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浮夸的起源初探


数字浮夸的起源初探

中国语言文字起源于占卜用的甲骨文,字意的不精密,有多种解释是占卜任务正常的要求.这种不精密语言的优点是适合描写”诗境”.张中行先生认为诗境就是处于实境和梦境中间状态,所以中文出现了最好的诗词.

但是人不能长期在”诗境”.在生活.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字意的不精密更多的趋向于浮夸而不是内省.我们处于世界中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天朝应有尽有”等等形成了集体的意识或者对于自己局限的集体无意识.

至于要求精确的数字,仍然受到浮夸风的影响.例如常见的”万岁”口号,难道呼者和被呼者不知道”万岁”的实现难度吗?千岁和百岁不是更加合乎实际吗?集体的无意识吧。

历史学大家黄仁宇

主要问题是明清的体制是中央集权,皇帝直接向全民抽税,省级州县级的地方官吏全由中枢委派,这种体制最怕中层的力量凝固。不仅地方上的贵族建立不付税的庄园不能容许,即是大地主拥有土地至1万亩以上,再不分家析产,也认为可能威胁到朝廷的安全,官僚们必千方百计地将它们拆散。

黄仁宇痛斥这种现象为“不负责任信口开河”也就是习以为常集体无意识的浮夸。这说明“亩产十万斤”“超英赶美”等等豪言壮语是源远流长的。

已经有人推导出”万岁”语言出现的时间,不过万岁常常使用于帝王将相,历史上记载比较多,文献检索起来比较方便.

日常官方文书中数字浮夸现象起源确认则比较困难,至少需要同时确认真实数据和官方数据.这难度已经增加一个数量级.加上”文以载道””为尊者讳”的传统.使得难度更大.

记载了一个数字浮夸的历史并且有夸大的比例以一当十:

太祖(曹操)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以前,写斩杀敌兵的奏章,惯例以一当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敌兵首级的数量时,则按实数上报。太祖皇帝询问原因,国渊回答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夸太战绩,向百姓显示实力。而河间在境内,田银等人是朝廷的叛逆,战胜他们虽然有功,但若虚报战绩,我会感到羞耻。”太祖皇帝听后很高兴,于是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这里,我们知道数字浮夸开始的时间,至少在三国以前.浮夸的比例是以一当十.曹操在事业上升期间,能够鼓励下级实事求是,也不是浪得虚名.

现在只能把数字浮夸的时间上推到三国以前,还有更精确年代更久的推导吗?希望引起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