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千萬不要讓女兒遠嫁外地!父母白忙十五年,給別人做了嫁衣

女主父母白忙十五年,兒孫回男方父母旁邊。

女主是70後尾巴出生的人,家住北方省會,2000年左右的時候,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丈夫是南方人,畢業於北方的某985,之後在通訊公司做工程,不是國內的項目,滿世界跑的那種。長期駐外,收入可觀。

兩人當年一見鍾情,很快就對對方產生了好感,並確定了關係。但女主父母不同意。原因有兩個:一是男方父母家太遠,逢年過節來回跑不方便。二是男方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長期在外,每年最多也就兩個月假期,叫假期也不太準確,其中一半時間是假期,可以不上班,一半時間是在本地的分公司上班,做工作總結,下一步工作計劃等等。

但是由於女兒的堅持,他們的父母到後來也就接受了現實,畢竟隨便拆散一對姻緣這種事情,擱誰身上都不願揹著。

結婚的過程倒沒有什麼矛盾產生,一切按部就班的結婚了。

婚後懷孕,生子,上下班,帶孩子,幾乎人人都如此。男的長期在外,女兒在父母幫助下帶大了兒子。孩子平時就住在孃家,丈夫回來的時候,回自己的家住。後來孩子大了,就回自己家裡住了。孩子放學,假期補課等等時候,雖然不需要老人接送,但是孩子媽媽上班,吃飯什麼的都是姥姥姥爺負責。

一帶就是十五年,去年,孩子上高中了。高中放學晚,週六還上課,都是非工作時間,孩子媽媽能自己管孩子了,女主父母解放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孩子的爸爸年齡到了、級別也沒有與之對應的空間了,公司讓他自己走人了。

之前的情況,雖然沒有明確保證,但是夫妻雙方的默認意見是就留在北方的省會了。畢竟十六年都在這裡,房子、妻子的工作、孩子上學,都固定了。但是,這個時候,男方的父母託親戚,在老家的城市給兒子和兒媳婦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說”合適“,不是這個工作多好,而是跟現在相比,沒有降級。另外,孩子這邊的高中是北方省會所在的市重點,而那邊託人進的高中是省重點。算下來,其實是多方面都比現有的要好。

女兒女婿準備搬家,可是岳父岳母卻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女兒跟父母說:”打心裡我也不想,畢竟在這邊生活時間太長了,可他鐵了心要回去,我不跟著,又是兩地分居。這跟當初駐外還不一樣,時間長了,婚姻會出問題的。而且,那邊高中是省重點,那個省的高考也比這邊容易,也是為了孩子前途。“

女主父母很憤怒:當初告訴你不要找外地的,這還是一個駐外的,你非不聽,還把我們做父母的搭了進去。為了給你帶孩子,當媽的提前2年辦的內退,我們老兩口給你帶了十五年的孩子,現在剛能離手,你們投奔公公婆婆去了。我們馬上就奔70歲,正是開始需要你們照料的年紀。合著你們跑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幾乎沒帶過孩子,退休以後享受了十五年的自由時光,現在老了,倒有兒子媳婦孫子在跟前照顧了!”

“從戀愛開始,我們一次次退讓,還在家庭群裡發了段古文,六國論的:“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說自己已經年近七旬,不想再遠赴他鄉了。在本地生活了大半生,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在這裡,如果去了南方,語言、飲食、交際圈,完全陌生。這麼大歲數還折騰啥。而且到那邊,人生地不熟的,什麼事情都要麻煩女兒,時間長了,換誰都煩。還不如現在客客氣氣的說聲再見。”

女兒哭了:“我也不想啊,可都結婚這麼多年,孩子正上高中,你們總不希望我離婚吧。”

最後還是舉家搬家走了,留老兩口獨自在北方省會……以前醃鴨蛋,二十斤鴨蛋,兩隻手一手一袋子,拎著就回來了。從前兩年開始,就得拎著兩個塑料桶,慢慢悠悠的走回來,中間歇幾回。家裡換季的衣服,也不再放在床箱裡了,因為揭開床板費力氣……可以預期,以後會越來越體力差。

最後老頭說服了老太太。老頭在年底換了一臺車,說是到75歲還有7年時間,之後才步入老年時代的後期,利用這7年夫妻到處走走,70歲以上還免門票了。原計劃春節三十跟兄弟姐妹聚會後,就出去旅遊。因為肺炎沒走成。微信簽名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甚是悲涼……


故事:千萬不要讓女兒遠嫁外地!父母白忙十五年,給別人做了嫁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