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文&圖 鄭明曉


1

沙溪村玫瑰園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同學會開過許多次了,每次大家喝喝酒敘敘舊,匆匆去,匆匆回。今年的磐安同學會,與往次不同,把更多的時間安排在遊山玩水上,磐安素有“群山之源,山水之祖”之稱,可不能辜負這裡的山水。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星期六搭朱賢澤的車去磐安,路遇大暴雨,到磐安大盤山溫泉山莊,已是中午,早到的同學已在吃午餐了。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午飯後大家小睡一會,便到沙溪玫瑰園賞花去,玫瑰園與沙溪村隔溪相對,我們來時花稍稍開過了,玫瑰園裡,花最多的還是月季花,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玫瑰、月季、薔薇,分得那麼清,都叫玫瑰,英文、德文的玫瑰、月季、薔薇,就是同一個單詞。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玫瑰、月季、薔薇都屬薔薇科,它們是同宗,所以有人說,這裡都是月季花,為什麼還叫玫瑰園,山人現學現賣,費舌介紹一番。玫瑰與月季比,花可能還不如月季嬌美,但玫瑰花的香氣濃郁,月季則不如,但玫瑰花雖香,摘下後卻不宜插養,一小時後就枯萎,好花不常在。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杭州西湖在G20峰會後,種了不少的月季花,西湖邊、道路種了不少,杭州花圃、城市陽臺種得更多,月季盛開時,杭城如畫。我那時也搞不清月季與玫瑰,把月季當成玫瑰,現在雖然知道了些,但把月季與玫瑰混在一起,還是搞不清楚,不過沒關係,知道花美就行了,管它是月季還是玫瑰。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現在月季花雖稍開過些,但還有些開得鮮豔欲燃。同學們在花間流連,興來時留個影,或獨影,或合照。在花園裡走走,兜兜風,或坐下來敘敘舊,心情自然的好,花園的繡球花、曛衣草雖不多,卻開得正歡,花中蝴蝶紛紛,園中的白衣少女拉小提琴雕塑,彷彿拉著琴,陶醉花香中,我想如果在玫瑰花盛開時,來此聽上一曲小提琴獨奏就更好了。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2

靈江源森林公園


當晚盡興,酣歌深夜,自是不提。次日一早乘車到靈江源國家森林公園。進入景區,即看到一古村落,曰馬家坑村。村在溪谷中,沿山而築,村前有兩橋,本欲去,導遊說,回來還從此村過,我們沒入村,從村前山路上行,山路俯瞰古村,瓦屋鱗鱗,高低錯落於山下,村尾有一橋,隱然有桃源味。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沿溪行,遇一橋一亭,向上望,迷霧中能看到懸橋的影子,溪泉清澈,路上遇一古窯遺址,為浙中典型農家窯,浙江一帶山區,少田,多取紅壤燒磚。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再過一橋上行,忽見人聲喧譁,水聲更喧譁,嘩嘩的水聲隔著樹就能聽到,入溪灣處,閃出一瀑,瀑名神龜瀑,水勢浩大,水自高崖空濛而來,仰望四圍,山色濛濛,水氣氤氳,空氣中滿是潮溼又清新的味兒,瀑下是潭,瀑布注潭,湧起雪浪,轟然不絕,瀑左側有一亭,亭中觀瀑又與瀑下潭岸不同。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離瀑上行,路越陡,林越密,溪水或流於石,或瀉於懸崖,為瀑,為潭,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而新鮮空氣可以解除疲勞。出林空處有一亭,遠望可見懸橋懸於空處,也是濛濛朧朧的。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亭中小坐一會,越短溪埠,漸行於懸崖棧道,離懸橋越近,橋亦越清晰,遠望橋上、棧道行人如蟻行,棧道懸於險崖間,如腰帶纏繞,路松倚石而出,逍遙自在,崖樹貼壁,霧常從山頭、山前、懸橋飄過,氤氳縹緲,凌然有仙氣。路上遇林賢壽、袁瑾往回急走,問何事?說橋太險,恐高,不敢走,原路返回。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套上布靴,上懸橋,悠悠而行,橋微微晃,遊人在橋頭、橋上忙著拍照,我也請人拍了一張,遇朱賢澤,給他拍了幾張。橋上拍棧道,角度更好,棧道嶙峋於崖壁,更險更絕。漫步橋上,有飄飄乎遺世獨立的感覺,神龜瀑一界破青,馬家坑古村隱在谷底。下視腳下玻璃透視,谷中翠蔓綠樹有如海底水草搖曳。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渡橋,到對岸休息一會,集合大隊人馬後,沿棧道下行,下瞰谷底,馬家坑村清晰入目,鳥瞰分明,棧道盡,復行於山道,道掩林中,只在林缺處能見古村屋,竹林滿山,林木翠嫩,一些樹的樹稍嫩葉嫩淡如花,點綴林間。山人曾月夜山行,看月照山林,映光如花,曾感嘆“月下迷花林”句,不想今日樹稍頭嫩葉亦淡綠如春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下山,從村尾廊橋入村,橋下有瀑,過矴步入村,村中有醉景橋,村屋多石青瓦,屋多兩層,瓦屋簷緊挨,屋隨地勢而築,從溪邊往上層層而築,“依勢成村落,沿溪聽水流”。也有兩棟瓦屋成直角形的,道坦共用。村路隨屋,窄處僅容兩人過,有的人家在屋簷屋廊建有美人靠,供人休息。村中炊煙裊裊,路邊人家、小販向行人兜售山貨、中藥、花草,也有遊人圍著討價還價後,買些帶回家的。我們午餐安排在大皿村,沒在村中作過多盤留。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3

中華羊氏第一村

——浙江磐安雙峰大皿村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車到大皿村,迷霧散盡,太陽曬頭,我一入村,便被溪橋、村屋、石板街吸引。站在溪橋遙望,群山環抱中,皿溪穿村而過,將村落分隔成東、西兩半,村民們逐溪而居,溪兩岸是兩條街道,岸砌塊石,溪多石埠,兩岸民房一溜排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溪橋三座,不多不少,為“羊”字的三橫,皿溪為豎,羊頭的兩點哪呢,聽磐安的同學周亞平說,是皿溪上游雙峰山兩側的兩條溪流,“羊”在漢字中,是“祥”的諧音,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大皿村羊氏族人三千餘人,村裡95%姓羊,是全國羊氏族人最大的居住地,央視《北緯30°•中國行》《遠方的家》欄目製作組曾來這裡錄製節目播出《磐安:生活在大山裡》,將藏在深閨的大皿古村的悠閒生活推向到千家萬戶。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介紹大皿村的這集電視我沒看過,但凡能被央視瞄上眼的地方,必有它獨特的地方。我在溪岸的石板街走著,每到橋處、古屋、門臺獨特吸引人處,必駐足或進去探究一番。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古屋磚牆木柱青瓦,偶也有石牆、土牆的,街路面的老屋臨河朝向,街面裡的老屋多南北朝向,氣派最大的是明萬曆“進士牌坊”,還有清德堂、清乾隆時的“廿四間頭”、嘉慶年間的“節孝牌坊”、民清時期的“前園小三層”,這些建築看上去不怎麼起眼,但細一看,還是省文保,“進士牌坊”是為紀念宋代進士羊永德而建,牌坊三間四柱兩樓,中間開門,用磨製青磚雕砌,頂立木架,出挑蓋瓦,牌坊雕飾精美。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大皿村歷來有耕讀傳家的習俗,村裡出的士子之多周邊十里八鄉恐難出其右,除羊永德外,大皿羊氏後裔中進士者還有羊藥、羊子雄、羊獻泰,以及宋靖康間河東節度羊福(第十一世)、名儒羊哲(第十一世)、忠訓郎知望江縣羊補之(第十四世)、明初義兵萬戶羊原會(第十八世)以及明代歲貢羊覃,清代歲貢羊維禮、羊獻謨。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據考,大皿村羊氏系浙江縉雲羊氏的重要一支,歷史可溯源到唐武宗,侍御史羊鶚生次子羊忻(忱)任台州樂安縣令,第三子羊愔曾任嘉州夾江縣尉(今四川夾江縣)因遭楊弁之亂棄官入括蒼山附近縉雲縣東部皿川隱居。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皿川羊氏宗譜》中記“吾鄉羊氏為縉著姓,溯唐武宗時有任嘉州夾江尉諱愔公遭亂棄官,來遊是都,遂於皿川卜宅。”《續仙傳》記載:“羊愔者,泰山人也。以世緣官,家於縉雲。明經擢第,解褐嘉州夾江尉,罷歸縉雲。兄忱,為台州樂安令。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而惜幽棲括蒼山,性唯沉靜,薄於世榮,雅尚逍遙,常慕道術”。大皿村環境清幽,的確是隱居逍遙的好地方,只是現在這樣的地方已經不多了,我們更多隻能在田園詩裡找這樣的意境了。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我一路走探著,不想竟走過頭,廢而忘食了,待轉回到午餐的農家樂時,同學們早開杯暢飲了,桌上點的都是些當地食物,筍乾、紅薯、芍藥、豆腐,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當地特色小吃,香菇更是上了好幾個,其它湯菜也多用菌菇來調味,大皿村有“香菇之鄉”之稱,當地種植香菇的歷史,據說可追溯到始祖羊愔“食菇成仙”的傳說,這裡產的菌菇具有鮮、嫩、脆的特點,做香料味道特別鮮美。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飯後與老師同學再走街訪宅,在悠閒中結束一日的旅行,返大盤山溫泉山莊,回來時還滿滿帶上磐安同學給同學會準備的磐安土特產。磐安縣地處浙江中部大盤山中心地區,是錢塘江、甌江、靈江、曹娥江四大水系的發源地,山巒疊嶂,氣候宜人,是避暑納涼的勝地,也是我國最著名的中草藥種植地。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在回程的車上,寫成《磐安歸來謝同學會主委會諸子,次韻李太白》一詩,詩云:

昔聚江海畔,今見江源水。

福地客忘彼,桃源人醉此。

飛橋畫屏中,棧道仙境裡。

揮手別依依,歸來謝諸子。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磐安兩日,如隔三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