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将特色小镇的“好经”念歪了


切忌将特色小镇的“好经”念歪了


日前,西安市发改委公布西安市第一批创建类特色小镇评价考核结果:8个小镇评价考核为优秀;6个小镇评价考核为良好;8个小镇评价考核为合格,给予警告;13个小镇评价考核为淘汰,退出第一批创建类特色小镇名单。

13个淘汰小镇为:临潼区秦匠旅游商品创意小镇、碑林区碑林环大学数据智能小镇、碑林区长乐健康小镇、未央区创智小镇、灞桥区洪庆山森林康养小镇、阎良区航空特色科技旅游小镇、长安区太乙·长安道旅游休闲小镇、长安区常宁全生命周期康养小镇、蓝田县汤峪温泉小镇、周至县周城古韵小镇、高新区中兴科创小镇、曲江新区渼陂湖生态文化度假小镇和国际港务区体育小镇。

早在,2016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服务,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陕西当地主流媒体华商报调查显示:关于西安特色小镇的消息大都集中在2017年和2018年,前一年主要为各小镇的规划和蓝图,后一年主要为各小镇建设进展。但进入2019年,特色小镇消息渐少。

35个特色小镇13个遭淘汰,淘汰率超37%。“这个比例确实不低。”陕西省旅游设计院书记兼总规划师崔宁说,他是去年对上述35家特色小镇评价考核的评委之一。“汇集了城建、文旅、金融等各方面专家的第三方评估,考核指标非常详细,过程也很严格,主要对2018和2019年工作详细考核。”

近年来,特色小镇在各处拔地而起,是助力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遗憾的是,不少特色小镇变成“政绩小镇”,重地产轻产业、重开发轻管理、重商业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对错误方向纠偏并跳出发展陷阱?

走土地财政、房地产开发的老路,搞“假小镇、真地产”,是把“好经念歪”了。一些地方在特色小镇的政策红利下,用建设工业园区的思维,规划特色小镇。开发商借助特色小镇的“帽子”,获取廉价工业和商业用地,行房地产开发之实;为了弥补前期投资,从当地政府手中通过一级土地整理拿到不少优质且便宜的二级土地进行开发,通过价差牟取暴利,推高了当地房价。

我们要谨防再次出现泡沫破灭。虽说一些特色小镇早期投资建设离不了地产开发,甚至需要地产的销售和出租来回血。可怕的是房企观念不转型,用过去“短平快”的赚钱方式来开发小镇,重营销轻运营,用故事和概念吹高当地房价,让企业和人才望而却步,自己赚钱走人,留下“空镇”“鬼镇”。

特色小镇的开发和经营,是细活,更是慢活,要用“绣花针”的精神来对待。不能搞成了就是政绩,搞砸了就是试验。我们应该对特色小镇项目科学认证、严格审批,特别是涉及一二级土地市场联动和大量一次性购地行为,避免部分不良房地产开发商背离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钻政策空子,变相搞房地产。

特色小镇在我国的发育水平尚小且新,难免要经历从“乱”到“治”的过程,要有“久久为功”的准备。此前,监管部门划定了小镇建设中的四条红线:“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也对一批不合格小镇进行了摘牌处理。真正有生命力的特色小镇,是产业内生循环,文化独具一格,百姓安居乐业,绝不是高楼大厦、形象工程。特色小镇的培育过程一定是长期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行政手段命令不来,钱砸不出来。

特色小镇的发展要顺势引导、因地制宜,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文,经得起历史考验。在实践中,需要有的放矢,根据各地经济特点,重点围绕现有产业基础与区域未来规划,选择性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试点,不能一窝蜂上马,大干快上,需要谋定而后动,量体裁衣,通过精细化培育,探索成功经验后再逐渐铺开,使特色小镇建设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传承延续的重要载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