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不留神就中招的護膚誤區丨你知道這些嗎?


稍不留神就中招的護膚誤區丨你知道這些嗎?

敲黑板啦

日常護膚過程中,其實有時候會常有一些道聽途說以及歪門邪道的言論~殊不知就是一些大坑誤區等著我們,今天說說幾個誤區或者就來個謠言粉碎機好啦~

清潔誤區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大S曾說過早上不用洗臉,對皮膚好,反正我身邊有人這麼做過。的確,人在生理學上是不用洗臉的,但是現在的生活狀態以及空氣汙染,還是建議洗臉的,但是不建議強力清潔。並且呢,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皮膚會分泌汗水,油脂和其他物質,床單和枕頭上的不潔物體(如蟎蟲和灰塵)也可能汙染面部。因此,早上清潔步驟至關重要。 否則很容易堵塞毛孔併產生黑頭和粉刺。
  • 現在大家在選擇潔面的時候基本都選擇氨基酸了,但大家為啥選擇氨基酸潔面?我相信很多人就是跟風,或者覺得是因為氨基酸沒有刺激性,對肌膚好對不對?實際上氨基酸表面活性劑並不是最溫和的表面活性劑,只是性質比較溫和,溫和不等於無刺激,不同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劑差異性非常大,效果和刺激性都不同。
    對於油皮實際上還是適合皂基,這種清潔力強的潔面。
  • 大多數化妝的集美們比較糾結:卸妝和潔面是不是要同時進行。其實對於淡妝(比如就是塗了防曬霜和隔離等),潔面卸妝二選一即可,無需用卸妝油清潔力強的;但是濃妝的話,需選用卸妝油,如果卸妝油的乳化效應好的話,清水洗淨即可,不好的話可以選擇溫和的潔面產品。從卸妝力從高到低的角度來看,卸妝油最強,其次是卸妝乳,最後是卸妝水或者洗面奶

化妝水誤區

  • 首先需要知道的保溼水,舒緩水、柔膚水都是執行化妝水的國家標準,只是品牌方造就的不同代名詞,其實都是一個東西。那這個化妝水到底是不是個雞肋的產品?我覺得這是個習慣問題,就是我們已經被教育的,把用水這件事融合在護膚的步驟。但是它的作用其實特別簡單,其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調節皮膚PH至弱酸狀態,並且可以充分溼潤角質層,但是大牌們宣傳的各種更牛的其他功效,對不起!僅僅是化妝水這個層面還做不到,因為他連深層補水保溼都作用的不明顯。
  • 在推薦使用方法,常常會選用化妝棉擦拭,說這樣可以有二次清潔的功能,其實這只是加速消耗的一種方式,並且這樣做對皮膚多少會有點傷害,會造成屏障受損;另外,不用大力拍水,覺得這樣可以加速吸收,那樣只是揮發,用手輕拍即可。還有一個說法,是從日本流行過來的新概念,要先乳後水。其實這其中的門道是因為配套的水含有酒精。如果乳液先行可以有效緩衝酒精所帶來的刺激。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概念、這種用法,是建立在特定廠商的產品組合上的。敏感肌不可以使用。

精華誤區

精華想必是是所以護膚產品中單價最貴的,在選擇精華時有太多說法了。先看看常見的幾種:

  • 原液,通常是以一種成分為主的精華液,它比一般的精華液濃度更高,效果則更加的單一。
  • 安瓶(Ampoule),英文原意為濃縮精華,它的特點在於不含防腐劑,完全無菌像是注射劑一樣的包裝,它的有效成分明顯比一般的精華液濃度更高,所以效果上一般會比其他的產品見效更快,功效更強。能讓肌膚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狀態。精華和安瓶的作用是一樣的,可以直達肌底,促進後續水乳的吸收。但安瓶是一種濃縮的精華液,營養成份高很多,功效維持的時間更長,可以迅速幫你解決肌膚煩惱,屬於急救類型。
  • 還有一種叫肌底液,也是前些年造出來的新概念。一般這類產品中,會含有酒精或是有利於剝脫角質的成分,會使人產生 “產品吸收很快” 的錯覺,因此被蓋上“有利於後續產品吸收“這樣的功效,但我個人認為肌底液是比較雞肋的產品。

乳液和麵霜的誤區

面霜比乳液更厚重,是油包水技術,其油脂多,所以保溼力度更強。面霜中的油脂,可以在肌膚表面形成一層屏障,阻止水分蒸發的同時,減少外界對皮膚造成的傷害;乳液相對清爽一點,油份少,是水包油的技術。面霜和乳液實質上屬於化妝品的同一個劑型,配方體系是相同的,差別只是在流動性上。乳液和麵霜,護膚原理上二者相同,選擇一款產品就可以,沒有必要疊加使用。對於極度乾燥的肌膚,可以將添加一些玻尿酸原液產品到乳液或者面霜中,提高保溼力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