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時間的小偷,若不及時根治,會慢慢吞噬你的未來

人性之中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所有人都拖延著不去生活,都夢想著天邊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能欣賞今天就盛開在我們窗外的玫瑰花。——卡耐基

如果說持續的焦慮會讓你寸步難行,那麼,間歇性的拖延會成為你生活中的致命殺手。

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畢業論文一拖再拖,工作任務常拖到deadline才肯動手,甚至連日常生活安排也是拖拖拖。就這樣,你錯過了很多事情,生活也在一點點地失控。

拖延是時間的小偷,若不及時根治,會慢慢吞噬你的未來

合理安排時間,拒絕拖延


拖延,看起來似乎只是一件小事,雖不致命,卻也能慢慢地吞噬我們的未來。

正如狄更斯所言:“今天能做的事,決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陰之竊賊,要抓住他!”

“我失業了。”

電話那頭的王涵泣不成聲,我細問之下才知道,她初入職場卻因為拖延症耽誤了工作而被解僱。

王涵一畢業就進了一家廣告公司,負責團隊的文案策劃。無論是文案創意還是溝通交流,她都是這批畢業生裡數一數二的,也是領導重點培養的對象,所以很多重要案子都會交給她去做。

只不過,從上大學開始王涵就養成了拖延的習慣,很多工作總喜歡踩點完成,到deadline 才提交。

過去,王涵手裡的案子都不大,她咬咬牙加個班倒也不影響整體工作進度。可這次偏偏趕上公司最忙碌的時候,手裡幾個案子交叉進行,客戶那邊又追求完美,因為她的拖延最終沒能交給客戶滿意的方案,自然難逃被開除的命運。

拖延是時間的小偷,若不及時根治,會慢慢吞噬你的未來

拖延就是時間的小偷


習慣拖延的人,工作效率低,避免不了常常加班,也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生活肯定會是一團亂麻。

拖延的毛病若不徹底根治,這樣的後果便不會斷絕。

我曾經也是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

記得剛剛學習拆書的時候,我拆的第一本書是一部歷史小說,每次收到老師的修改意見後,我總要拖很久才會交上修改過的稿子,前前後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拆完第一本書。

領讀人或作者將一本書的精華內容拆成幾部分,在一週時間內,帶領更多的人一起讀完這本書。

當時我的確忙於工作,可更重要的是,拆書對我來說本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卻一直苦於找不到方向,有些難以下筆,但是越拖延,我就越痛苦。

拖延是時間的小偷,若不及時根治,會慢慢吞噬你的未來

多讀書能讓你找準人生方向


那段時間,我整個人的狀態都不好,好像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壓著,我總是心神不寧的。後來,在老師和閨密的鼓勵和幫助下,我一點一點地克服了拖延症。

我先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研讀案例,多與老師溝通,慢慢地找到了感覺。我沉下心來認真寫稿,這一次提交的稿件最終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加速了我的過稿進程。



之前我有過截稿日一口氣寫一萬多字的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踩點完成任務的弊端。如果想要完成一件事情,靠臨時抱佛腳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循序漸進,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

拖延有毒,不要等到毒性發作再後悔為時已晚,凡事要養成好習慣

為了改掉拖延的壞習慣,我開始注重時間管理,制訂了每日看書、寫稿的計劃,並嚴格去執行。保持了一段時間後,當某些事情成為習慣,拖延症也就悄無聲息地離我遠去

拖延是時間的小偷,若不及時根治,會慢慢吞噬你的未來

好習慣,是養成的


拖延是有毒的,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危害極大——小到因為拖延誤事,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大到因為拖延失去一生中許多重要的東西,到時後悔已晚。

蒂莫西·A. 皮切爾在《戰勝拖延症》一書中指出:“拖延症是一種明知道會影響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態度,卻仍然自願推遲既定事項的行為。拖延症是一種不必要的自願推遲。”

事實上,每個人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很多時候,不是你想要拖延,而是那種慣性操控著你,讓你擺脫不了。難道你要向可怕的拖延症屈服嗎?你甘心嗎?當然不。

想要對症下藥,就要找到病根——你拖延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拖延是時間的小偷,若不及時根治,會慢慢吞噬你的未來

絕不能縱容自己的壞習慣


很多人說是因為懶,這當然是原因之一。但究其根本,無非兩種情形:

一種是你認為這件事沒有那麼緊要,臨時抱佛腳也來得及。

一種是你對這件事沒什麼信心,不知道從何入手,其實就是在逃避。

對於第一種,可以說是故意拖延,那我有一句話送給你:今日事,今日畢。有人說,當你意識不到拖延的弊端時,你便不會去解決它。或者說,你還沒有因為拖延而失去重要的東西。對此,我的建議是:如果這件事對你來說非常重要,那就不要拖,以免後悔

對於第二種,如果你確定自己願意接受挑戰,那麼我同樣送你一句話:別慫,別拖

很多時候,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相信自己,然後去尋求解決辦法。堅持下去,有些路可能走著走著就通了。

拖延是時間的小偷,若不及時根治,會慢慢吞噬你的未來

開啟智慧的大腦,從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當然,如果經過很長時間的嘗試你依舊一籌莫展,那麼,

你也別拖,你可能需要重新做定位。

簡·博克在《拖延心理學》一書中指出:“當一件事或者一個目標,其時間設定在很遠的將來(比如為孩子儲蓄大學教育基金,或者為自己創建一個適當的退休金賬戶),那麼它就會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從而使這件事看上去沒有它實際上那麼重要。相反,一些時間很近的目標(比如為週末觀看決賽購買一臺大屏幕電視機)則感覺上更為清晰而緊迫。”

所以,若是因為設定的目標太高讓你壓力過大,不妨換一個夠得著的小目標,先恢復自己的信心,然後再做長遠的打算。

不拖延、不退縮,你能夠將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親愛的,別讓拖延症主導你的人生,最後拖垮你。

拖延是時間的小偷,若不及時根治,會慢慢吞噬你的未來


《餘生很貴,請多指教》/霧都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