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遍地好風光——“非遺+旅遊”: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你

全南遍地好風光——“非遺+旅遊”: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你

全南遍地好風光——“非遺+旅遊”: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你

全南縣是贛南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擁有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風格獨具的眾多歷史文化遺產。截止目前,我縣的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花棍舞、全南車馬燈、全南香火龍、全南客家藍巾帕製作技藝、全南客家燻雞製作技藝、全南譚坊舉人龍等7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中寨長塘竹粉篩製作技藝、瑤族山歌、江坪牛燈戲、社逕蜜餞、客家茶點-全南臘子製作技藝、客家茶點-全南磨齋製作技藝、大鑼大鼓等14個項目列入縣級“非遺”項目名錄。有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人,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2人,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4人。

“非遺+景區”

強化陣地建設,打造非遺綜合展館

為做好“非遺+景區”“非遺+產業”工作,我縣在國家4A級景區——雅溪古村,利用省級文保單位雅溪土圍、石圍打造了客家民俗文化綜合展示館(全南縣非遺綜合展示館),二十四節氣展示館、農耕文化展示廳等,常年免費對外開放;同時還打造了客家擂茶坊、客家豆腐坊、客家酒坊等非遺作坊,實現了展示與經營一體。贛南客家擂茶、全南香火龍、客家燻雞、客家藍巾帕等非遺項目都在景區實現了展示、體驗、銷售於一體。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非遺+舞臺”

活化傳承形式,豐富文旅融合特色項目

我縣還利用非遺項目創編了《車馬燈戲》、《藍巾帕舞》、《瑤族花棍舞》、《擂茶舞》、《請茶歌》等特色節目,在雅溪古村景區精心打造了一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精品歌舞,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活動、週週有演出、場場有特色,有效地傳播了客家特色文化,受到了廣大遊客的歡迎和好評。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非遺+活動”

文化促宣傳,非遺傳承見人見物

一是豐富景區活動。2019年,我縣進一步加大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力度,組織客家擂茶、藍巾帕、花棍舞、車馬燈、香火龍、大鑼大鼓等非遺項目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等展示展演活動60餘次。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二是著力節慶活動。2019年春節期間,組織民間隊伍開展“非遺過大年”系列展示展演活動,如香火龍、燈火龍、黃龍、舞獅等特色民俗活動。6月6日,結合傳統節日端午節,舉辦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示展覽活動,現場開展了包粽子、製作擂茶、藍巾帕製作以及文化遺產圖片展,吸引了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三是加強對外宣傳與交流。全南花棍舞、藍巾帕等赴西藏參加“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贛南客家擂茶、長塘竹粉篩、藍巾帕先後赴武漢、銀川、深圳、廣州、安徽黃山等地參加全國非遺大展活動。2019年9月,贛南客家擂茶還受邀參加“風景這邊獨好”2019江西文化旅遊日韓文旅推介活動。每年,我縣非遺項目都要參加不少於6次的省、市各類大型文藝演出、大型旅遊推介、各級非遺展示等宣傳活動。此外,我縣香火龍、車馬燈、藍巾帕等項目在央視二套、七套、13套、中央廣播電臺、江西衛視、江西二套、《江西日報》《贛南日報》、鳳凰網、客家新聞網等多家新聞媒體中得以宣傳推廣。2019年7月,江西2套《江山多嬌 我和我的家鄉》直播節目中,客家擂茶、藍巾帕、花棍舞、客家燻雞、車馬燈等非遺項目在整場直播中大展風采。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非遺+創新”

融合新品牌,特色資源創新發展思路

一是重點植入著力精品打造。圍繞圍繞“芳香全南、長壽全南、客瑤全南、田園全南”旅遊品牌形象,突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這一重點,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在2019年重點建設的鼎龍十里桃江國際芳香森林度假區、南逕芳香特色小鎮、天龍山景區等一批旅遊重點項目建設中,植入地方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味。結合建設中的全南縣全域旅遊綜合服務中心、獅子寨景區、瑤族特色文化村等項目,都通過深入挖掘當地歷史、人文等,將各景區景點打造成“非遺記憶的活態展示中心”,大力推進非遺和景區的有機融合,進一步豐富旅遊業態,著力打造系列文化旅遊精品及客家風情小鎮,推動景區景點用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二是創新開發非遺特色產品。近年來,我縣相繼開發出了客家擂茶、客家燻雞等包裝產品,藍巾帕創意文創產品也相繼出品,特別是2019年通過成功舉辦全南縣首屆桃江旅遊文化節,推動了各類文創產品的發行,為今後的非遺項目傳承、弘揚開拓出新的發展之路。2019年還經常性組織擂茶協會、車馬燈、大鑼大鼓等隊伍開展交流、展演等,不斷吸引群眾加入。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非遺+培訓”

壯大人才傳承隊伍,有效開展活動

一是打造長效化校園非遺品牌培訓活動。近年來,我縣在全縣各大中小學生開展了每年不少於五次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活動主要針對未成年人,培養非遺保護新生力量,深入開展傳統文化知識教育,不斷培育和壯大了文化遺產傳承隊伍,各非遺項目也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如贛南客家擂茶多次進入全縣各中小學生,影響廣泛。全南瑤族花棍舞、全南藍巾帕等特色舞蹈在全南各中小學得到廣泛普及和推廣,保護傳承隊伍不斷壯大。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二是開展專業性非遺專家交流培訓活動。近年來,我縣每年都會組織多位非遺傳承人、非遺保護工作者參省市各級非遺保護培訓班,建立了傳承交流平臺,形成更為完善的傳承工作體系,有力推動了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開展;贛州市2019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宣傳活動月啟動儀式及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培訓班在全南召開,大大推動了我縣的非遺工作動力。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三是積極促成非遺保護民間團體的成立,加強項目傳承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2019年年初,全南縣擂茶協會正立成立,這是我縣第一個專門針對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而成立的一個民間團體,它的成立,有利於今後更好地開展贛南客家擂茶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協會成立之後各擂茶傳承人之間也增加了經驗的交流與互動,為贛南客家擂茶的發展提供了更良好的發展環境。

全南遍地好风光——“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編輯:李東書編審

:譚裕文監製:黃慧明

主辦:全南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