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出門雜記

抗疫期間出門雜記


抗疫期間出門雜記

(一)

因為要上報攻堅之星,昨天得下鄉,當面採寫兩個典型人物。全副武裝之後,等我們的頭兒一起去。

我等他們的時候,在社區內一個十字路口站著,看見馬路上三三兩兩的有人走動:倆老太太,一老頭,一對急急趕路的小夫妻吧,都戴著口罩。

順便問一個戴著紅帽口罩揹著手站在十字路口的人:“您知道附近有賣酵母粉的嗎?”妻子想做饃,交代出來順便問問而已。

“沒看見,商店都不準開門,肯定買不到。酵母粉是幹啥的?”

“發饃饃用的。”

“哦,隨便吃點啥,還去弄那些東西幹嘛呀,非常時期。”

“是是是,不買了。”

“街上怎麼這麼多人呀,這管控有些失靈呀,呵呵,你值班夠辛苦了!”

“是呀,這些人簡直腳不長耳朵,硬是要出來,你說麼辦……哎,你個老人,氣做麼事撒。不能出門啊,這個疫情還很嚴峻啊”他看見對面慢慢走來一老太太,沒空搭理我了。

“你執勤要掛個牌子,語氣要堅硬點。”我說,似乎有點扯屁蛋過界了。他沒做聲。

見一熟人出門甩垃圾,我佯裝制止聲音提高八度:“誰叫你大白天出來丟垃圾的?”

他愣愣的望了我一眼,剛想發火,似乎認出了我:“嘿嘿,垃圾不丟麼辦,家裡都堆了好幾天了。你在這裡幹嘛撒?”

“我想買點酵母粉,聽說在這口子上有,關門不許賣。”

“哦哦,那是那是,門都關了。”他轉身回自己家去了。

這時一輛面的停在剛才執勤者對面的巷道,下來一位四十多歲的漢子:“酵母粉買不到的,商店一律關門,這個時候吃飯還去韻這個味那個味的,要麼晚上你出來看看。”語氣也算親和。

“哦哦,你說得對,酵母是發膜的,吃饃不是韻味。”估計這老幾也不懂做飯,在家也沒做過飯。

“您是社區幹部,在這裡值班嗎?”我問。

一陣沉默。

我把剛才的問話重複了一次,他從面的裡探出腦袋:“我是國家幹部,不是社區幹部,你問我幹什麼!”看來叫他社區幹部貶低了他,所以有些生氣。

“你是幹嘛的,在這裡站著?”他反問我。

“我也是國家幹家,去為人民下鄉,在這裡等人。”這時我們頭兒的車子剛好到了。這同志看看我,把頭縮進面的裡。

他也是執勤防控的,雖然胸前沒掛牌,沒有袖章,從說話語氣和直接管理我的樣子,肯定沒錯。他人並不壞,我真是想說您辛苦了,結果不該問他是不是社區幹部。

國家幹部社區幹部幾大個掉毛事,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小勤務兵,沒必要分的太清楚吧。

身份,在中國人眼裡,有時就是個負擔,限制了思維。很多蠢事蠢話滑稽劇也是所謂的身份觀惹出來的,我在車上跟我們的頭和司機笑侃。


抗疫期間出門雜記

(二)

去第一站是離縣城不遠的一個村。瞭解女村書記的材料。女書記上任兩年,把個窮亂差村搞得有紋有路,發展很快,老百姓口碑很好。

沿途車子過卡三個。一律要司機簽字,登記車牌姓名,量體溫,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每個卡三個人,一個負責登記詢問,一個負責車輪消毒,一個負責放行。

陳師傅說“請您們少噴點消毒水可以嗎,車胎噴多了84 容易壞,剛剛過卡噴了一次。”語氣很溫柔。對方也就大致的噴噴就放行了。

期間,談到前幾天晚上一村幹部為運輸援助物資進村,過鄰村卡口被幾個回鄉守卡的小夥子攔住,大概雙方都理直氣壯,說話有些急,黑麻漆洞的,戴著口罩,彼此望不清臉,說話語氣稍微高點,就容易發生了口角。幸好跟村書記溝通證實,才沒有發生不愉快。

執法必嚴,戰時紀律,具體執行很複雜。

期間聊到道路管控,物資配送,大家宅家,百分之九十幾生活無虞。我說,這供給制的日子不也有條不紊嗎。相反,節約了多少能源物資,減少了多少成本,減少了多少噪音和犯罪啊。不是聽說封路封村逼得潛逃十幾年的罪犯自動投案了,疫情要人命,但是,管控似乎有些意外收穫。

當然,這不過是苦中作樂的話。可怕的瘟疫害苦大家,快些滾蛋才是。

(三)

在女書記那裡瞭解到,這個村的至今沒有一例感染者,為之無限欣慰,為她領導有方點贊。期間我們看到摩托掛著錄音喇叭在村裡沿途喊,沒有看到隨便走動的村民。

真個村莊寧靜安詳。青山綠水孕育無限生機。

女書記接了個電話,大概是閨蜜或哪個女的打來的。只聽她說:“從那時進村,再也沒回家過啊,我光吃泡麵就吃了十幾頓咧,哈哈。”

採訪女書記間說到,村辦紅苕酸辣粉廠沒法開工,春耕更是不敢出來,疫情對生產影響確實太大了。

這次抗疫村民自願捐款50000元,我們看了花名冊,其中居然有剛剛脫貧戶40人,共計捐款7110元。我們都為之感動。春去春又回,誰說人心不是肉長的呢。

看到村民種的大棚蔬菜,綠油油的,久在樊籠裡,忽然見到這春色滿園,真想摘了口罩做深呼吸。

接著,還到姚書記姚總那裡看了香菇蔬菜生產情況。這是個能人回鄉創業的典型,人聰敏穩健,有毅力有擔當。我自愧不如。他回鄉來時四臺挖機加100多萬現金,如今,賣了三臺挖機,加上那100萬全部做了投資。失敗了又爬起來,愈挫愈奮,如今合作社和村級發展搞得有聲有色,一年比一年好。

1000多畝土地上有他的夢。

看到他在這非常時期搶抓生產出來的香菇,看到田園中那一隻白鷺,看到大棚裡一畦畦郁郁青青的萵苣香菜等,看到一片一片的油菜在微風中搖曳。我們由衷的羨慕這田舍翁的生活。

哎,還是在鄉村待著過日子好啊!

抗疫期間出門雜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