻地覆蓋無線電波,是需要形成很多波束,對這些波束進行管理,這就需要強大的計算系統和高效率的算法,還在避免相互干擾,華為是用自研的芯片來進行專門化的處理,從而達到小區吞吐量5.5Gbps,水平也大大超越了對手。

性能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儘可能增大頻譜的利用率,尤其是現在已有的頻譜。

華為CloudAIR解決方案支持4G/5G之間的頻譜的動態共享,使5G FDD NR動態共享輕鬆實現,大幅縮短5G商用TTM。

5G終端天然支持4收,在單頻段同等頻譜帶寬下,5G用戶速率是LTE用戶的2倍以上,隨著TypeII碼本、大帶寬、nTnR多通道升級等更多技術的應用,5G用戶體驗可進一步提升。

同樣的頻段,因為用了5G速率就提升了2倍,再通過編碼和多通道再大的提升能力。說是資源還是那麼多,但是能力提升了。這和蓋樓房有點道理相通,同樣一塊地,蓋個四合院,住不了幾個人,但是蓋上一座高樓,就可以住更多的人,華為就是掌握了那個蓋樓技術的公司。

2、更簡潔、更小體積、更方便部署

華為的5G基站針對不同的部署場景,有不同的基站解決方案,宏站功率強,容量大,快速實現5G網絡廣覆蓋,而小型化的杆站有針對城市深度覆蓋場景,對於複雜的場景,在部署上就有很多優勢。

華為為什麼打不垮、壓不倒?

很多運營商只有一根抱杆,上面已經裝著2/3/4G的天線,要添加一個新的5G Massive MIMO AAU 模塊相對困難,為應對這種場景,華為提供創新的A+P一體化解決方案,把Sub3G無源天線和Massive MIMO融合到一起。華為在無線和天線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因此有能力提供集成度最高的Sub6G一體化解決方案。這意味了華為的基站是和天線融合為一體,實現了非常高的集成度。

華為為什麼打不垮、壓不倒?

在瑞士,Sunrise 90%以上站點的為單抱杆,通過A+P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部署,站點獲取時間縮短90%(9個月->4周)成本每個站節省1.4萬美元,9個月實現384個城市和農村站點的快速覆蓋。省錢又加速,這就是電信運營商的要求。

在中國上海,因為城市高樓的原因,5G設備普遍掛得較低,這就損失了5G的性能,基站最好是要掛得越高越好。華為用A+P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5G和4G天線在最高的C位共享,實現5G/4G同覆蓋(5G覆蓋增加20-30%)。這些能力電信運營商一看就明白,就是省錢,省時間。

3、通過各種能力實現低功耗,減少運營成本

功耗是今天5G存在的最複雜的大問題,也是電信運營商承擔最大的成本,降低功耗,減少功耗是5G設備必須解決的,理論上,5G的速率、容量都有較大的提升,功耗增加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在理論上速度增加了,也還是需要找到降低功耗的辦法。

華為5G AAU踐行綠色省電,與友商相比功耗降低20%以上。智能化是降低功耗的重要切入點,在同樣速度,功耗必然提高的前提下,對於基站進行智能化管理,要接入用戶量較少的情況下,實現智能管理,讓一部分功能處於待機狀態,大大降低功耗,這為電信運營商節約運營成本提供了很大可能。

華為為什麼打不垮、壓不倒?

華為的技術實力強大,不是宣傳出來,而是通過實在商業部署考驗出來的。華為5G RAN全場景解決方案,,幫助運營解決5G建網面臨的站點、頻譜、體驗等方面面臨的挑戰,助力運營商加速5G網絡規模部署。解決了一個個看起來解決不了的問題。

疫情之後,中國將迎來新基建的高潮,而新基建的核心就是5G,相信華為會用它的能力成為新基建的核心推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