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合就餐,這10條防護建議要記牢


公共場合就餐,這10條防護建議要記牢

上班後

在公共場所(如食堂、餐館等)進餐時,

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呢?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公共場合就餐,這10條防護建議要記牢


公共場合就餐,這10條防護建議要記牢

公共場合就餐,這10條防護建議要記牢


●在公共餐飲場所飲食時,人與人之間距離保持1米左右。同排的隔位相坐,對面的錯位相坐,避免面對面飲食。


●飲食前後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其他口罩。坐下飲食的最後一刻才脫口罩,飲食完成後立即佩戴口罩。


●咳嗽、打噴嚏、流鼻涕時,要用紙巾、手帕遮擋並洗手。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封閉式垃圾箱內。


●堅持在飲食前後、咳嗽或打噴嚏後,按照“七步法”嚴格洗手。


●在公共餐飲場所,建議使用肢體語言交流,避免在飲食見面時說話。


●採用分時進餐,延長就餐時間,避免扎堆就餐;倡導分餐進食,自覺使用公筷、公匙、公勺。


●避免進食未熟透的動物產品,慎重選用生冷海產品等高風險食品,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付款時建議減少現金支付,可使用手機、消費卡等支付方式。


●餐飲場所每日需要消毒,餐桌椅使用後需要消毒,餐具用品嚴格按規定消毒;對食品生產原料、設備、場所嚴格按照規定,加強清洗和消毒處理。


●在國家或地方政府明確規定監測體溫的地區或場所,每位飲食者需要積極配合,在公共餐飲場所進行體溫檢測。體溫不正常者進行隔離。


公共場合就餐,這10條防護建議要記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