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出生一家人大打出手:兒子是我生的,為什麼非要跟爸爸姓?

昨天,是小美和小軍家二胎兒子剛出生的日子。

原本應該歡天喜地的一家人,如今卻坐在醫院的走廊上,撕破了臉皮,不顧一切的吵了起來,甚至老丈人還差點和自己動了手。

為此,小軍心裡憋了一肚子的火.....


小美和小軍結婚7年,大女兒今年5歲。

前兩年二胎開始開放,小美和小軍就一直在備孕,預備再給女兒生個弟弟或者妹妹。

其實小美一直都知道,在小軍的心裡,他最希望的還是個兒子。

老家封建思想嚴重,自己的堂兄弟姐妹們,要麼一兒一女,要麼兩個兒子。唯獨他一個,家中獨子,老婆之前懷孕兩次,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被引產,引產下來全是女兒。這讓小軍心裡多少有些不愉快,始終感覺在親戚朋友們面前抬不起頭來。

去年經過一段時間身體調理,小美再次懷孕。這一次小美的身體好了許多,整個孕期順順利利堅持到了最後。

昨天孩子平安出生,是個大胖小子,這可一下把小軍高興壞了。孩子剛出生2個小時,小軍幾乎把所有親戚的電話全打過一遍,挨個挨個地分享他難以掩飾住的喜悅之情。


孩子出生了,該準備上戶口了。

一大家子人又坐在了一起,為孩子的姓氏問題起了衝突。

小美家希望兩個孩子,一個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大女兒是跟著小軍姓的,這二胎兒子按當初的商量,也應該是跟著媽媽姓了吧!

小美爸爸剛把自己的意思表示了一下,小軍媽媽立馬不高興了。好不容易才生下來的孫子,說什麼也不能跟著媽媽姓呀!這不是打咱家臉嗎?咱家可是三代單傳呢,孫子才是傳宗接代的。

為此,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後愈演愈烈,當著小美的面,小美爸爸差點對著小軍就動了手。最後一家人不歡而散。

孩子剛出生一家人大打出手:兒子是我生的,為什麼非要跟爸爸姓?

其實,在我們的國家,剛開始的母系社會,因女人們是原始農業與畜牧業的發明者,因此在經濟與生活中,女人們能夠得到主導和支配地位。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父系社會逐漸取代母系社會,成為社會中的主導。女人們開始慢慢依附於男人生活,男人們依靠在經濟上的優勢,在社會生產與生活中佔據了統治地位。女性地位越來越低。尤其是封建社會,在“子為父綱”,女子“三從四德”的觀念影響下,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婦女們的勞動也被侷限於家庭之內,以家庭勞動和副業為主,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跌不振。

到了現代,女人們的地位雖然相對於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我們的身邊,無數的媽媽們結了婚,為了孩子,逐漸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成為了一位“光榮”的全職媽媽。所謂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的一家之主,導致了媽媽在家帶孩子,無論多辛苦多累,都無法換來一個基本的尊重。

也許男人一句:你不就是帶個孩子嗎?就能把女人噎回去半天不能吭聲。

但在對孩子的付出之上,媽媽明顯多過於爸爸,孩子的孕育,養育及教育,每一步幾乎都是媽媽在背後操持。有的上班族媽媽甚至白天上班,晚上輔導功課,賺錢與孩子兩不誤。

孩子剛出生一家人大打出手:兒子是我生的,為什麼非要跟爸爸姓?

其實在小美家,雙方都應該改變一個傳統的思想觀念。

如今的80後、90後,雙獨家庭越來越多,一個父姓,一個母姓已成常態。

並不是孩子跟誰姓,就表示孩子是誰的。也並非只有跟著父姓才能彰顯父親的地位所在。姓名只是一個代名詞而已,那些所謂的性別權利與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不過是人給自己強加的一些思想包袱。

兩姐弟,一個跟著爸爸姓,一個跟著媽媽姓,身上的血緣關係並不能阻礙兩人之間的親情。

我國的婚姻法也規定子女可以隨父親姓氏,也可以隨母親姓氏,這其實就是一個自由的問題,家人們可以圍坐在一起,好好地商量孩子的姓氏問題,不要像小美一家人一人,為此傷了和氣,那就不好了。

孩子跟著媽媽姓,對此,你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