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培養孩子的心理抗挫能力,讓心靈充滿陽光



父母教育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意大利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對於特殊的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這種敏感時期與生長現象密切相關,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正是由於這種敏感性,孩子會對某些平常的事情反應過度,比如,在疫情中,孩子無法出去玩,這個時候他可能會哭鬧,家長可能會很煩躁,覺得因為很危險,但是孩子不理解,對於他而言玩才是天性。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什麼是新冠病毒,通過繪本形式,和孩子講述新冠病毒。


疫情下,培養孩子的心理抗挫能力,讓心靈充滿陽光


其次,父母必須要明白,情緒有好有壞,不要拒絕忽視壞情緒,要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當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站在他身邊,陪伴允許他發洩自己的不滿,而不是制止、甚至壓制他的情緒。孩子的需求其實很低,就是需要被理解、被傾聽、被看見。

二、樂觀現實的能力


疫情下,培養孩子的心理抗挫能力,讓心靈充滿陽光


還記得《美麗人生》這部電影嗎?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每天積極樂觀面的生活中的困境,即使在最後一刻父親要奔赴刑場,卻依然笑臉相迎,也把這種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留給了孩子。所以,在疫情下,孩子面臨的應該地積極、樂觀、正面的情緒,而不是讓擔憂、恐懼、悲傷這樣的情緒深入孩子的內心,父母可以怎麼做呢?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帶著積極、樂觀的情緒去面對任何一個疫情情況,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趣味,每天保持開心的笑臉,其實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三、控制衝動能力

巴昂對沖動控制給出這樣的定義:“衝動控制是指能夠抵制或拖延一種衝動、內驅力或行動傾向。它包括能夠忍受一個人的進攻性衝動,控制侵犯、敵對和不負責任的行為。缺乏衝動控制能力則體現在挫折忍受力低、行事魯莽、缺乏憤怒控制能力、出言不遜、失控、脾氣火爆、做出反常行為。就如新聞中的孩子而言,需要獨自一個人,面對是孤獨、失望、害怕、不悲哀的種種感受,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經常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傾聽,比如和孩子一起規定玩遊戲的時間,和孩子協商好一個具體時間,然後嚴格執行。


疫情下,培養孩子的心理抗挫能力,讓心靈充滿陽光


我的一個閨蜜,自從認識到了這一點之後,就和7歲的兒子一起溝通,如何合理的制定遊戲時間,由孩子來制定玩遊戲的時間和休息時間,兒子和媽媽約定,一週玩三次遊戲,每次玩半個小時的時間,這期間媽媽不許以任何名義,比如送水果之類的打擾,專心給他半個小時的空間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然後再開始寫作業。如果違反了約定,媽媽需要給兒子買最喜歡的遊戲漫畫,兒子違反就要減少一次玩遊戲的時間。

閨蜜是這麼遵守的,剛開始她還擔心孩子不遵守約定,後面發現當她遵守了約定之後,孩子玩遊戲的時間也越來越固定。作業也從不落下。

四、身體健康

積極的情緒可以提高人體的機能,能夠促進人的活動,能夠形成一種動力,激勵人去努力,而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夠讓孩子有良好的積極情緒。

如何讓孩子有個好身體呢?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在談到孩子的身體健康方面時給出了幾個注意事項:多呼吸新鮮空氣;充分的運動和睡眠:清淡飲食;不喝酒,不喝烈性飲料等。


疫情下,培養孩子的心理抗挫能力,讓心靈充滿陽光


疫情期間,孩子們無法到戶外互動,家長們可以在家制造一些運動的氣氛,比如和孩子一起打乒乓球、進行跳繩比賽、健身操等等,既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又能夠鍛鍊到身體,而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我們面對疫情,提高免疫能力的法寶。

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兒童的心靈。——蘇霍姆林斯基

對於我們而言,究竟培養孩子的目標是什麼?決定一個孩子能夠幸福生活、獨立自主的標準是什麼?那就是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雖然疫情看似是帶給了我們許多生活的不便,甚至製造了許多困境,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帶著孩子正確看待這場疫情,定位在培養個人抗挫能力上面,相信無論將來需要面對任何的挫折、困難,我們的孩子都能夠積極樂觀面對一切,而我們也能在這場疫情中收穫愛與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