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影響最深的一本書是什麼?

最帥劉老師


迄今為止,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人間失格》。雖然這本書從頭喪到尾,主角葉藏更是讓人看了想抽他兩巴掌,但卻引發了我一系列的思索。

首先,弱者是否值得同情。有句話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對於弱者,我覺得是否同情真的得看他為什麼成為了弱者。像書中的葉藏,一個自甘墮落的人我覺得真沒必要同情。

其次,人要自信,不能自卑。葉藏的墮落之路告訴我們,向我們展示了自卑對一個人的危害。一個人如果自卑到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那大概這輩子也就體會不到幸福了。

然後,避免情緒的重大欺負。這個源於對人間失格中一句話的思考:若能避開猛烈的歡樂,自然也不會有很大的悲傷來訪。情緒欺負過大對健康有害,尤其是晚上,容易失眠,這點曾深受其害。

最後,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人活一輩子,走的是自己的路。別人說什麼,別人做什麼與我們而言真的沒必要太過在意、太過糾結,沒有必要刻意的去討好別人。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眼觀,指不定哪天就會成為葉藏二號。


周讀一本書


彷彿就在昨天,時間悄然逝去,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在心裡,因為一個人,因為一本書,讓我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概是11年的3月份,當時沒有微信,只有qq,不知道什麼情況,突然看到一個帖子,大概是這樣的內容『想找個愛好文學的徒弟,想把我會的東西教給她,我的時間不多,希望能將好的東西一直傳遞下去』,當時沒有多想,我就聯繫,他答應收我做徒弟。他不是學文學的,貌似學電器工程的,『具體不清楚了』,但是他喜歡文學,他和我差不多大,當時我們偶爾打電話,也會偶爾發短信,但是聊的不多,有一次計算機課,老師課上完了,讓我們自由活動,當時的我比較皮,計算機課經常更新章節,那一天我沒更新,我想闖一闖,參加比賽,後面把這消息告訴師父,他和支持,當時和他商量幫忙選題,他就說你就用我的網名當題目,就這樣我就參賽了。

認識期間,他介紹我看的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影響了我的一生,至今為止,幾乎每年都會拿出來看。

當時師父說:他19歲看的。他說:你比我早看,你一定會很優秀的。

〖人性的弱點〗,真的是改變我人生的書,一個人,一本書,成為了我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作者簡介:吳一倩,95後,筆名冷漠,11、12年中國少年作家杯全國徵文大賽佳作獎獲得者。《漠漠夜唱》《你說我寫》《漠漠訪談錄》《倩聽你說》創始人。多重角色的自己,(娃娃臉,娃娃音),號稱“永遠十六歲”,享有“小公主”、“小寶貝”等美譽。如果有緣,期待和優秀的你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作家冷漠


我讀的最早的一本書也是次數最多的一本書是放在爸爸抽屜裡面的,好厚,那個時候我還很小好像才讀小學二三年級,但這幾個字我還是認識,名字好像叫做《人生路彎彎》。


因為很厚,所以時不時的看一下。以前對於人生世界理想都不怎麼理解,後來看的次數多了,年紀也慢慢的增長,慢慢的也理解了。是的人生路彎彎,路在人的腳下,路是人走出來的。生活中的鮮花是屬於強者的。


很受影響的一句話,人生多磨難,是跌倒還是奮起。


一呈一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部書是《水滸傳》。

我是剛剛上初中時看過這部書的。雖然不完全懂得作者的寫作意圖,但完完全全被其中曲折的故事情節所吸引,也對文中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記得我當時還不懂得什麼叫悲劇,但常常為梁山泊英雄的悲劇命運而扼腕嘆息,甚至默默流淚;我覺得以他們的智慧英勇,不應該有那樣悲慘的結局。可以說,這部小說完全激發了我對傳統文學的興趣。我後來讀的是理科,但工作三十年了,對少年時的文學夢還念念不忘。


雲峰詩詞



劉聲90883005



藍天無垠666


在讀書時期,在剛畢業參加工作的那段時期,我的生活軌跡基本是三個點:家,學校,書店;單位,書店,家。可見書在我生活中佔的比重之大,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有較長一段時期都是以書為伴,以書消磨,大部分思想更是受到了所讀之書的影響。但在每個人生階段,所受的影響卻都不同。



讀小學時,除了課文,還不懂看什麼書,受影響最深的應是一篇關於童第周的課文,具體是什麼已不記得,但一直記得這樣一句至今仍能影響我的話:“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做到。”

讀中學時,卻迷上了武俠小說,主要是金庸、古龍、梁羽生的作品,所受的影響是,在思想中形成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江湖,在這江湖中,我曾幻想自己是一個表面為文弱書生其實是位深藏不露的絕世高手。這種武俠思想曾伴隨我渡過了整個中學階段,至今仍有所遺留。



至於以後的讀書階段,看得較多的卻是各種各樣的文學名著,主要是世界名著居多,然而看這類書大多也是裝腔居多,因覺得看這種書才顯得自己有思想,有深度,有水平,其實沒幾本真看得懂。那段情竇初開的年齡,也看過幾本瓊瑤的小說和三毛的書,看後中的“毒”是,整天幻想自己的生活中會突然冒出一位美麗的姑娘,然後跟她發生一段不期而遇的浪漫的愛情;也夢想著能像三毛一樣流浪遠方,尋找屬於自己的故鄉……



在那樣的年齡階段,思想就如容器,看什麼裝什麼,裝什麼就想成為什麼,很易變,很多變,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因看的書沒有系統性,也沒有想成為什麼人的目標性,亂七八糟,隨意性極大,所得的結果是,思想渾渾噩噩,做人稀裡糊塗,就這樣虛度了那段本應是“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黃金年齡。

到畢業工作後,因生存的壓力,我忽然像開了竅,不再亂七八糟的閱讀,而是有所選擇了。這個時期,因有了青春的苦悶和迷茫,有了所謂前途的嚮往和追求,所以這階段主要選擇那些偉人傳記和較勵志的書,如《林肯傳》、《米開朗基羅傳》、《卡耐基傳》之類;文學方面主要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賈平凹的散文等。但這階段,我較系統閱讀的卻是魯迅的書,如《野草》、《朝花夕拾》、《阿Q正傳》,魯迅的所有小說,所有雜文,包括《兩地書》等,可以這樣說,我中魯迅的“毒”最深,至今仍是“餘毒”難盡。



但綜合起來看,對自己人生影響最深的,很難用某一本書來涵蓋。人的思想是複雜而多變的,人生也充滿了變數,在這清濁難分,善惡難辨,亂象紛呈的世界,人若沒有自己所堅守的信仰,很難抵擋來自外界的各種誘惑、腐蝕和汙染。我覺得,對我影響最大的應是這一本用自己的經歷、閱歷、苦難的磨礪、慘痛的教訓和記憶等眾多元素書寫彙集的人生之書,而這本書,現在還沒寫完……


白乙笑談


梁實秋的《雅舍小品》系列,第一次讀到是在大學的圖書館,第一本看的是《雅舍談吃》,當時是無聊中被“吃”這個字吸引,權當消遣只用。哪知一讀便一發不可收拾。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說:“讀大學的時候從安徽老家來到北京,一下子就被梁實秋的《雅舍談吃》給迷住了。美食在作家的筆下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它更是一種文化底蘊的代表。後來參加工作,拿著菲薄的工資,我專門去把《雅舍談吃》裡寫到現在能找到的美食嚐了個遍。”

他所有的書我都看過,大學裡就看過很多遍,後來工作後又買了一整套,閒時翻翻。對我的寫作以及為人影響很大。梁實秋的作品文字都很雅緻,那種雅緻是發自骨子裡的,是民國“先生”的氣質,而不是造作的。是每天早起去菜市場為自己買一藍小菜,做一份吃食的用心,這種生活態度,不是坐在咖啡館裡擺拍擺拍照片做出來的,是滲入骨髓的處事方式。

梁實秋的文字質樸、幽默、有趣,常旁徵博引,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會心一笑中品味社會百態。很普通的字詞,在他的筆下組成句子就有了不一樣的韻味,每一句都值得細細咂摸,乾淨利落中而又餘韻無窮。

“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裡安放一條舌,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

韓寒說:“我寫短文的模範是梁實秋的文章,梁實秋很幽默,他影響了我很多。”

冰心談梁實秋:“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讀梁實秋的文章,就像看一朵花綻放,美而悠遠,雅而含蓄。


有猷書屋


記得最初讀《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是在上初中(90年代)時,大哥有一天帶回來幾本書,那時候,在西南農村山區,能看到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之前,只看過《水滸傳》全集。看到書,就如同看到精神食糧,偷偷拿走一本,在烤煙、放牛過程中,如痴如醉地看,被裡面的人物奮鬥故事和命運所吸引,後來跟大哥說,寄借又了其他幾本書,一起看完了。

實話說,能走到今天,這本書有很大的功勞,我想,在中國,估計還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受這本書的影響,而改變了命運。看完這本書後,才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命運,跟孫少安、孫少平何其相似啊,只是,他們身處陝西黃土高原,我們身處西南大山,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是必須讀書、考大學,走出去,走出這座大山。


老家跟前是一條小河,房子對面、後面是兩座大山(下圖),當初最簡單地想法,是考上高中,到縣城去上學(我們班60個人,第一年,考上高中的只有3個),受這本書的激勵,奮發圖強、努力學習,順利考上了高中,走過了三個人通過的獨木橋,很多人沒有考上的,就出去打工了,還有極少數復讀,後來命運如何,不得而知。

16年前的老家




現在的老家

上高中時,兄弟多,三兄弟都在縣城上學,每次,一人5角的菜票,只給打一碗清湯水,上面飄著幾片菜葉子和一點點油,要吃肉,只有逢年過節,回家才能吃上,那種情景,和孫少平上高中的情景何等的相似啊。

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都走出了那座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跟這本書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去年,再繼續拿起這本書,繼續讀,感覺又不一樣,如果以前這本書成了我前進的精神動力的話,現在年近40,20年後,再讀,則更多的是對人生、命運的思考,生活體驗的感想,人生經歷了很多後,再來看這本書、再來讀這本書,依然收穫很多,只是,心境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了。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每一個人去看的好書,只是,農村的孩子,也許,對這本書有更加刻骨銘心地體會,有時候,甚至要讀到讓你流淚,因為,路遙雖然寫的是孫少安、孫少平等兄弟故事,何其又不是寫跟他們相似經歷的一些人的故事呢?

這幾年在放王雷、袁弘、佟麗婭演的《平凡的世界》電視劇,也很好看,電視和書的感覺有點不一樣,電視有視覺衝擊力、有動感,尤其是聽到王雷唱的那首《神仙擋不住人想人》歌曲時,有一種落淚感覺,百聽不厭。



感謝路遙先生,給我們一本這麼好的書,有了它,讓我們的世界、生活變的更加多彩,讓我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非《活著》莫屬

我為什麼活著?我的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曾經這些問題困惑著我,直到看到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餘華先生說人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的。再沒有人能說的更好了。

《活著》,一本根本停不下來的小說,一口氣讀完。一個叫福貴的男人青年繼承了父親的紈絝,100多畝地因賭博輸光,氣死了父親。妻子離去,浪子回頭重新生活,卻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僥倖歸來,母親已經病逝,女兒發了一場高燒後變成了啞巴,妻子得了軟骨病,兒子也被抽血致死。後來好不容易為女兒討了親事,死於產後大出血,同一家醫院。沒過多久他的妻子也離去了,剩下他和偏頭女婿一起養著孫子苦根,女婿又在工作時被水泥板砸死,孫子苦根又因飢餓貧窮吃多了豆子,撐死了。

回顧福貴的這一生,他的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經歷的身邊的人失而復得和最終一個個離他而去,當最終他世界上的親人一個不剩的時候,他也變成了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他的生活再也不會有親人逝去的苦難了。一個人經歷活著的種種磨難之後,他還能樂觀的活下去,那麼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

餘華說: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讀完《活著》心中沉甸甸的,一種莫名的壓抑感湧上心頭,心中為福貴的經歷所同情,但是真正讀完之後心情反而變得平靜,也許這是作者想通過文字所表達的吧。


這本書我還會反覆讀下去,當你傷心難過的時候,也許看完你就不會矯情了吧。

以前我曾試圖去尋求活著的意義,後來我又覺得活著的意義就是去尋找意義的這一過程。現在啊我可能會想著人生的意義只是以自己的意志走過這一生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