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學生,怎麼樣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才不算虛度?

託皮影視


現在是大三學生的我,在經歷了前兩年的學習生活之後,感覺這樣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真的是超級棒。

上大學之前的我,學習成績真是很普通,初中之後就在也沒考過班級前十,自律能力也可想而知。

但是到了大學,一切都改變了。大一軍訓之後,習慣了軍訓時候每天早起,十月一之後便每天5點多就起床了,寢室室友還在睡覺,在寢室什麼都幹不了,於是我開始習慣了每天早上寢室六點開門就出門,那時候食堂阿姨也沒有準備好。索性就去跑步(我很喜歡運動,但是初高中的自己太懶惰了),運動之後去吃早餐,7點左右就已經在教室準備上課了。

同樣一個地點,10月份和12月份的清晨。

不到半個月,學校舉辦了百團大戰(全校社團招募活動),我報名參加了英語社團,每天5.30起床,6點左右出門,在操場運動到6.30,開始晨讀,晨讀結束一起去吃早餐。自此晨間生活變得更豐富且有意義。

也許是因為軍訓時期太辛苦了,讓我對學習的熱情增加了很多,於是每天上完課就會去圖書館學習。這個對於很多同學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做到的,畢竟大學的圖書館是一個學校的象徵,環境內容都會非常優秀。大學的功課不是很多,每天下午我會讓自己放鬆,在一排排書架中拿起一本書,上面有溫暖的陽光,那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

也許是我花的時間比較多,在期末的時候拿了專業第一名。 也順利拿到了我的第一份獎學金。

這樣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有幾點是我一直堅持的。

·非必要不要回寢室

在大一的時候如果沒有必要,白天是不回寢室的,除了寢室和食堂,大學的其他地方都是學習的場所。

每天清晨出發的時候將一天需要的書都放在書包裡,起初強迫自己,而後會越來越習慣這樣的生活。實踐檢驗出,當打開了第一次回寢的機會,就會繼續不斷的找到機會,一天的時間就是這樣荒廢的。沒有功課的時間就去圖書館看看,感受考研學生的狀態,有利於自己對現如今學習的態度,感到疲憊就去看看書,把圖書館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寢室。‘’

·重拾興趣愛好

大學就是有這樣這一種魔力,能夠完美的融合所有的文化,風格。大學將用來追劇的時間重拾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也是充實大學生活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受到之前沒有機會感受到的快樂,另一方面,大學的社團活動與青年時代報的興趣班不同,這種環境交到的朋友也許是你大學最快樂的交流方式。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學,與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比一個人努力輕鬆得多。當然,如果沒有,千萬不要為了合群,強迫自己習慣明知不合適的生活。

起初在大一剛開學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一個人出門,一個人上課,一個人去圖書館,不要覺得這種生活是孤獨,當心中有了信念,根本時間感受孤獨。所以,如果你還沒有找到那樣一位朋友,那就讓自己一個人。

·短期與長期目標

制定短期與長期目標,穩步前進,短期的目標讓你每天的學習都有明確的目標,長期說實話是為了做夢,當覺得沒有力氣,就放任自己做做夢,很快滿血復活。

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回顧四年,得到的是學識與成長。

Efforts to create the strength, discipline determines altitude.

努力造就實力,自律決定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