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遗失的东南十八乡

陈城村碑文简介

寻回遗失的东南十八乡

三山梦松丁公世德碑记

寻回遗失的东南十八乡

东门屿一一一

天下奇石东山风动石

寻回遗失的东南十八乡

我有幸出生在这山清水秀,蓝天碧海,四季常青,气候温和的东南十八乡。感谢上苍馈赠给这胜似蓬莱形如蝴蝶的海岛(东山岛),感谢先人择居选址于此。

东南乡:现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陈城村,她座落于东山岛的东南端,南邻平海澳(今宫前村),东北与全国文明村(沃角村)相望,北面与湖塘、港口两个村隔里相望,西面与山东村一水相连。陈城村现有五个从古时一直保持村名的自然村:北山,顶城,前黄,陈城,陈城圩5个自然村。那乘余的13个自然村却与老上辈人一直口传遗留下来的有关东南乡十八村存在的却一纸空白,难道这是茶余饭后、信口开河的故事而以吗?我认定无风不起浪这个理。

“无巧不成书,天无绝人之路”,2006年,陈城圩在改建环村路过程中,挖掘出一块石碑一一《三山梦松丁公世德碑记》。碑文除颂丁梦松功德外,还注明东南乡十八村的具体村名和有关商客及临省、县的商客捐款的芳名。从碑文里面己证实十八村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但在现有地名志里却难寻回一丝一缕的痕迹?从历史角度分析:东山县历经多次变更管辖,有可能造成文献遗失。“历史上东山县先后属于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绥安县,泉州,龙溪县、漳洲怀恩县、漳浦县,诏安县管辖。明洪武二十年(1387),设铜山守御千户所,清朝雍正十三年(1755)属诏安县五都。1916年释置东山县属汀漳道治所铜山城。”

碑文的出土击破了传说故事里有关陈城圩自然村是现陈城村开基而成的传说。也击破了在玄学上有关陈城圩自然村所属化形的风水雅称(水鬼抱香炉)的传说。因在村腹中间挖有一口水池,其用意是陈城村认定先人开基了陈城圩,怕后者居上,产生客压主。如果我们静心推断,其说完全不符合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伦理文化,哪有父母怕子孙后代繁荣昌盛之理。且从高处鸟瞰陈城圩,南面有一条由南至北的冲积砂堤约一公里长,在村西面靠北端有三堆冲积砂丘错落分二边于砂堤。从南观望,更象一枝贴地梅花(其实在玄学上就属一一梅花),偶意于逢土开基,枝萱茂盛;而村腹部的水池,在风水学中的作用属驻财库。因陈城圩的形成就是由集市场,商户定居而成的村庄。(圩一一集市,商贸市场)

历史永远不允许人为地改变真实存在的历史依据。《三山梦松丁公世德碑记》的出土,它不仅记述东南乡十八村(金碑,大石内,梅枞,苦苓,大巴洋,山兜,下山兜,顶城,山顶,桃园,井尾,后曾,郭厝,赤厝下,前黄,北山,陈城,陈城圩),也记录了陈城圩于清朝乾隆乙西年间(1765年),由商户定居而成。同时也记录了“三山”(今福建省福洲市)丁梦松,于乾隆执政期间,任五都盐政司,从事管理诏东海盐生产,调集贡运朝庭,和组织贤达富商捐资赠物,筹建贸易商阜,为民造福,繁荣经济的善举。也为我们寻回被遗忘的村落一一东南十八乡,提供了历史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