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通過美贊臣案例分析公司併購戰略


2017年2月,RB正式宣佈收購Mead Johnson Nutrition(美贊臣)。美贊臣是世界權威的營養品製造公司。本次併購交易的現金報價以每股90美元計價,合計166億美元的股權估值和179億美元的企業估值。較2017年2月1日股價溢價29%或較30天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溢價24%。企業估值是2016年EBITDA的17.4倍。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此次併購交易為雙方的共同成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尤其是在健康業務上,可以以消費者為核心,互相協同。

  • 一方面,美贊臣擁有令人放心的醫療服務的專業關係,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銷售規模和基礎設施,強大的醫藥研發、監管和質量控制能力以及對新一代媽媽們的深度理解和信任關係。
  • 另一方面,利潔時擁有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和全球品牌擴張的能力,敏捷的內部運營及高效的管理,專業的電子商務經驗和針對美贊臣進入新市場的潛在渠道,以及全球化的供應鏈結構和分配驅動下的規模經濟效應。這對併購雙方來說都是互有幫助的結合,對消費者來說也是更有助益的。

除此之外,併購雙方以及RB整體不僅可以共享財務資源、科技諮詢、人力資源、供應及採購效率,而且可以在產品安全性及質量規範上、科技創新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方面互相合作,共同追求更高的標準。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另外,美贊臣是全球生產營養品的領導品牌,對於RB來說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產品類別,併購之後預計在3年後每年可為公司節省2億英鎊成本。


與RB併購戰略相符


➤ 發展至今,RB主要有三種類型的併購思路,使公司規模不斷提升。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第一:通過收購全球強力品牌來進入新的品類領域;

第二:拓展進入全球不同的地域市場;

第三:獲取更多的企業能力或是更廣的市場平臺。


➤ 同時本次交易又與RB的三大併購戰略高度契合,是RB發展又一個全新增長點。

第一:有亮眼的戰略意義(美贊臣未來將提高RB約90%的健康業務,增加65%的市場佔有率);

第二:對RB有幫助提高(美贊臣擁有強大的營養品研發、質控、分銷能力;能有效結合RB自身的全球營銷、創新和運營優勢);

第三:為股東創造價值(預計到第五年ROIC將超過RB的資本成本,股利政策將保持在調整後淨利潤的約50%)。


利潔時在中國


利潔時集團最近曝出將對中國業務進行整合,預計裁員500餘人。原因在於利潔時中國區常年保持著業績有增而利潤虧損的狀況,就是因為有著過高的人員成本。並且,利潔時旗下的健康護理品牌在中國並沒有獲得預期的市場份額。雖然利潔時在歐洲等地區有著非常好的市場份額和品牌效應,但是似乎中國消費者對於寶潔與聯合利華的產品普遍更加熟悉,外加上中國國內藍月亮等本地品牌的強勢崛起,利潔時需要儘快思考改變策略來迎合中國消費者獨有的消費需求。

接下來,利潔時打算,到2020年,將旗下19個品牌引入中國,將業務拓展到600個城市以上,並將銷售額擴大到100億元。


財務分析


收入情況

從公司歷年來的收入變化來看,從2008-2012年,公司收入穩步上升,從95.6億美元上升至155.5億美元高峰,隨後公司經歷了4年下行期,收入降低至2016年的117.1億美元,近期2017年,收入又有一次大幅提升,上漲32.9%至歷史最高的155.6億美元。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Source:CapitalIQ

業務拆分

近期公司整體業績表現優異,收入規模增長21%。由於收購美贊臣後個人健康業務規模快速擴大,業績增幅達53%,是公司整體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因;家庭衛生和護理業務表現穩定,增長平緩,增長比率分別為6%和2%。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2017年,完成對美贊臣的收購後,公司重新將主業運營劃分成3個部門,分別是歐洲和北美運營部(ENA),收入為67億英鎊,佔比52%;發展中國家運營部(DvM),收入為33億英鎊,佔比26%;以及新增的嬰幼兒營養運營部門(IFCN),收入為29億英鎊,佔比22%。

從統計數據看,公司原有業務中,發展中國家地區的收入增長髮達國家地區要快,而北美市場增長又要快於歐洲市場,但公司原有整體業務增速在下降。隨著IFCN業務的加入,公司整體業務規模在2017年有21%的大幅提升。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競爭對比分析

日化健康用品行業中,寶潔與聯合利華是利潔時最大2家競爭對手,因此拿來進行競爭對比分析。

從利潤率表現看,利潔時較聯合利華和寶潔表現要優異,這和產品結構偏高毛利的衛生健康用品有關。毛利率方面,利潔時平均毛利率維持在60%上下波動;寶潔表現次之,在50%上下波動;聯合利華的整體毛利率表現最低,在40%上下增減。淨利率方面,利潔時也表現最好,整體平均在20%,分別在2014年和2017年經歷兩波大增,淨利潤比率分別達到36.5%和53.6%;寶潔整體表現和利潔時接近,整體在15%-20%區間波動;聯合利華淨利率則一直穩定在10%左右。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成本費用率方面,利潔時整體在30-35%之間變化,近期有一定回調,至32.4%;寶潔的SG&A%整體與利潔時近似,近期有所降低,至28.3%;聯合利華的費用率最低,且一直處於下調狀態,近期有一定回升,至26.4%。EBITDA%的變化和毛利率的變化相似,業績是從23.9%緩緩上升至28.8%,中間在2013年有小幅降低至24.7%,但利潔時整體表現仍處於領先地位;寶潔業績表現其次,比率在22-25%之間變化,近期有上升的態勢,升至26.9%;聯合利華業績表現最低,比率在15-19%,但整體也有上升變化。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根據投資回報率來看,利潔時整體表現行業領先,但由於業績增長受阻,歷年來ROA和ROE比率都呈下降態勢,分別從12.6%和44.1%降至7.1%和22.6%,ROE近期有所回升至30.8%;聯合利華表現次之,並且有趕超利潔時的趨勢,ROA和ROE分別波動在8-10%和35-40%之間波動,在2013年分別追平和趕超利潔時;寶潔整體投資回報率最低,表現變化穩定,ROA和ROE分別在7%和17%左右。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從存貨週轉天數看,聯合利華和寶潔的表現都是逐年降低的,2017年分別降至49和53天,週轉率也是呈逐年上升態勢,而利潔時存貨週轉天數則是逐年增加,2017年升至79天,週轉率也是相應降低。應付賬款週轉天數方面,利潔時整體表現最優,上游議價能力最高,雖然從2007-2013年期間有所降低,但之後便開始回升,2017年至112天;聯合利華和寶潔歷年的週轉天數都是逐年上升,近期表現開始貼近利潔時,分別達到101和109天。

股價與估值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上市以來,利潔時股價表現優異,一直呈上漲狀態,到2017年6月,股價來到8017GBX(英國便士,1/100英鎊)的歷史最高值,隨後經歷了小幅降低和波動,近期股價為6177GBX。

利潔時(RB)成功的轉型與併購後的成長(下)

Source:CapitalIQ

估值方面,利潔時PS倍數逐年升高,從2011年的2.73倍上升至2017年的6.03倍,2018年有所降低,至4.21倍;PE倍數也是從2011年的14.29倍提升至2016年的31.70倍,隨後快速降低,跌至近期的12.32倍,和公司近期淨利潤率的快速提升有明顯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